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暴發沖擊各行各業,經濟也陷入衰退,新加坡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全力扶持中小企業度過前所未見的難關與危機。
有一派觀點認爲,本地商家過于依賴體制和政府援助,事實是否如此?政府在疫情期間扶持中小企業之余,又如何著眼長期轉型,把握新機遇?《聯合早報》訪問了學者、商會和中小企業,了解他們的看法。
韓寶鎮 報道
有學者認爲,中小企業確實有些依賴政府。
新加坡管理學院全球教育高級講師陳啓文博士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新加坡公司在業務運作上往往較爲保守,因此的確在很大程度上總是依賴政府的指示,尤其是在進軍海外市場方面。”
此外,目前冠病疫情所造成的局面,也導致企業依賴政府來補助工資和其他費用。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商業分析與運營管理系副教授吳培源則認爲,中小企業的規模與能力各異,不同級別的企業進軍海外,可能需要不同的援助方法。
他指出,這類援助不一定總是與財務資源有關。“許多企業在擴大區域業務時,可能是要尋找潛在的合作夥伴與新客戶。”
不過,中小企業商會(ASME)會長王騰憶受訪時表示,不認爲本地企業過度依賴政府的援助。
他指出,政府措施的形式,一般是中小企業已朝著對增長與勞工隊伍有利的方向發展才會得到援助。
他說:“政府援助措施並非‘大派送’,政府與中小企業是一種‘合作與扶持的關系’。政府采取平衡的做法,在幫助企業之余,也推動企業提高生産力與創造更好的就業機會。”
有受訪企業認爲,政府是從整體上扶持企業,而不限于提供個別援助。
雪糕品牌Udders聯合創辦人黃碧蓮受訪時說,公司與新加坡企業發展局(ESG)和其他政府部門維持良好關系。“我們把企發局視爲我們的發展合作夥伴,他們采取相當全面的做法,密切跟進我們整體業務的增長與進展,並且超越了不定期的津貼與援助要求的範疇。”
該公司今年在海外,包括雅加達、馬來西亞、中國和阿聯酋的計劃因疫情而延誤,但目前已在進行中,企發局也提供了援助。
她指出,若沒有政府的援助,公司發展與擴充業務將會更爲緩慢,面對的障礙和風險也更多。“對我來說,他們提供的援助是無價的。”
符標熊:
政府援助並非理所當然
新加坡制造商總會(SMF)會長符標熊受訪時指出,制造商總會經常提醒企業,別把政府援助看成是理所當然,應謹慎使用作爲創新或改善業務的助力。
他說:“我們會員公司都意識到,在冠病疫情期間,許多事情都不在政府的控制範圍之內。事實上,我們很感謝政府的援助配套。”
新常態將帶來新商業模式和新機會,經營不下去的企業應認清現實,轉向有需求的新領域。
符標熊說:“自疫情開始以來,我們已經看到許多企業轉變商業運作與模式的成功故事。”
貿工部長陳振聲接受媒體訪問時曾表示,政府將做出積極與困難的決定,把資金、土地與人力等重新部署到更有生産力的方面。這包括協助在中短期內需求不會恢複的企業,轉軌到新産品與新市場。
總理公署部長兼人力部和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醫生,日前在國會上回答有關冠病援助措施的寶貴資源可能被分配給了“僵屍企業”的提問時表示,一些經營欠佳的企業可能會因得益于援助措施,而在短期內得以生存。
不過,由于政府廣泛的援助措施是暫時性的,因此這類企業也只能躲得過一時。
符標熊認同企業靈活轉變的重要性。他發現,對數碼化的需求和冠病的挑戰,帶動資訊通訊、電子、精密工程、生物醫學和農業科技等的增長。
他說:“然而,由于冠病‘重新啓動’生活的許多方方面面,因此這些行業的當前定義也可能會發生變化。”
隨著區域競爭對手越來越強,加上眼前冠病所帶來的前所未見的困境,本地中小企業面對的短期與長期挑戰不少。
符標熊援引制造商總會的最新調查說,500個參與調查的企業當中,有80%表示主要關注的事項是訂單縮水。
應對眼前挑戰之際
政府著眼長期轉型
長期來說,多數企業也擔心,隨著人力與物流等生産成本上揚,我國是否有能力在國際上競爭。
王騰憶表示,本地市場小,企業必須向外、尤其是中美市場發展。與此同時,本地企業也面對來自其他市場的競爭。“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一些市場的規模越來越大,許多外國公司也因數碼化而越來越成功。”
受訪學者指出,政府在疫情期間扶持中小企業之余,也著眼長期轉型,把握新機遇。
陳啓文說,政府在協助中小企業在疫情中求存的同時,還鼓勵中小企業將營運數碼化來提高效率,以及培訓員工,讓他們在數碼轉型中仍能夠保有一席之位。
吳培源指出,政府正在掌握的機會,包括建立供應鏈韌性,讓企業除了中國,也在東南亞設立工廠,以及把本地建立爲供電子商務與藥劑産品使用的安全與可靠的物流基地。
其他努力方向還有把本地作爲跨國企業與科技起步公司的創新基地,以及對未來的新科技做出投資。
談到我國政府援助措施同其他政府的不同之處,陳啓文說:“在其他國家,政府傾向于爲大型企業提供更多的支持,特別是那些與政府有緊密關聯的企業。新加坡政府在支持本地中小企業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將對創造就業機會與降低失業率發揮更大的影響,這在現階段至關重要。”
商會和商團 扮演居中角色
我國的商會和商團一直扮演居中的角色,向中小企業突出政府政策的用心,以及向政府傳達和反映商家本身面對的局限與挑戰。
王騰憶受訪時說,中小企業商會的會員從微型企業到大型公司都有,商會因此需要具備在同企業對話了解多種觀點,以及綜合與厘清商業課題的能力。“我們爲雙方(指政府與企業)的觀點搭起橋梁,以促成更好的了解。即使是有任何無法完全彌合的差距,雙方也能夠以正面態度看待。”
冠病暴發後,制造商總會迅速推展SMF Acts!計劃,給會員提供定期更新的信息,並且推出冠病微型網站,整理出政府的建議,給會員提供詢問條規與向政府部門請願的平台。
制造商總會推出設立稱爲SMF Helps!的Telegram小組,讓會員同秘書處攜手解決問題和傳播官方信息。
疫情暴發後,會員企業起初都很擔心,但通過對話會與焦點小組討論後,會員都很快明白各項政府政策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