來源:靜說日本(ID:jingshuoriben)
日本是一個出租車業十分發達的國家,我們到東京、大阪等日本大城市旅遊出差,發現滿街都是出租車,而且大部分還打著“空車”的提示牌。在街頭,手一招就過來幾輛車,完全享受不到在北京街頭冷凍半小時還打不到車的痛苦。
問過一名東京的出租車司機:“空載率那麽高,你每個月還有多少收入?他說有4、50萬日元(約3萬元人民幣)”。東京的出租車的起步價一直以來是780日元(約46元人民幣),現在有一部分公司降到了410日元(約25元人民幣)。出租車的定價是需要日本國土交通省審批的。
讀者朋友一定會問:“日本難道沒有滴滴打車嗎?”曾經有過,但是屬于違法營業,被禁止了。類似的叫車服務系統,日本幾大出租車公司共同開發了一個“全國出租車”軟件,這個叫車系統還有中英文版,你下載APP,在東京就可以使用。
在中國,如果想打車的話,利用滴滴打車或者快車、專車的APP軟件,動動手指已經成爲習慣。日本也知道滴滴打車這個軟件,想利用這一軟件賺錢的人也不少,但是日本爲什麽就發展不起來,形成不了像中國這樣一個叫車服務系統呢?這是因爲日本社會遇到了一個很大的法律障礙 legal impediments。
8年前,美國的滴滴打車公司Uber進入日本市場,首先在福岡市開展了這項服務,Uber的整個操作系統跟中國差不多,也就是說,滴滴打車系統給出租車公司提供一個招徕乘客的IT系統服務。然而,出租車公司通過加盟這一系統來實現增加乘客增加營業利潤的目的。美國在日本的這一家滴滴打車公司不是像中國那樣狂砸10幾個億,用補貼出租車司機甚至減免乘客的出租車費的方式來擴大業務,而是要求出租車公司提供加盟費,來獲取這一滴滴打車的系統叫車服務。也就是說,日本的這一家滴滴打車公司它的最大盈利點,是通過增加加盟者來獲取利潤(加盟費)。
但是,這一家公司運營了3年,不僅領不到日本國土交通部的營業許可證,同時也無法在福岡之外的城市拓展業務。最後,這一家滴滴打車公司不得不宣布關門,放棄日本市場。
爲什麽日本政府不批准滴滴打車? Why does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not approve uber?
日本最大的出租車公司“日本交通”的運營管理部負責人山崎先生告訴了我們滴滴打車在日本無法生存的三大原因。
山崎先生說,日本之所以無法接納滴滴打車系統,最大的原因, 是因爲它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原則。 It is because it destroys the principle of fair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日本的出租車公司是多如牛毛,然而,它沒有國營和民營公司之分,只有企業和個人,也就是說,日本的出租車是分成兩種,一種是公司經營的出租車,還有一種是個人出租車。日本公司經營的出租車不是像中國那樣實行完全承包制,日本出租車司機是拿工資加獎金的,獎金是根據你每一個月的業績來計算,自然日本的出租車是沒有份子錢的。
那麽日本的個人出租車,完全是自負盈虧,但是 日本人要獲得個人出租車的經營許可證,難度是很大的,難得不是因爲資金,而是你的資曆。 必須是開過10年以上的出租車,而且在最近5年內沒有違章記錄。
也就是說,只有出租車行業裏的老法師們,才有資格去開個人出租車。這樣一來的話,無論是公司經營的出租車,還是個人的出租車,其市場的地位是一樣的。
但是,滴滴打車一出來後,在福岡就遇到了這麽一個問題:交了加盟費的出租車公司,生意很火。但是沒有加盟的公司,生意就變得清談。不太願意交加盟費的個人出租車,則日子很難過。這樣一來,滴滴打車就很明顯地違反了日本《商業法》規定的“市場公平競爭原則”。這是第一大原因。
第二大原因,是因爲一些沒有出租車營業許可證的黑車,也開始通過加盟滴滴打車來賺錢。
日本社會把這一種無證經營的出租車,不叫“黑車”,而是叫“白車”。那麽這一些白車滿街跑,不僅搶了出租車公司的生意,同時因爲無證營業,也違反了日本《道路交通法》和《道路營業法》。中國一家專注于爲國人提供出國旅遊中文包車預訂平台的“皇包車”日本公司,就因此遭到了日本警方的搜查,相關負責人被捕。但中國的“滴滴打車”也在尋求進入日本市場。
第三大原因, 許多的乘客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利用滴滴打車系統坐上了無證經營的車輛, 那麽萬一遇到交通事故,或者司機襲擊乘客,乘客是難以獲得正規渠道的賠償,因此對于乘客來說,存在很大的安全與利益隱患 great hidden dangers of safety and interests.。
就這三個原因,日本政府認爲,美國的滴滴打車公司在日本開展業務,將嚴重破壞出租車行業的 公平競爭的原則,同時還將助長黑車的橫行,是屬于一種有違法律原則的行爲,因此不同意向他們頒發營業許可證。
有一次在上海坐出租車,跟司機聊起滴滴打車,他們也恨得咬牙切齒,說滴滴打車都打爛了,加上專車、快車的出現,他們的生意都被搶走許多。我說,那你們爲什麽不起來向政府提意見呢?他們說,我們說了沒用,公司老板也不啃聲。
反觀日本,當美國Uber公司挑戰日本市場時,最先出來抵制的是誰呢?是出租車行業協會。他們認爲滴滴打車這一種做法將擾亂日本的出租車市場,因此向日本國土交通部提出了反對意見,最後導致滴滴打車被扼殺在搖籃裏。
那麽,滴滴打車爲什麽會在中國得到很好的發展呢?So why can Didi taxi be well developed in China?
嚴格說來,在政府對出租車營業執照實施嚴格控制的背景下,滴滴打車是打了一個法律的擦邊球,他們強調的是“互聯網+”的服務,而不是經營出租車,因此不需要出租車的經營許可證。 但是,事實上,滴滴打車已經成爲中國最大的出租車公司 But in fact, Didi taxi has become China’s largest taxi company.。
同時,許多中國乘客只在乎自己的用車便利,而不在乎出租車本身是否合法。中國雖然也有很完備的法律體系,但是,許多時候,人們還是覺得,只要自己便利,能夠推動經濟發展,與法律有些抵觸,也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以後慢慢修改完善就行。
中國的這一種相對靈活的做法,確實有利于新生事物的成長,有利于新産業的發展。也有利緩解城市打車難、行車難問題,但是,確實也導致了一些無證營業黑車的橫行,沖擊了正規合法的出租車市場,給社會帶來了一些安全隱患,山東21歲的空姐李明珠在鄭州“滴滴打車”被害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在“要市場,還是要法律”的選擇上,中國多數人顯然是選擇了“要市場”。
日本人腦筋要刻板的多,他們在“要市場,還是要法律”的選擇上,他們往往會選擇要法律,因爲在他們的眼裏,法律是神聖的。
“法律規定不行就是不行,必須按規定規矩來做。”
“The law stipulates that if we can’t do it, we can’t do it. We must act according to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這是許多日本人在對一個事物作出是否判斷時,出于本能遵循的一個原則。
而這一種原則的堅持,在某種程度上,也會扼殺新生事物的誕生,讓社會趨于保守,但是整個社會因此也擁有了秩序,國民的權益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所以,一個滴滴打車軟件,可以折射出中日兩國不同的社會心態,和國民在利益與法律關系上的不同訴求。
“滴滴打車”在中國得以迅猛發展,一定有它發展的環境與土壤,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倒逼中國傳統出租車行業的改革。但是,在倒逼出租車行業改革之前,你必須給出租車行業松綁:
1、一下雨,“滴滴打車”可以隨意提價2倍,但是出租車多收一元錢,都屬于“違法”,因爲你出租車提價必須經過市民聽證和政府審批。所以,政府也應該給出租車公司一個市場定價權!
2、出租車公司每年必須繳納大量的稅金,替司機們支付各種社會養老保險,還要撫養一大批退休老職工,是在重負之行行駛。但是“滴滴打車”不需要承擔這些義務,相反可以從加盟的司機身上收取大量的利潤,兩者不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這至少有違市場公平競爭的原則!
3、 出租車公司要新增一輛車,必須淘汰一輛車,因爲政府不會給你新牌照。但是“滴滴打車”愛增加多少就可以增加多少,沒人管。所以政府必須對出租車公司的發展放寬限制!
所以,兩者一比較,滴滴從某些方面來說,的確不利于出租車這一社會公共交通事業的健康安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