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蕙心 報道
我國經濟放緩和冠病疫情沖擊集體出售市場,促使集售項目紛紛降低保留價,以更貼近現有市場情況的價格吸引買家競標。
根據合登(Huttons)房産集團研究部提供的資料,自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有至少10個集售項目在首次推出市場招標失敗後,選擇在二度招標時調低要價。以這個方式成功尋得買家的項目,包括愛美麗山路(Emily Hill Road)的三棟相連私宅和麥士威大廈(Maxwell House)。
愛美麗山路三棟私宅去年6月首次招標時的保留價爲2400萬元,價格在今年1月再次推出時下調25%至1800萬元。
去年9月初登集售市場的麥士威大廈向發展商開出2億9500萬元的價格,但在今年4月降價至2億6800萬元,最終以2億7680萬元成交,比調低後的要價高出3.3%。
合登(Huttons)亞洲投資銷售總監連镛智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保留價要越高越好,但也要能吸引到競標者。如果保留價過高,會讓競標者不願參加投標,弄巧反拙。若因爲市場情況改善而上調保留價,就不用召開屋主特別大會表決。反之,降價就要開會獲取80%或90%的屋主簽名。”
日前以8億元保留價二度招標的水仙門中心(High Street Centre),正計劃降價至7億元。
負責銷售這個項目的高緯環球(Cushman & Wakefield)資本市場主管沈麗美受訪時說,至今已取得70%屋主的同意。
“降價主要是因爲之前的保留價是在冠病疫情發生前,也就是在市場風險較低並具有增長前景時制定的。疫情暴發後,這些價格被視爲過高而且不實際。”
她指出,發展商的資源有限,若一個集售項目被視爲具有風險,它們就不會考慮收購。
降價不表示項目肯定能成功脫售,Park View Mansions和Le Arc Apartment分別降價22%和16%也還是找不到買家。
連镛智說,這可能是因爲多數發展商在2018年7月實行的降溫措施之前便填補地皮庫存,所以接下來可更仔細選擇要購買的地段。
從屋主的角度來看,降價不是件好事。博納産業投資與集體出售主管吳美琪說,他們甯願長期等到願意支付高價的買家,可是她強調,未來市場情況不一定會改善。
“我們必須考慮每年調整兩次的發展費可能會上升,這會削減發展商從發展集售地段所得的盈利。此外,2018年7月實行的5%不可退還額外買方印花稅(ABSD)也提高了發展商的成本。因此長期持守不意味著屋主就能賣更高價錢並獲得更多利潤。”
她指出,轉售私宅價格不斷上漲,許多剛以高轉售價買下集售項目單位的屋主,就會要求更高的集售保留價。若保留價不合他們的心意,他們可能拒絕簽署集售協議,集售計劃就會因爲無法獲得八成屋主同意而中斷。可是若調高保留價,又難以找到買家。
“我們相信,若屋主願意合作、要求合理,而且了解發展商如何評估地段的話,集售成功的概率會大大提高。一幅地段無論條件多好,價格仍然是最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