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勵 報道
孩子情緒經常起伏不定,且抗拒社交?他們上課時喜歡到處走動,難以集中精神?這些可能是青少年患上精神問題的征兆。
心理衛生學院資深醫療社工戴素玲透露,在2014年至2015年,心理衛生學院兒童心理診療所每年接觸到約3000個新病例,病人介于6歲至18歲之間。其中最常見的精神病症是多動症、憂郁症、自閉症以及與焦慮和壓力有關的症狀。
然而,兒童與青少年患有精神問題有時候不易被察覺,不少大人會以爲那是過渡期,或是他們故意搗蛋。
戴素玲舉例說:“患上多動症的孩子會被誤認爲是頑皮的孩子,家長可能不知道孩子其實需要幫助。”
因此她認爲,教師在及早辨別學生是否面對精神困擾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她說:“教師可通過觀察學生在校的表現,了解他們需要哪些幫助,並與學校輔導員一起合作幫助學生。若有需要,他們可與學生的父母溝通,尋求專業醫療服務。”
戴素玲將在10月1日舉行的華文教師交流會上,與教師分享她的輔導經驗,協助他們了解本地常見的兒童與青少年情緒與心理健康問題,以及如何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改變與壓力。
華文教師交流會由《聯合早報》屬下學生報《逗號》《大拇指》《小拇指》和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聯辦。今年的交流會以“抱抱你的心”爲主題,鼓勵教師聆聽學生心聲,及早給予學生協助。
交流會也安排了讀報教育分享活動,邀請六所中小學的華文教師分享如何使用新聞素材進行報章教學。這些教師來自南洋小學、新華小學、武吉知馬小學、文禮中學、永青中學和豐嘉中學。
文禮中學教師林秀莉是其中一名受邀分享心得的教師,她表示學校中一至中四學生都訂閱《逗號》,並推行系統化的讀報教育。
她說:“學生先從基本的寫讀報感想開始,然後進階到根據新聞主題進行寫作練習。之後他們會以小組形式學習新聞采訪,通過錄像或書面報道新聞。”
林秀莉說,學生得用華語采訪,這讓他們了解到華文並不只是一個科目,而是能靈活運用的生活用語。她將與在場的教師分享她如何結合課本裏教導新聞報道的內容,循序漸進訓練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經驗。
交流會邀請函和報名表格已電郵給學校,歡迎科主任推薦教師出席,入場免費。
2016年華文教師交流會“抱抱你的心”
日期:10月1日(星期六)
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1時 (供應午餐)
地點:南洋初級學院LT4 (128 Serangoon Ave 3 Singapore 556111)
報名截止日期:9月27日
詢問電郵:[email protected]詢問電話:6319-3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