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目前共有84個合作社,大多是合作社聯合會的附屬成員,共有會員約140萬人。這些合作社提供各種負擔得起的日常用品,以及教育和培訓、醫療、財務等服務。
洪鼎基說:“加快創新步伐、勇于改變現有的營運模式、大膽采用科技和引進人才,合作社就能夠對社會做出貢獻。”
合作社聯合會自去年9月以來舉辦了新加坡攜手前進(Forward Singapore)系列對話會,與各界的合作社代表探討如何通過合作社運動,進一步履行支援社區的使命。前述幾個方向就是這些對話會的成果。
E4PID主席王振華受訪時說,小規模合作社無法和其他業者競爭,但盡管面對可持續經營模式的挑戰,更重要還是必須聚焦于合作社成立的基本使命和願景。
職總創優企業合作社主席林文興在論壇上致辭時指出,商業競爭、全球化、電子商務崛起、更多企業行善,以及比合作社結構更靈活的擔保有限公司(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簡稱CLG)陸續成立,是本地合作社運動面對的五大挑戰。
除了少數大型的合作社,其他多數屬小規模經營,例如智障人士就業合作社(E4PID)。這家2011年成立的合作社旗下有個名爲Mushroom Buddies的蘑菇農場,由志願者帶領五名智障雇員,采摘、稱重及包裝蘑菇。新鮮蘑菇産量不多,每日不到20公斤,主要賣給五家餐館。
“我們的初衷是讓特需者有工作,在經營方面,全國合作社聯合會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把我們引介給企業采購員和其他組織。”
如何落實可持續商業模式等是各領域目前面對的挑戰,強調自助與互助的合作社也不例外。新加坡合作社運動建議,合作社應加強與企業合作,通過共同解決方案來滿足新加坡人各方面的需求,深化合作社的社會影響力。
新加坡全國合作社聯合會總裁洪鼎基星期五(3月10日)在服務業合作社論壇上,就合作社運動如何與時俱進,總結了幾個方向。除了加強同企業合作,本地合作社也須以創新方式,應對不斷改變的社會需求,才可繼續占有一席之地。此外,非營利導向的合作社在永續發展方面可扮演更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