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勢
論市
胡淵文
凱發的散戶投資者接下來該何去何從呢?不少人已經表明,甯可一分不拿,也不願接受不公平的重組待遇。
確實,投資1萬元只拿回現金300元,外加一些未來價值不明的股票,套句行話說,投反對票的“下行風險”有限。大不了拿不到分文,倒不如衆人合力爭取更好的重組條款。
當凱發集團(Hyflux)在2016年發行永久證券(perpectual securities)的時候,我原本打算投資,但因爲過了期限沒有買到,還頗爲懊惱,畢竟市面上難得有6%回報率的固定收益投資機會。
我不是投資高手,但也知道高回報伴隨著高風險。我了解凱發的負債高,但也認爲它應該不容易倒。
據悉,投資凱發永久證券以及2011年優先股的散戶中,其實有些是具備一定知識和經驗的,如前金融業從業人員。
在2017年,曾有分析師評論說,凱發優先股的價格下跌了30%,但是呈現了投資機會,這是因爲這批優先股定于2018年4月贖回。若不贖回,票息率要從6%升至8%,收益率相當高。
即便到了2018年初,還是有分析師認爲凱發的情況不至于要進行重組或清盤。
如果連專業人士都無法作出較爲貼近事實的判斷,散戶又如何預料得到呢?
發行5億元永久證券給散戶是否公平?
讓我疑惑的是,凱發于2016年發行5億元的永久證券給散戶,對散戶是否公平?
在當時發出的文告中,凱發主席兼總裁林愛蓮說,發行永久證券是爲了讓散戶參與凱發的增長。
不過,金融圈的人都知道,如果向機構投資者、甚至合格投資者(accredited investor)發債已經能籌集足夠資金,公司是不會向散戶發出邀請的。
當公司的負債高、盈利前景疲軟時,機構及合格投資者會要求非常高的票息率,以彌補投資的高風險。
此外,向散戶發債券或永久證券時往往沒有邀標定價(bookbuilding)的過程,給予散戶的票息率可能沒有完全反映出投資的風險程度。
邀標定價指的是,公司先定下票息率的範圍,隨後讓投資者進行投標,這是效率最高的定價做法。淡馬錫控股去年發行零售債券,便是讓機構投資者進行投標,從而定下最終的票息率。
也就是說,這筆零售永久證券的6%票息率,在當時的大環境看上去吸引人,但也許沒有反映出凱發的實際信貸風險。
隨後,凱發動用這筆資金,贖回了此前一批1億7500萬元的永久證券和另一批3億元的永久證券。
在日前針對新加坡證券投資協會(SIAS)的回複中,董事會指出,如果2016年7月不贖回1億7500萬元的永久證券,票息率會從4.8%調高到6.8%,因此從公司角度來說,發行零售永久債券來再融資是謹慎之舉。
誠然,對于公司來說這是合理的資本管理,但對于散戶投資者來說,他們無疑是在爲更富裕的合格投資者買單。
零售永久證券當時獲得超額認購,散戶投資者多是沖著林愛蓮和凱發的品牌而來。在他們的心目中,也許凱發的信用評級是“A”,而事實上凱發的評級可能只有“BB”甚至更低。
有債券市場從業人員指出,投資者對一些本地公司品牌熟悉,因此不需要信評。
凱發爲何向散戶發行永久證券?
我不贊同這樣的說法,若有好朋友向我借錢進行投資,我也要了解一下這個項目的投資潛能。
有了信評,散戶可能會要求零售永久證券提供更高的票息率,這會讓凱發考慮其他融資渠道。或者,凱發早就應該開始進行財務重組,而不是把更多的散戶拖下水。
另一點讓人感到不安的是,爲何凱發向散戶發行永久證券這個有爭議性的工具。持平而論,凱發當初在發行的時候再三強調這不是債券,也有說明凱發可延遲或中止支付票息。
但事實上,許多散戶仍然把這個工具當成高利率的定存。
永久證券不是債券,也不是股票,它支付固定票息,但可以延遲或中止支付而不造成違約。投資者在清盤時候的優先權相當低,同時當公司表現好的時候,也無法從股價上漲中得益。
此外,公司發行永久證券的好處多多,例如明明是債務,這筆債務卻可以在財報上歸入股權,讓公司的負債率看上去良好,但又不稀釋股東的權益。
這些恐怕都不是散戶容易理解的概念。
那麽下來針對永久證券這個工具,監管當局是否要加強監管?例如要發行永久證券給散戶,必須要有評級公司的信評,對于投資者的教育也有待進一步加強。
凱發的散戶投資者接下來該何去何從呢?不少人已經表明,甯可一分不拿,也不願接受不公平的重組待遇。
確實,投資1萬元只拿回現金300元,外加一些未來價值不明的股票,套句行話說,投反對票的“下行風險”有限。大不了拿不到分文,倒不如衆人合力爭取更好的重組條款。
根據華僑投資證券的分析,優先股和永久證券散戶投資者的損失高達90%,而銀行及債券投資者的損失爲62%,差距近30個百分點,相信這個比率還有調整的空間。
新加坡證券投資者協會日前也對凱發的債務重組計劃提出替代方案,建議如果或有索賠(contingent claims)沒全部實現,額外所得應該公平分配給永久證券和優先股持有人,減少他們的投資損失。
協會要求凱發在3月8日前,對替代建議作出回應。希望散戶投資者屆時能夠獲得更加公平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