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11月8日舉行五年一屆的議會換屆選舉。聯邦選舉委員會11月15日發布通告正式宣布大選結果。昂山素季領導的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以下簡稱“民盟”)獲得人民院258席、民族院138席、省邦議會501席、省邦少數民族議席23席,在聯邦議會兩院中的議席超過總議席(包括軍人議員)的一半以上,有權獨立組閣並推出本黨總統。主要反對黨聯邦鞏固與發展黨(以下簡稱“鞏發黨”)獲得人民院26席、民族院7席、省邦議會38席;撣族民主聯盟獲得人民院13席、民族院2席、省邦議會27席;若開民族黨獲得人民院4席、民族院4席、省邦議會7席;德昂民族黨獲得人民院3席、民族院2席、省邦議會7席;孟族團結黨獲得人民院2席、民族院3席、省邦議會6席、省邦少數民族議席1席。
民盟贏得大選後,新一屆議會將按照憲法規定選舉産生總統。按慣例,新政府將于明年3月底開始組閣執政。民盟政府在其第二任期內,仍面臨不小挑戰。
第二波疫情難以控制
目前緬甸第二波疫情仍然嚴重,尚未達到拐點。截至11月16日,累計確診病例70161例、死亡1599人,每日平均新增確診病例1000多人。緬甸累計病例從11月6日起超過新加坡,在東盟國家中排名第三。雖然民盟在大選前采取強制措施,著力壓制疫情,以推進大選順利舉行,民衆對疫情的關注度有所減少,但疫情對緬甸社會、經濟及民衆心理帶來的傷害並未減輕,新政府在抗疫方面面臨不小壓力。而且大選前各政黨的拉票造勢活動、集中投票、選後民盟支持者的慶祝活動等都可能造成感染者激增。目前已發現105名返鄉投票的緬甸人確診感染新冠病毒,若幹投票站工作人員的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
國內政治矛盾亟待彌合
由于曆史和現實原因,緬甸國內一直存在尖銳的政治矛盾,各屆政府都難以調和。新一屆民盟政府仍在政治上面臨巨大挑戰:
一是政府與軍方的矛盾將長期存在。這一對矛盾是緬甸其他政治矛盾的根源。軍方受憲法保護,與文人政府構成的“雙頭政治”格局不會改變,將在關鍵問題上持續對政府形成掣肘,並不時對政府施壓、警示;民盟政府想改變這一格局,只能通過修改憲法,但由于修憲門檻(75%)與軍方在議會中的固有勢力(25%)相沖突,在未得到軍方同意的情況下,修憲工作難有實質性進展。
二是和平進程難以有效推進。中央政府與少數民族地方武裝(以下簡稱“民地武”)的關系親疏、結束內戰實現真正的停火、恢複國內長久和平等問題的實權掌握在軍方手中,如果處理不好與軍方的關系,和平工作也難有實質性進展。政府只能通過召開聯邦和平大會暨二十一世紀彬龍會議、簽署《聯邦協議》等方式,從表面上統一民地武立場。而民地武也清楚,在該問題上民盟政府並無決定權,因此會逐漸形成一邊向政府承諾停火、另一邊仍依照實際情況與政府軍交火或停火的“兩張皮”狀況。
三是國內民族宗教矛盾有可能激化。此次大選中,民盟在少數民族地區特別是若開邦的表現不好,若開族政黨贏得若開邦多數議席。主要原因是民盟政府前一階段未妥善處理好羅興亞人(穆斯林)與當地緬族、若開族(佛教徒)的關系,不僅未得到羅興亞人與當地其他民族民衆的支持和諒解,還在國際社會特別是西方和伊斯蘭教國家中失分不少,昂山素季的國際形象嚴重受損。民盟一方面面臨來自西方的國際壓力,另一方面缺乏強有力手段和決心迅速解決該問題,也缺少與軍方和少數民族政黨的配合,再加上羅興亞救世軍(ARSA)等恐怖組織的鼓動、襲擾,該問題可能在民盟新任期內更加複雜。
人民生活水平急需改善
民盟執政五年來,國內經濟發展放緩,吸引外資力度和規模都不及前政府,經濟改革止步不前,民衆並未感受到民主帶來的紅利。此次民盟幾乎全憑昂山素季的個人光環和民衆對軍人集團的厭惡贏得大選,如果民盟在新任期內拿不出更符合緬甸國情的經濟發展措施並惠及普通民衆、不能扭轉疫情帶來的經濟停滯局面,那麽到下一次大選時,感受不到民盟執政帶來切實利益的民衆,可能會選擇更有執政能力、能帶領人民真正過上好日子的政黨。而民盟的主要競爭對手鞏發黨正在與軍方做形式上的切割,並向這個方向發展。
昂山素季缺乏接班人
前緬甸軍政府執政半個多世紀間,幾乎所有人才都集中在軍隊,而民盟一直處于被打壓狀態,人才斷檔問題將在未來三四十年長期存在。從高層領導看,目前除昂山素季外,民盟缺少中生代政治領導人,包括民盟有意培養的現任總統吳溫敏、仰光省首席行政長官吳漂敏登、曼德勒省首席行政長官吳佐敏貌等,在黨內、全國的聲望都無法與昂山素季比肩。同時,由于昂山素季長期被軟禁,2016年民盟政府上台後才初嘗執政者權力,因此其對權力的把控欲較強,未在這五年提攜新興政治明星,或轉移超高的民意支持。緬甸政壇在民盟第一任期內存在較嚴重的個人集權現象,導致民盟的人才短板更爲明顯。昂山素季業已75歲,到下一次大選時80歲,其身體健康問題多次成爲外界關注焦點。昂山素季退休或去世後,民盟在何人帶領下在緬甸立足的問題愈發緊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