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棕榈油,從微藻中提取的油脂對人體健康有益。這類油脂除了有較少的飽和脂肪酸,也含有更多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水平,減少患上心髒疾病和中風的風險。
由南洋理工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研發出能更有效地從微藻中提取植物油的方法,這類可食用的植物油更環保和健康,將來可用來取代食品生産過程中使用的棕榈油。
這項由南大食品科技計劃的研究團隊和馬來亞大學研究員展開的研究,旨在開發既能將微藻(microalgae)的油分提取出來,又可減低成本並增加這種食用油産量的技術。
相較于棕榈油,從微藻中提取的油脂對人體健康有益。這類油脂除了有較少的飽和脂肪酸,也含有更多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水平,減少患上心髒疾病和中風的風險。
領導南大食品科技計劃的主任陳維甯教授透露,研究員先在含有微藻的溶液中加入丙酮酸(pyruvic acid),再將溶液暴露于光線下,以促進光合作用。14天後,把微藻拿去清洗、晾幹並使用甲醇加以處理,就可從微藻中榨取油脂。
由于微藻富含優質成分,研究團隊這次也成功研發出能在榨取油脂時,同時從微藻提煉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處理技術,從而在萃取過程中減少廢棄物的産生。
爲了減少食物垃圾,南大研究員不僅能用發酵黃豆渣取代培植微藻的培養基,還制作出由水果皮發酵而成的丙酮酸。陳維甯說:“與一般丙酮酸相比,用水果皮制成的丙酮酸能將微藻生物質産量提高三倍。這些創新方法有助減少食物垃圾和降低生産成本,還能確保從微藻提取的食用油,可維持具競爭力的價格。”
此外,南大研發的這項技術還具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潛能。陳維甯解釋,若大規模種植微藻來榨取食用油、且讓微藻暴露于陽光底下時,微藻就會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並把這個氣體轉化爲生物質和氧氣,進一步緩解環境汙染的問題。
陳維甯說:“研究團隊的解決方案旨在采取三管齊下的方式,解決三個棘手的問題。我們借助循環經濟的概念,爲那些即將被廢棄的物品賦予新用途,再讓它們重新進入食物鏈。例如,我們采用發酵的技術,把有機廢棄物如黃豆渣和水果皮,轉化成用來培植藻類的高營養溶液。這不僅減低我們對棕榈油的依賴,還能達到減碳的作用。”
受餐飲業青睐 兩年內或擴大運作規模
研究員致力于優化從微藻提取油脂的方式,以提高這類植物油的産量和品質。
這項技術也受到一些餐飲業夥伴青睐,因此可能在兩年內擴大運作的規模。
研究團隊也正探討如何在植物肉加入這種植物油,希望借此提升這些新型食品的口感和營養價值。同時,他們也計劃研究植物油在藥品和化妝品中,如外用藥膏和口紅等産品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