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通說
180萬新幣的超大組屋強勢轉售,誰給了“二合一”組屋寒冬?
最近新加坡房市的一則求售廣告,在網上引發普遍的關注。一套相連式組屋標出了180萬新幣(900萬人民幣)的價格,不僅價格高得令人咋舌,還意外引發了大衆對“二合一”組屋的擔憂和思考。
啥是新加坡“二合一”組屋
新加坡的“二合一”組屋簡單理解就是“大”組屋,比如開頭提到的180萬的組屋,它雖是組屋,但擁有7個獨立房間,所以它又被稱爲組屋中的豪華別墅。
“二合一”組屋主要分爲兩類:
1.是由政府改建,把一個三房式組屋單位與另一個三房或四房式組屋單位結合在一起,成爲一個“霸級”組屋單位(jumbo flat)。
2.是屋主透過公開市場購買比鄰三房式或更小單位,並把它們連在一起的相連組屋單位(adjoined flat)。
截至今年5月,“二合一”大型組屋在新加坡當地有超過5500個,其中約2900個霸級組屋單位,以及2650個相連組屋單位。
“大”組屋就有大回報,售賣的“二合一”組屋中曾創下了98萬8000元的最高轉售價。
“二合一”組屋的前世今生
其說到新加坡的“二合一”組屋,就不得不提到新加坡建屋局在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在1989年,新加坡房産陷入一個小低迷期,大衆對三房式組屋需求不再那麽旺盛。
建屋局爲了刺激消費,適應家庭人口越來越多的狀況,便對兀蘭、義順、淡濱尼、裕廊東和勿洛等地的此類組屋進行“大改造”。
于是,以政府爲主導的霸級組屋便應運而生,多數位于兀蘭,面積也多介于147至199平方公尺之間,比現在一般的五房式還要大。
此外,建屋局也在1993年初推出“毗鄰改裝計劃”,讓三房式或更小組屋屋主透過公開市場購買比鄰的三房式或更小組屋單位,以改裝成更大單位。
而這類由政府引導、屋主主導的相連組屋也悍然豎起。它們大多位于宏茂橋、女皇鎮和紅山市鎮。
這樣改裝而成的大型組屋,在當時確實有效地適應了需求,刺激了房産的持續發展。
“二合一”組屋遭遇寒冬
最近,大型組屋好像遇到了銷售寒冬,擁有的想倒手,在售的賣不出去。
截至今年5月,建屋局共收到3600份霸級組屋的轉售申請。
其中,位于義順的一處187平方公尺的組屋被以88萬3000新元(441.5萬人民幣)轉售。最低的轉售價是在兀蘭的一個147平方公尺的組屋單位,轉售價也高達28萬5000新元(142.5萬人民幣)。
除了霸級組屋呈現出抛售的狀態,同一時期,當局也接到1400個相連組屋的轉售申請。最高轉售價是一個位于荷蘭通道的單位,成交價爲98萬8000新元(494萬人民幣)。
不僅是轉售量提高了,據新加坡房地産聯合交易網(SRX)數據顯示,霸級組屋的交易量也在這10年間呈現出明顯的減緩趨勢,從2008年的139宗減至去年的88宗。
綜合各種數據,網友判斷大型組屋已經不再成爲大衆需求的熱點,遭遇了銷售的“寒冬”。
遭遇寒冬的原因
而這種猜測,也被房地産分析師證實。背後的原因也很簡單,需求不再旺盛,供給明顯大于需求。而需求的減少,也和新加坡當地的人口問題密切相關。
大家都知道,新加坡人口的出生率一直走低,成爲全球新生嬰兒最少的國家之一(文章參見:新加坡放寬PR、公民政策!准總理:還差100萬人~)。
ERA産業研究咨詢部主管麥俊榮說:“隨著本地的人口結構不斷改變,現在的大家庭也少了,對這類單位的需求應該也少了。這或許是有些這類組屋轉售價較低的原因。”
除了需求,地理位置上的受限也成爲了大型組屋銷售的攔路虎。就比如相同面積的相連組屋要比霸級組屋的轉售價高,也是受地點位置影響的體現。
所以針對以上分析,有專家判斷,大型組屋面臨的“寒冬”這才剛只是個開始,大型組屋的需求會持續走低。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曾說,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較量,主要看這個國家的人才結構和人口結構。
新加坡每年的移民樂觀,所以吸引人才這個方面不用擔心,但新加坡人口結構問題帶來的弊端也逐一顯現,房産上面如此,其他行業也是如此。
面對大型組屋組屋面臨的寒冬,看完文章的你,又有何種觀點呢?歡迎“寫留言”告訴萬事通哦~
1 新元 = 5.08612 人民幣1 人民幣 = 0.196614 新元(*截稿前更新)
新加坡實時巴士上線啦~☟
猛戳下圖,獲得更多最新打折訊息!☟
加個“星標”,不錯過新加坡萬事通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