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拾遺
在藍籌股盈利展望黯淡的情況下,久違的小股炒風再度吹起。
上個星期五,在20只大活躍股中,有18只是低于0.20元的小股,其中低于5分的“仙股”(仙是英文cents的諧音)多達12只。這些小股受到炒家及投機者的青睐,在最近占據了活躍股的龍虎榜,而股價的升幅也不小。
一個月前(9月14日),膳盟食品(Sunmoon)報0.042元,上個星期五以0.122元收市,上漲了近兩倍。同期間,Spackman娛樂上漲49%;天然煤礦集團(Geo Energy)上漲45%;而GSS能源的升幅達60%。
另一方面,全美世界(Best World)股價今年以來攀升了四倍,並脫離了小股的行列。此外,城貿控股(Cityneon)、高昇(Cogent)及MM2亞洲的股價,也有不俗的表現。
自2013年10月“小股風暴”後,小股炒風便銷聲匿迹一段時間。在2015年3月,新加坡交易所推行“最低交易價”制度,要求主板上市公司在規定的時間內確保最低股價不低于0.20元,以減少低價股所出現的操縱及過度投機行爲。
業內人士認爲,小股風暴及最低交易價制度使本地股市的投資者意興闌珊,導致股票經紀叫苦連天。
在“小股風暴”三周年之際,本地股市再度吹起小股炒風。其中的一個原因是,在總體經濟疲軟的走勢下,海峽時報指數至今還無法攀越去年底2882點的水平。藍籌股的股價萎靡不振,驅使市場人士轉向小股從事短線交易。
其二,本地股市成交量長期低落,不少股票經紀單靠客戶的傭金無法過活,而必須“自己玩”。此外,日間交易員或專屬交易員爲了達到股票行的最低要求,也必須進行頻繁的交易。對許多人而言,小股“比較好玩”。
第三,股票行及新一代的股票經紀,向客戶推薦圖表分析,也助長了短線交易的行爲。根據圖表分析的理論,上升趨勢的股還會繼續上漲,因此小股輪番操作的投機者,猶如長江後浪推前浪,連綿不絕。
大凡股價的上漲,都需要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或是催化劑(catalyst),以吸引小股民進場。
例如,膳盟食品在宣布配售新股給上海網購平台易果後,股價開始攀升。星展集團研究在報告中指出,隨著易果的入股,膳盟食品的營收預計可從2015年的不到2000萬元,激增到2017年的1億元。此外,易果與阿裏巴巴有所謂的“戰略夥伴關系”,令市場更爲振奮。
公司股價上揚,一般上要有真實的故事或催化劑鋪墊,以反映基本面的改善。然而,在炒風吹襲下,也有不少小股的故事似是而非,甚至是虛構的。
在參與小股炒作的盛宴時,小投資者或許要多警惕操盤手或莊家哄擡股價後抛售(pump-and-dump)的行爲。
基本面不佳公司股價上升
背後都有操盤手
一般上,基本面不佳的公司,其股價莫名其妙地節節上升,背後都有一個或多個操盤手。他們通過半真半假的故事或分析員推波助瀾的報告,制造需求以拉擡股價。
當股票需求上升的時候,股價隨著上漲。這促使更多人跟風,而市場也隨著調高股票的目標價。這時,原本不想參加小股盛宴的人,也把持不住而進場,但這也往往是盛宴即將結束的時候。
其二,在炒風過盛的時候,投資者要准備隨時離場。
從過去的經驗顯示,小股炒風經常是一發不可收拾。當股票行開始對小股實施交易限制(trading curb)時,意味著炒股已經到了炒焦的階段,小投資者要趁早奪門而出。
第三,監管機構對三年前的“小股風暴”調查,應該是接近尾聲。它們的調查報告,將能讓投資者深入了解股市操盤手的操作手法,並從反面教材中吸取教訓。
不過,這個調查報告的發布及伴隨而來的新監管措施,也可能使目前的小股炒風有所收斂。換句話說,這一輪的小股盛宴也可能提早結束。
其實,在“小股風暴”後,新加坡交易所對“不尋常的交易”看得很緊,上個月底還發出通知,要求股票行協助留意這些行爲。
小股的股價波動大,對尋找刺激及高回報的投機者而言,有很大的吸引力。不過,小股投機的風險也很大,投機者一不小心,就會成爲股市操盤手的盤中餐。
雖然小股很好玩,但在激情過後,小股投機可能後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