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多財
從普通市民的角度來理解常見的經濟和財經術語和課題。
黃康玮 報道
有一個熟食中心,最近來了個來自國外的新茶水攤。和舊攤位不同的是,新攤位賣的每一杯咖啡僅三角錢,而舊攤位每杯的售價是一元。
舊攤位生意大受打擊,就向熟食中心商聯會投訴。商聯會最後向新攤位征收額外費用,導致新攤位因成本上漲,而將每一杯咖啡售價調高到九角錢。這樣一來,熟食中心茶水攤恢複到公平競爭的局面。
如果把這種假設性的情況搬到國際舞台上,這就是我們經常會在新聞中看到的傾銷(dumping)案例,以及不同國家政府會實行的反傾銷稅(anti-dumping tariff)。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網站,傾銷是一種國際價格的歧視行爲,即某個産品在進口國家的售價低于出口國家的售價。
這可能造成企業或消費者大量購買這個進口産品,而不選擇向制造相同産品的當地企業采購。
這因此會影響到當地企業的業務,導致後者營收大跌,這個貿易術語稱爲損害(injury)。
對此,當地政府爲了避免自己企業進一步受影響,是可在進行調查後對出口市場征收反傾銷稅的。按照規定,征收關稅期爲五年,之後再進行檢討。
其中一個近期例子是越南對中國采取的行動。越南展開的調查發現中國的鋁制品傾銷行爲影響當地制造業,因此從9月底對16家中國企業征收2.49%至35.58%、爲期五年的反傾銷稅。
那麽,持續超過一年的中美貿易戰所征收的關稅是針對傾銷行爲嗎?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17年3月簽署的兩項行政命令中,其中一項是要求對反補貼和反傾銷案件實行更嚴格的關稅監管。不過,另一個則是針對美國的貿易逆差。
此外,美國也就知識産權和科技轉移事項納入征收關稅的考量。
總的來說,中美貿易戰征收的關稅並不單是傾銷行爲所致,而是基于上述多重考量。
談到國外發生諸多傾銷事件,新加坡有否相關案件?根據中國商務部文告,它去年8月宣布向原産于美國、歐盟和新加坡的進口鹵化丁基橡膠(hydrogenated butyl rubber)産品征收爲期五年的反傾銷關稅。本地公司得繳付23.1%至45.2%的關稅。
中美貿易戰
也會殃及新加坡
可見,中美貿易戰一來一往的行爲,也會殃及依賴出口和貿易的新加坡。
新加坡可否向其他國家實施反傾銷措施?這就要追溯到1995年了。當時,大衆鋼鐵(NatSteel)向財政部投訴,指馬來西亞和土耳其業者的行爲影響它的營業額,政府經調查後對這些公司征收反傾銷稅。
征收反傾銷稅或許在人們眼中是“懲罰”行爲,不過,這其實也正是爲了讓全球經濟體的貿易競爭更加公平。
如果所有企業都能以規則爲基礎,並按照市場價格爲産品定價,各國政府也就無須動用到征收反傾銷稅這項措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