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拾遺
每年的4月下旬,是上市公司召開常年股東大會的熱季。根據新加坡交易所的規定,上市公司必須在財政年結束後的四個月內召開股東大會。由于大多數公司的財政年是在12月31日結束,因此股東大會要在隔年4月底前召開。
上市公司與常人一樣,都愛趕搭最後一班車。來臨星期五(29日),有120多家上市公司將召開股東大會,讓股民分身乏術。
股東大會讓小股東有機會行使權利,對公司賬目、董事委任及董事費,進行討論及投票。此外,在股東大會上,上市公司也尋求股東授權,回購股票及發行新股。在理論上,股東大會確保上市公司,遵守企業治理的最佳作業原則。
企業治理不到位,往往會摧毀企業及股東的價值。要建立健全的企業治理,有賴于監管條規的完善及有效執行、企業的信息披露及紀律,以及投資者的投資文化。但在這三方面,本地股市還有改進的空間。
今年的行情不好,許多上市公司都在削減成本。此外,本地股市的最低股票交易單位從1000股減至100股,使高市值公司的股東人數大增。因此,今年有不少公司決定,股東大會的招待從簡,但這卻引發一些小投資者的不滿。
在華僑銀行上周五舉行的股東大會上,有一名小股東還要求公司主席提供塑膠袋,以讓她打包免費的便當。股東大會淪爲茶點招待,要公司管理層如何認真對待小股東?
在企業信息披露方面,雖然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2012年強化了《企業治理守則》,但這只是一套“不遵守就解釋”(comply or explain)的文件,並不具有法律約束力。
在2014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只有三分之一的本地上市公司遵守《企業治理守則》的規定,透露個別執行董事及非執行董事的酬勞。此外,《企業治理守則》建議任期達九年的董事,在尋求連任之前,必須經過“嚴格的檢討”。但在本地上市公司,仍有26%的獨立董事,任期超過九年。
董事及公司高管的薪酬,往往觸動小投資者的神經。本地大市值公司的總裁,去年平均全年收入302萬美元(409萬新元),雖然比澳大利亞、英國及美國低,但與小股東的投資回報相比較,總讓他們黯然神傷。三大本地銀行的總裁及非執行主席的薪酬,更是羨煞旁人。
除了大市值的公司,在市值小的公司中,執行董事的薪酬全年達百萬的也不少,特別是持有控制股權的董事。
雖然股東大會讓小股東有行使股東權利的機會,但股市的現實是,持有控制股權的大股東穩操勝券,因此不少股東大會流于形式。小股東人數雖多,但卻是一盤散沙,讓企業管理不佳的公司有操作的空間。
小股東與大股東實力懸殊
小股東與大股東的實力懸殊,而小股東的維權意識還在萌芽階段。一旦公司出了問題,小股民只好自歎倒黴,趕緊抛售止損。本地股市的投資者,很少通過法律渠道,討回公道。
上星期一,新加坡證劵投資者協會會長傑樂說,他有意組織小股東采取集體訴訟行動(class action),對付欺壓小投資者的公司。傑樂信誓旦旦,但集體訴訟行動耗時耗費,小股東不一定願意分擔費用。
其實,股市是一個弱肉強食的遊戲場,大股東或管理層只有在大戶的壓力之下,才會認真對待企業治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不少國家開始留意董事薪酬過高的問題。英國在2010年率先推出《管理守則》(Stewardship Code),鼓勵機構投資者如退休基金、保險公司、主權基金和互惠基金等,更積極地監督上市公司的企業治理,並與董事及管理層交涉。
接著,澳大利亞、日本及香港也推出類似的守則。上星期,新加坡董事協會會長鄭有強撰文指出,新加坡在這一方面還落在後頭。
其實,除了機構投資者,一些本地上市公司也持有其他上市公司的股權。新電信是新郵政的大股東,持有後者23%的股權。在新郵政的企業治理問題鬧得紛紛擾擾之際,新電信在新郵政的股東價值也難免受到影響。因此,新電信有必要盡快出手,恢複市場對新郵政的信心。
在機構投資者缺席的情況下,不少的股東大會流于形式。不過,股東大會是小股東接觸管理層的唯一機會。小股民應從中窺探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及發展前景,並近距離觀察管理層及大股東的表現,以更好地調整本身的投資組合。
在股市能賺到錢,股民又何必斤斤計較股東大會的茶水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