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目前,上市醫療保健公司的本益比高于私人醫療保健公司,使得收購會帶來盈利收益,是推動收購活動的主要因素。
韓寶鎮 報道
隨著本地醫療保健公司進行收購以擴大區域業務,一項彭博社制定的指數顯示我國有九只醫療保健股一年來已給投資者帶來平均50%的回報。
有分析師預料小型醫療保健股的牛氣將延續下去,但也有分析師認爲,這股牛氣將只會由新聞消息或交易所推動,除非這類股票能展現良好的有機增長。
分析師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目前,上市醫療保健公司的本益比高于私人醫療保健公司,使得收購會帶來盈利收益,是推動收購活動的主要因素。
過去一年來,彭博社追蹤的由九個市值低于10億新元的醫療服務供應商所組成的指數,比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的漲幅高出兩倍。
該指數中兩只成份股的強勁表現,協助推高了指數。其中,新加坡醫療集團在宣布購買一個放射科中心後,股價已上揚超過一倍,而新加坡婦産科醫療的股價在過去一年也飙漲了75%。
指數的其他七只成份股是TalkMed集團、新康國際醫療、國際康慧醫療集團、國際眼科中心、全民牙醫、亞美德科醫療和康威醫療集團。
至于收購活動增加的原因,興業證券分析師薛澤銘受訪時認爲,區域的挂牌醫療保健公司的股價出現上揚趨勢,連帶推高了本地上市醫療保健公司的股價。
他也指出,目前,上市醫療保健公司股價的本益比是25至40倍,而被收購的私人公司的本益比則是8至15倍。對上市醫療保健公司來說,完成這類交易仍會給它們帶來每股盈利方面的收益。
他說:“目前的一項趨勢,是上市的醫療保健業者會收購和擴大集團的醫生和專科人員的陣容,以及所提供醫療服務的範圍。”
這將給集團帶來更多的協同效應,而在集團內部轉介病人的情況也更多,促成集團本身的有機增長。
根據彭博社報道,在過去12個月,上市醫療保健公司完成了多達19個收購交易,比2015年多出一倍。越來越多醫生把他們的診所脫售給規模較大的醫療保健業者。
其中,新加坡醫療集團以6000萬元收購Astra婦女專科集團、以2350萬元收購兩家兒科診所,以及以292萬元取得一家癌症服務供應商的10%股權。
全民牙醫近年積極收購中國和本地牙醫診所和公司,在2014年入股中國制造業務“愛迪特”和中國牙科公司“奧新全民口腔集團”,並在整合和加強相關業務,先後將它們分拆在中國第三板挂牌上市和本地凱利板上市。
該集團創辦人、行政總裁黃震霄醫生受訪時表示,公司的做法是在收購公司後爲對方增值,把業務做強做大。
該集團跟私募基金和創投基金不同的是,它不僅能夠“給錢”,也能夠在收購對象的業務上作出貢獻。
分析師對于醫療保健股目前的牛氣是否會延續下去,看法不一。
薛澤銘指出,只要上市醫療保健公司仍以高股價交易,並且仍在每股盈利取得收益,收購趨勢將會延續下去。
他看好以高檔外國病人爲目標的醫療保健股,通常這個檔次的病人不介意多花費,而這類醫療保健股的防禦性更強,能夠承受來自泰國和馬來西亞的激烈競爭。
星展集團分析師陳麗睿受訪時指出,新加坡醫藥協會最近澄清對盈利保證的立場,可能導致收購活動放緩。
根據報道,新加坡醫藥協會認爲有關的盈利保證與醫療行業的道德守則不符。
這對于醫療保健公司進行收購與兼並,可能形成主要障礙,因爲收購一般包括向收購方取得盈利保證。
她認爲,小型醫療保健股的牛氣將只是會由新聞消息或交易所推動,除非這類股票擁有良好的有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