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名去年剛從中國轉來新加坡政府中學在讀的學生,因爲總是有很多中國和學生和家長向她咨詢新加坡學校的情況,想感受外國的先進教育,就給我們發來了對兩國教育差異的親身感受,作爲統一答複。我們樂意原文刊載以資鼓勵。
先看兩張校園美圖~~
在新加坡,社團活動被稱爲cca(co-curriculum activity),每個學生都必須選擇一項參加,並會記錄總成績。我們學校的社團活動有籃球、曲棍球、舞蹈、樂團等,基本滿足了每個學生的興趣。我選擇了古筝。可能大家會認爲這樣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達到勞逸結合的效果。其實不然,每個cca 的訓練都十分辛苦,有時要很晚才能回家。我進古筝社只有半年,就要苦練五級的曲子以配合合奏演出。
▲參加古筝社演出
我當初的學校並不強求我們進入社團,只是學校每周都有一節拓展課。比起新加坡,中國的拓展課輕松得多,基本就是放松,臨近大考時拓展課也會取消。我當時是機器人社的,比起其他社團稍微忙一些,因爲要准備比賽的關系。但也沒有新加坡的社團抓得那樣緊,隨性很多。雖然在新加坡的社團更加有效率,但我還是更偏向中國的社團教育,沒有太多的壓力。
▲機器人社活動中
每年,我們都有至少一次的外出野營。我們會離開父母,和同學、老師們一起生活幾天。期間,我們會參加一系列活動,鍛煉獨立能力的同時也增強了同學之間都凝聚力。我個人很喜歡野營活動,盡管住宿和飲食條件都沒有家裏舒適,但我有了許多第一次的體驗,讓我興奮不已。
▲小作者第一次劃獨木舟
相比之下,中國組織的此類活動就比較單調,大多是去某個景點出遊一天,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統一行動。但這樣也更加安全與輕松,家長們也更放心。在中國時參加的外出活動也給我留下很多美好愉快的回憶,在新加坡的那次野營讓我全身酸痛了好久…
▲去森林公園秋遊
新加坡的學校提供烹饪課,在這節課上我們都要穿上圍裙,帶上廚師帽,學習怎樣做出可口的菜肴。我每周都很期待烹饪課,自己煮的菜總是感覺好吃。因爲新加坡是個多元種族的國家,我們還要學習其他種族的特色菜系。印度菜會使用各種奇怪的香料,馬來菜喜歡用椰漿。雖然有文化不同,身爲吃貨的我還是來者不拒的。
▲新加坡課堂中烹饪印度煎餅及其醬料
中國尤其注重愛國與公民意識教育。每天早上都會進行升旗儀式,定期還有少先隊、共青團的活動。每個同學能響亮唱響國歌,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牢記于心。相比之下,新加坡的愛國教育很少,我們班還有不少同學不會唱國歌(可能因爲是馬來文的關系)。新加坡也沒有少先隊員之類的稱號,升國旗時也沒有中國那樣莊重。
▲中國的升旗儀式
總的感覺,新加坡的學校沒有傳說中的那麽美好,中國式教育也並非一無是處。每個地方的學生都各有各多煩惱和困難,新加坡和中國的學校各有千秋,也有不同的文化差異。但教育學生的宗旨是不變的,就是要讓我們成爲更好的自己,每天比昨天進步一點,一步步走向成功。
(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