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現在誰是這個商業世界最“奇葩”的存在,拼多多敢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很多人罵它,但它依舊在一片爭議聲中高歌猛進,還一舉拿下了電商老三的位置。
拼多多之所以發展得那麽迅猛,當然是因爲用得人多啦。據統計,如今拼多多的用戶已經超過5.36億,把京東甩開了一大截,與阿裏的差距也縮短不到兩億。
是的,你沒看錯,被黑的如此慘烈的它居然有那麽多人使用。
這再次驗證了那條市場鐵律:低價就是王道!誰能把價格拉下來,誰就能獲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睐。
你看,平常賣30多塊的台燈,拼多多只賣7.39塊。
10斤左右的蘋果,它只賣16塊多。
……
有人說,山寨當然便宜,也有人說,假貨當然便宜,于是乎,拼多多被貼上了衆多負面黑標簽。
曾經,我也一度非常認同這些言論,但後來冷靜地仔細分析,才發現那並不是全部的事實。
在抛來對它的刻板印象之後,我仔細起底了一下它的低價秘密。
原來,拼多多的東西之所以賣得那麽便宜,它是自有一套底層邏輯:
1、拼團方式實現了以價換量、薄利多銷。
衆所周知,“拼購”是拼多多的慣常玩法,比如一款護膚品,如果單買,要72.9元,如果參與拼單,9.9元就可以拿到手了。
這背後的邏輯其實就是以價換量、薄利多銷。只要商品量走得足夠大,就算一件貨只掙一塊錢的利潤,都可以賺得到錢。
假設我們平常在淘寶開店,賣水杯每只可掙10元,一天可賣100只,那這批貨裏,我們每天可掙1000元。
但現在,我們改在拼多多上賣,爲了吸引顧客,實行降價,每只水杯再讓利5元,只掙5元,那我們每天只須多賣100只,一天下來仍然可以掙到1000元。
爲什麽拼多多上大部分商品的售量動辄就是幾十萬,其背後的原因就在于此。
2、産地直供模式,打掉中間商,直接降低成本。
習慣了傳統零售的大部分消費者,對市面上商品的價格不會提出太多的質疑,殊不知那是成本、品牌、物流,一環疊一環的結果,實際上其成本價低到超乎你想象。
比如,成本價一兩百塊的掃地機器人,貼上惠而浦或者飛利浦等名牌的標簽,一推出市場,即可賣到幾千塊,品牌商足足賺了十幾倍的利潤。
再比如,原産地實際上3毛錢一斤的蘋果,經過中間商稍加包裝後,轉手出去就可以賣到十幾或者幾十塊錢一斤。
知曉了中國很多商品的實際成本,你就會明白爲啥拼多多上那麽多東西居然可以賣得那麽便宜了。
其實,拼多多玩就是C2M模式,它一改傳統銷售從收購、批發到零售等種種環節,剔除了中間商層層加價的傳統,讓生産商直接對接消費者。
有了充足的貨源,再加上産品低廉的成本價,所以拼多多才會有那麽足的底氣去打價格戰,靠走流量來賺取利潤。
3、拼多多平台運營成本低。
相信很多人買東西講價的時候,都會遇到老板委屈又無奈地吐槽:店鋪租金貴,運營成本高,真便宜不了太多了。
是的,線下門店如此,線上網店也是如此。特別是如今的淘寶、京東,競爭壓力與日俱進,運營方面更是需要更多投入的成本。羊毛出在羊身上,那麽這些成本必定也會相應地體現在商品價格中。
相比之下,拼多多的競爭壓力就沒那麽大了,而且其運營成本不太高,特別是其店鋪是不用裝修的,所有的圖片要求就是主圖和詳情,單看這一點就比在淘寶、京東上少花了很多錢。
這也就意味著,賣家可以讓出更多的利潤,把價格再壓低下來。
4、賣家物流成本低得超乎你想象。
很多人看到拼多多上低價包郵的商品覺得匪夷所思:爲什麽有些幾塊錢的東西還包郵,郵費都不夠付呢,那商家和快遞還怎麽掙錢呢?
首先,我們得看到的是,中國的物流體系已經今時不同往日了,隨著電商的快遞發展,我國的整條快遞産業已經鏈盤活起來了,基礎設施的完善,時效的提高,種種黑科技的應用,已經把昂貴的快遞成本給降到了極致。
其次,由于商家出貨量大,他們都是和快遞公司簽下協議的,寄件單價要比普通運費價格低得多。而且,出貨量越大,議價能力越高。
所以,賣家的物流成本相對來說是比較低廉的。
那快遞公司怎麽掙錢呢?其實也是走薄利多銷的套路,一個件就算掙那麽1塊錢,也是掙。畢竟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如果量跟上來了,不愁沒財發。
5、賣家爲清倉,減少庫存而降價促銷。
在拼多多上買東西的朋友們要注意了,你花那麽少錢買到的東西,可能就是庫存貨。
很多在拼多多開店的商家,大多數在淘寶上也有店鋪,在淘寶賣不完的貨通常會以低價挂到拼多多上賣。這樣一來,其庫存壓力就一下子減少了許多。
其實,這對雙方來說反倒是個雙贏的局面:一來商家減少了庫存壓力;二來,消費者只需花了在淘寶上一半左右的錢,就可以買到同樣質量的東西。
何樂也不爲?
這其實跟我們在錢大媽買豬肉是一樣的道理,白天賣不完的豬肉,爲了避免産生庫存費用,店鋪一般都會在晚上降價促銷,甚至免費贈送,把這些貨通通賣掉。
看看晚上7點多時錢大媽的店鋪,就會知道這些“庫存貨”有多搶手了。
6、低價可提高銷售量,給店鋪帶來流量,從而起到推廣作用。
在線上開網店沒有什麽秘密,無法就是售量和流量,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有大售量才會有大流量,而流量大,那售量自然也會更高。
無論是在淘寶、京東,亦或是拼多多,都遵循這樣一個原則。
所以很多商家爲了積攢人氣和口碑,都會使用低價的方式來拉流量,特別是新開的店鋪更是如此。
雖然一開始掙得少甚至賠錢,但只要客流量積累了下來,複購率和口碑建立起來了,那賺錢盈利將指日可待。
綜合來看,我們得出了一個結論:
拼多多之所以能從零做到如今將近500億美元的體量,之所以僅用三四年時間就走完了淘寶、京東十多年才走完的路,恰好是它踩中了低價的底層邏輯,擊中了大多數消費者的心窩。
畢竟,沒有人會拒絕便宜。
但拼多多的低價之路還能走多久,很難說。
其品質難以完全把控已成了阻礙其進一步發展的攔路虎。
不少人上平台,看到喜歡的東西居然賣那麽便宜,歡喜得不得了,但買回來後拆開一看,立馬黑了臉。
一眼之間,就是天堂和地獄!
所以,爲了能夠更好地俘獲消費者的芳心,拼多多還需要去僞存精,多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