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淵文
有些企業原本經營良好,結束營業非常可惜,也有些企業原本已經難以跟上科技浪潮的步伐,倒不如重新出發。放棄是痛苦的,但放棄之後未必就是黑暗。
最近訪問一家本地企業老板,她感歎道,有不少中小企業其實都相當具有創意,卻因爲冠病疫情不得不停業,實在讓人扼腕歎息。
這家公司前幾年發展蓬勃,拓展海外市場,但受到疫情重挫。雖說從事巴士制造業,但最終客戶不少是爲旅行社提供巴士的公司,冠病導致許多項目延後。
政府周一宣布了延長一些援助措施,協助企業和個人應對冠病疫情帶來的沖擊,但援助的力度已經有所減小,而且也更有針對性。
同天,律政部宣布將設立簡化債務重組及清盤程序(Simplified Insolvency Programme),專門針對微型和小型企業,協助他們更快地重組債務或結束營業。
政府已經多次強調,我國無法再回到疫情前的世界,因此預計接下來企業破産的數目會上升。
根據裕利安怡信用保險(Euler Hermes)研究今年7月的一份報告,明年全球企業破産將增加35%。
誠然,這當中會有行業突然受疫情重創的企業,也會包括所謂的“僵屍企業”(zombie company),也就是原本已經不具競爭力、但靠著政府援助或銀行貸款勉強經營的企業。
僵屍企業一說源自于日本,“失去的10年”期間,一大批日本企業靠著銀行的借貸過活,一般上指的是賺取的盈利不足以支付債務成本的公司。
擔憂更多企業變僵屍企業
自從冠病暴發、全球各地政府推出大手筆的經濟刺激政策後,便有不少經濟師擔憂更多企業變成僵屍企業。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和一些中央銀行的估計,發達國家當中,幾乎每六家公司中便有一家可被歸類爲僵屍企業,而上世紀80年代時的比率大約是5%。
全球僵屍企業比率上升背後的因素之一,是過去10年超低的利率環境,由于資金成本非常低,把錢借給一家展望不佳的公司,就顯得沒那麽糟糕。
國際清算銀行根據今年全球的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數據估計,企業破産案例應當相應攀升20%至40%,但實際的數目還比疫情開始前更低。
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僵屍企業浪費資源,員工可能會因爲企業沒有與時俱進創新,而難以自我提升技能,生産力和效率低下。
企業獲得的資金,若是投放到更有潛能之處,可創造更高經濟價值。僵屍企業甚至會擠壓到健康企業的業務空間。
就在前幾個月,我國政府推出一系列援助措施時,也有人擔心這會産生更多僵屍企業。比如有房地産業主抱怨,一些租戶企業拿了政府補貼,豁免交租金,但卻毫無轉變的迹象,僅僅是把希望寄托于疫情結束後一切恢複正常。
因此也難怪政府多番提醒國人,我國經濟環境已經無法恢複到過去的情況。
經濟師認爲,我國的僵屍企業數目並不多,但政府仍有機會成本的取舍,是爲業績一直走下坡路的企業繼續提供援助,還是應該投資在新經濟領域。
一些企業難靠數碼化脫困
不少企業的困境,並非能靠單純的數碼化來解決,把産品搬到網絡銷售平台也不能治百病,而是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價值主張,是否仍然迎合客戶群的需求。思維方式得從“我要賣産品”,轉化爲幫顧客解決問題。
有時候,要改變現有的商業模式,可能不如重新開始。
例如,一些傳統銀行通過設立全新的個體來推行純數碼銀行,如渣打銀行在香港設立的Mox數碼銀行,大華銀行在泰國和印度尼西亞推出的TMRW,目的就是爲了脫離傳統銀行業務的思維方式。
簡化債務重組及清盤程序從某種程度上,也是鼓勵難以支撐的小企業揮別過去,開啓新的篇章。對于營業額低于1000萬元的小企業來說,他們一般上無法支付處理破産程序的專業人士費用,或者本身資源有限,在支付費用後能還給債權人的金額已爲數不多。
新加坡約有25萬家微型和小型企業,當中不少受到冠病疫情的嚴重沖擊。
有些可能想要重組,需要更多時間來還債。還有一些可能想結束營業、清盤,甚至是轉而進軍其他行業。
在簡化程序下,企業最快可能在90天內完成整個過程,所需費用也較低,可讓整個商業生態環境更快地蛻變前進。
更多小企業將重組或結業
企業重組專家預料,接下來可能會有更多小企業選擇重組或結束營業。
政府延長債務暫停償還的期限,或許會讓一些企業目前保持現金流收支平衡,但期限一到,公司又可能面對現金流斷裂問題。
有企業仍然希望政府到時再次伸出援手,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政府的資源也是有限的,須更側重于投資在戰略上關鍵的領域,比如日前國會提到的航空樞紐。有些企業原本經營良好,結束營業非常可惜,也有些企業原本已經難以跟上科技浪潮的步伐,倒不如重新出發。
放棄是痛苦的,但放棄之後未必就是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