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前主席的楊烈國,8月29日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回應李顯龍總理的2022年國慶群衆大會演說,談及“鯨魚與孔雀魚”人才模式。
“鯨魚是一種稀有動物,爲了找到它們,你必須要有耐心。”
爲了獲得頂尖人才的信任,楊烈國說自己會通讀學者的學術論文,深入了解他們在進行的研究,然後根據每個人才不同的情況,進行因人制宜的“綁架”行動。
在“鯨魚”的帶領下,本地“孔雀魚”表現如何?
楊烈國說,已經學成歸來的許多學子表現優異。爲了確保正在海外學習的本地學生不虛度時光,楊烈國還會每學期查看他們的成績,確保他們修讀有難度的課程,爲未來做好准備。
說到如何吸引外來人才,早期爲新加坡到處奔走招賢納才的經濟發展局前主席楊烈國,自有一套見解。
如果還是無法將外籍頂尖人才引入,楊烈國則會讓他們留在原本的實驗室或大學,並從派本地學生去海外學習,讓這些人才成爲海外“鯨魚”。
他指出,招募外籍頂尖人才的工作並不輕松,不光要考慮到頂尖人才個人,也要考慮到他們的家人。“你必須要靈活,因爲要人才過來,是很大的付出。”
李總理提到,本地生物醫學發展,離不開外籍“鯨魚”帶領本地“孔雀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