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勢
論市
胡淵文
美國聯邦儲備局宣布加息隔天,全球股市下跌,市場雖已消化12月加息的消息,但聯儲局明年加快加息步伐的可能性觸動了市場的神經。加息有那麽糟嗎?低利率就沒有問題嗎?
最近聊起美國加息一事,不少人立刻想到:“我的房貸利率要起了”,企業則擔心商業貸款成本增加。
美國聯邦儲備局宣布加息隔天,全球股市下跌,市場雖已消化12月加息的消息,但聯儲局明年加快加息步伐的可能性觸動了市場的神經。
加息有那麽糟嗎?低利率就沒有問題嗎?
就在10年前,基准利率三個月新元銀行同業拆息率(SIBOR)還處于3%的水平,目前,三個月SIBOR僅僅回升到0.9%以上,還不到當時的三分之一。
還記得大學畢業剛開始工作不久,全球金融危機爆發,銀行戶頭的利率一下子跌到了近乎零的水平。把薪水存入銀行,一年後不僅沒賺到多少利息,算上通貨膨脹的話,反而縮水了。
低利率致更多人借錢投資
與此同時,低利率推動熱錢湧入各類資産。2009年至2013年期間,我國的私宅價格上漲約60%,組屋轉售價格指數上漲超過30%,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從1500多點的水平,回彈到3000點以上。
工作了幾年,攢下一些積蓄,卻發現錢越來越不值錢。這就是低利率對儲戶帶來的沖擊。
低利率也導致資金分配不當,更多人借錢投資,甚至投資一些並不佳的資産。
比如本地的高收益債券市場,也可稱爲垃圾債券,一些公司提供5%至6%的票息率,有時甚至高達7%至8%。在利率近乎零水平的時候,這吸引了衆多追求收益的投資者。
銀行也趁機推銷杠杆融資投資債券,借你一筆錢投資債券,假設銀行收你1%的年利率,債券的票息率6%,你還能獲得5%的息差,聽上去非常劃算。
至于違約風險,多數人那時可能想的是:“這家公司不會倒吧,它是上市公司呢,再說還有銀行貸款給它。”
但在過去一年內,新元債券違約情況達到2009年以來最高,已有五家公司違約,危及總值11億元的債券,包括當年受投資者追捧的名字,如Swiber控股。
還有多家公司就債券重組征求債權人的同意。投資者中,不乏有借錢投資的,不僅自身血本無歸,還得還銀行的債。如果市場利率是3%,企業債券的票息率就相對不那麽吸引人。爲了吸引投資者,企業必須提供更高的票息率,但這意味著發債成本非常高,企業不一定樂意。
高利率對企業起紀律作用
雖說高利率使得企業的融資成本攀升,但其實這起到一定的紀律作用。企業在擴展業務時,得確保項目的盈利展望良好,不會隨便把錢投入回報一般的項目。
再看股票市場,股票的估值不斷攀升,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創新卻並無多大突破。根據媒體報道,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公司回購股票是美國股票的一大需求來源,而低利率讓企業能夠以低成本借錢來回購股票。
金融機構也被低利率拖累,銀行的盈利一大部分來自淨利息收入,市場利率越低意味著銀行的利潤空間越小。
養老基金和保險公司
可能出現“資不抵債”
對退休規劃至關重要的養老基金和保險公司,往往持有長期資産來支付未來的索賠,利率低意味著未來索賠的現值(present value)更高,可能會超過基金和保險公司的現有資産價值,出現“資不抵債”的問題。
也就是說,如果低利率持續,未來養老基金和保險公司有可能面對現金不夠支付索賠的問題,退休人士的財務便無法獲得保障。加上全球老齡化,這個問題日趨嚴峻。
這又爲廣大儲戶帶來問題,普通儲蓄已經沒有多少回報,加上保險投資計劃的回報低,未來退休的保障沒有著落。
這也難怪儲戶會選擇增加儲蓄爲退休做准備,形成了低利率、高儲蓄的怪現象。
其實聯儲局的加息,也稱爲“利率正常化”(normalisation),目前的低利率才是不正常現象。
越來越多經濟師指出,寬松的貨幣政策已經失效。不過除了美國加息,日本和歐洲多個國家仍然維持著負利率,歐洲央行則推行零利率。美國聯儲局雖然暗示明年可能加快升息步伐,但這個預期會否再次被推遲?
這個不正常的低利率現象,若是久而久之成了正常現象,各國中央銀行再要加息會愈發困難,非常小幅的加息也可能會帶來巨大沖擊。
低利率好比是一劑止痛藥,可以減輕眼前的痛苦,但無法根治病因。更糟的是,吃多了還會形成“免疫”,越來越沒有效果,要停藥卻更痛苦。
越來越多經濟師指出,寬松的貨幣政策已經失效。不過除了美國加息,日本和歐洲多個國家仍然維持著負利率,歐洲央行則推行零利率。美國聯儲局雖然暗示明年可能加快升息步伐,但這個預期會否再次被推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