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至今都和許多獎學金得主保持聯絡,關心他們的發展,記得他們上的大學、考取的成績,以及選擇的職業道路。
他堅持大量閱讀,包括各大主要科學期刊的文章,了解科學界尤其是生物醫藥領域的最新發展和研究。“讓自己的大腦保持忙碌非常重要。”
楊烈國笑稱自己是“活躍退休”狀態。他5月前往哈薩克斯坦開會,10月到印度尼西亞峇厘島,11月又前往哈薩克斯坦出席會議。他也常常參與一些高等學府的活動。
他當年在政府機構就是扮演了執行的角色。加入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後,即便是擔任主席,楊烈國也親力親爲,飛去不同國家說服國際企業來新加坡投資。他經常星期天晚上出發,星期一抵達目的地就直接去開會。爲了節省時間,他出國只帶隨身行李,免得下飛機後等行李。
楊烈國近來參與印尼峇厘島東南部一個島嶼龜樂島的綜合發展項目。他說,那裏的經濟高度依賴旅遊業,但是冠病疫情來襲,旅遊業大受打擊。
“只有我沒有博士學位”
不少現任和前任政府部門部長,都曾是楊烈國屬下的員工,或與他共事,他們曾自制一張趣味廣告“誰夠瘋狂,會爲楊烈國工作?”廣告形容了和楊烈國共事的種種挑戰。(受訪者提供)
“新加坡沒有自然資源,沒有市場,但我們能夠工業化。所以他們問我,新加坡是如何做到的?”
他指出,培養一名醫生可以治療患者,培養一名科學家開發新的藥物和療法,能造福更多患者。
他堅持每天閱讀大量期刊文章,防疫措施放寬後,他又恢複了出國開會考察。
“退休”兩個字眼,根本不在他的詞典裏。
楊烈國目前在約20家公司擔任董事,時間精力主要投入到本地精密工程和科技公司Accuron科技、醫療設備制造商Advanced MedTech,以及經濟發展創新公司(Economic Development Innovations Singapore,簡稱EDIS),他在這三家公司擔任主席。此外他也擔任上市公司城市發展(CDL)、佳福集團(QAF),以及雙威集團(Sunway)的董事。
楊烈國擔任高級公務員多年來,在推動我國經濟多元化方面做出顯著貢獻,發展了裕廊島項目,推動化工業,之後又把生物醫藥業做大。
他受訪時說:“我們要尋找新行業,新的行業具備更多知識。我們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生産上,要不斷追求新的知識來發掘新領域。
楊烈國的兒子和女兒都是博士學位畢業,他們各自的另一半也都有博士學位。
楊烈國于1946年出生在本地一個貧窮的潮州家庭,在家中三個孩子中排行老二。他的父親在他未滿四歲時過世。
記者日前訪問楊烈國時,他剛從另一個會議趕來,從包裏拿出一張米黃色的A4紙,上面打印了我電郵他的問題。
不少現任和前任政府部門部長,都曾是楊烈國屬下的員工,或與他共事,他們曾自制一張趣味廣告“誰夠瘋狂,會爲楊烈國工作?”廣告形容了和楊烈國共事的種種挑戰,但也揭秘了人才爲何都願意與他共事。
楊烈國在擔任經發局和國家科技局主席時推行獎學金制度。他日前受訪時,很自豪地拿出一疊文件,分享學成歸來的學子如今在各個領域和崗位的建樹。
緊盯“孔雀魚”茁壯成長
綜合項目建成後,會有酒店及度假村、私人住宅、購物村、文化藝術博物館、校園、海洋保護區、碼頭、沖浪和沙灘俱樂部、生態探險公園和其他與海島生活方式相關的設施。
女兒原本要主修生物學,後轉爲心理學,現是心理咨詢師,已回到新加坡工作。
他的辦公室書架上擺滿了收納文件的架子,塞滿了米黃色的紙。
保持頭腦運動的同時,楊烈國也保持身體健康,每兩天去健身房鍛煉半小時。即便是健身時候,他也不放松頭腦,邊跑邊觀看紀錄片。
上學後,他培養了閱讀的愛好,小學到高中都在學校圖書館當圖書管理員,這樣就可以在第一時間閱讀感興趣的書籍。
關懷扶持弱勢孩子
堅信醫藥科學是最重要科學領域
楊烈國的兒子最初攻讀化學工程,攻讀博士學位後選擇了神經科學,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叠戈分校擔任細胞和分子醫學教授。
楊烈國指出,但這不僅是爲孩子提供援助資金,更重要的是“關懷他們”。他聯系到不少獎學金得主參與,成爲弱勢孩子的大哥哥大姐姐,一對一進行輔導,幫助孩子順利完成小學六年級學業,爲之後打好基礎。
楊烈國常說:“沒有行業是長青的。每五年,你要爲新的行業開始規劃。”那麽現階段我國應該重點發展哪個行業呢?
被譽爲“人才主管”
因此新加坡必須要投資高等教育,不然沒有競爭優勢。
楊烈國舉例說,有一戶本地人家,母親離家出走,父親忙于工作撫養五個孩子,大姐承擔起母親的責任照顧四個弟妹,自然沒有時間學習考取良好的成績,“想象一下這五個孩子遇上同樣的困難”。
可惜的是,訪問楊烈國期間他的辦公室正在裝修,無法近距離參觀。
訪問時他拿出平板電腦iPad,展示自己常常閱讀的期刊網站,以及自己感興趣的文章,包括針對冠病的治療方法、病毒學、免疫學等。
楊烈國看到感興趣的文章,就會讓秘書打印在米黃色的紙上,細細閱讀。他認爲,白紙黑字不理想,米黃色的紙張更適合閱讀。
接受訪問時,他的語速飛快,暢談各領域話題,談到感興趣的醫藥領域時更是眉飛色舞。
此前楊烈國出版的傳記銷售籌集70萬元,就全數投入EDIS關懷。
這些學子便是他口中的“孔雀魚”。上世紀90年代政府決定大力發展生物醫學後,楊烈國到各大頂尖大學和研究機構,尋找最優秀的生物醫學科學家、研究人員和工程師,其中一些成功被說服來新,他稱這些業界翹楚“鯨魚”,他們來新加坡後協助培養和指導被喻爲“孔雀魚”的本地人。他成功吸引到的頂尖科學家包括著名癌症學家劉德斌教授(Edison Liu),以及免疫學家和分子生物學家大衛·連教授(David Lane)等。
事實上,廣泛閱讀是楊烈國一直以來的習慣和愛好,尤其是科學領域的期刊。他當年擔任國家科技局主席時“巡捕鯨魚”的第一步,就是花大量時間閱讀科學期刊,了解這些研究領域的“最強大腦”有哪些,深入閱讀他們的研究論文,了解他們研究的課題,以便把他們吸引到新加坡。
談到自己近幾年扮演的經濟發展顧問角色,楊烈國指出,哈薩克斯坦和沙特擁有大量石油與天然氣資源,但是這些領域並沒有帶來很多就業機會,因此當地政府希望開辟新的經濟領域,創造新工作機會。
參與峇厘島綜合發展項目
他說:“打高爾夫球要好幾個小時,我沒這耐性。我可以用這時間讀很多東西。”
他說,我國每年新生兒接近4萬,如果1%的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是近400人,這個數字每年疊加,很讓人擔憂。
1970年楊烈國從多倫多大學畢業,獲得應用科學(工業工程)學位,1974年獲得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科學(系統工程)學位,1976年獲得哈佛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如果我們不提升知識,只會成爲生産基地,這點無法和鄰國競爭。我們也不能只依賴邀請投資者,這不是長期方案。對一個小國而言,知識至關重要,瑞士和荷蘭就是例子。”
楊烈國全家出席女兒2013年6月的畢業典禮。(受訪者提供)
離開公共服務領域後,楊烈國在私人界繼續培養人才。例如,EDIS旗下的社會責任部門EDIS關懷(EDIS Cares),爲弱勢群體的孩子提供生活和學業上的協助。
他認爲打高爾夫球很沒效率。他曾經對日本大使說:“打高爾夫球是浪費時間(Golfing is goofing)。”
孩子專攻的領域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楊烈國的影響。
“巡捕鯨魚”第一步:深入閱讀科學期刊
楊烈國表示,自己往往是以個人名義爲這些政府和項目提供咨詢建議,不過“提供想法很容易,執行是關鍵,在許多國家,問題在于如何執行”。他說,麥肯錫這些咨詢公司發布許多報告,但他們並不負責執行工作。
除了這些私人企業領域,楊烈國還經常受邀爲一些國家政府提供咨詢。例如他在哈薩克斯坦政府旗下的綜合發展機構Baiterek Holding擔任獨立董事及戰略委員會主席,已有九年。他自2008年起,爲沙特阿拉伯政府提供經濟發展的建議。在冠病疫情暴發前,他每年前往這兩個國家四五次,一年之中大約一半時間在旅途上。
他說,當時每個學期他就會向“孔雀魚”要成績單,了解他們的成績,並確保他們修讀有難度的課程。
楊烈國說,不少和他年齡相近的退休人士每天打高爾夫球,可他從不打高爾夫球,即便以前工作時常常要和其他政府官員和私人界領袖打交道時,也是如此。
楊烈國每天晚餐後平均閱讀30篇文章。
母親爲了賺取家用,到外派人士家中打工。多數時候楊烈國得自己照顧自己,他小時候常常爬樹、抓蜘蛛,到溝渠釣魚。他也常到電影院外的空地,幫人停放腳踏車賺取零用錢。
楊烈國堅信最重要的科學領域是醫藥科學。他說:“這次我們遇上冠病危機……許多人的心髒、大腦患有疾病。對每個人來說最重要的是健康。”由于沒有兩個人完全相同,因此醫藥科學也是最複雜和困難的學科。
楊烈國笑說:“只有我沒有博士學位。”
楊烈國說,這個項目的目的是要在當地發展新的經濟活動,吸引年輕人前來創業,引入知識型行業領域。同時,這個項目靠近峇厘島旅遊勝地,可以營造“生活、工作和休閑”一體的環境。“現今的年輕人不只想要一個工作的地點,而是既可以工作又可以休閑的環境。”他說,峇厘島近期還推出新政策,吸引年輕人前去居住和工作。
以推動新加坡經濟發展、培養科學界人才而知名的楊烈國,年逾七旬仍然沒有閑著。
訪問的兩天前,他慶祝了76歲生日,前一周還到訪德國慕尼黑。他談話時一樣語速飛快,在分享自己的經曆時還不時向我提問,問起新報業媒體業務重組後的情況,以及我的家庭,還分享他前往美國探訪雙胞胎孫女時的喜悅,就如長輩和後輩聊天。
有些“孔雀魚”出國深造,楊烈國就聯系海外“鯨魚”輔導他們。
這也是爲何楊烈國一直以來重視人才的培養,他被稱爲“人才主管”(talent chief),他則笑稱自己喜歡“綁架人才”。
他提供咨詢的範圍涵蓋如何爲人們建造可負擔的住房、爲項目提供融資、提高農業的增值,以及幫助中小企業多元化發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