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wait and see”心態若不改變,可以想象整個商業生態圈就會處于“冬眠”狀態,而若加上消費者也加入“wait and see”的行列,原本低迷的經濟就會加大下行風險。
最近中美出爐的一系列經濟數據頻頻出現“創新低”字眼,讓人們對全球經濟前景備感擔憂,悲觀情緒彌漫商界,恐怕屢創新低的數據會給本已低迷的全球經濟增添衰退風險。
幾天前,中國公布的第三季經濟增長再創新低,同比增長6%,是近30年來的最低水平。
美國制造業指數再敲警鍾,最近公布的供應管理協會(ISM)制造業指數在9月份下降了1.3點至47.8,爲2009年6月以來的最低點,並顯示出有持續萎縮的情況。
9月份美國非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也較上月下跌3.8個百分點至52.6,爲2016年8月以來最低,大幅低于市場預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下調了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測至3%,創金融危機後的最低點。
較早時,世界銀行再度調低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至2.5%,並預測明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將降至2%以下。
一項報告也指出,美國經濟在9月和10月初小幅至溫和增長,但許多企業對未來幾個月的前景更加悲觀,這一最新迹象表明,美國貿易政策繼續給其經濟前景蒙上陰影。
最新數據也顯示,美國9月零售銷售出現七個月來首次下滑,月減0.3%,反映消費者縮減支出了。這不僅令分析師大跌眼鏡,也引發市場憂心美國制造業增長疲軟的影響,可能已經擴散至消費者層面。
美國的消費力量一直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籌碼,消費占美國國內生産總值的近七成。如今悲觀的數據或顯示美國經濟支柱已開始動搖了。
這一系列悲觀數據,足以讓人們相信未來的日子不會太好過, 也不免擔憂經濟衰退離我們不遠。
在新加坡,我們的情況又如何?新加坡經濟雖然在第三季避開了技術性衰退,但仍然面對強勁的外部逆風,很顯然受到全球低迷經濟所影響,尤其是持續15個月的中美貿易戰,打擊了對新加坡經濟非常重要的服務業。
上周,貿工部公布我國第三季經濟同比增長0.1%,低于市場預期,但經濟師認爲從第四季起經濟增速有望加快,明年或取得至少1%增長。
七成受訪企業最擔心成本上漲
新加坡中華總商會進行的一項中小企業調查顯示,本地企業多數認爲中美貿易緊張關系對它們的業務造成最大沖擊,但由于貿易戰情勢不明朗,許多企業都抱著“wait and see”(靜觀其變)的心態,不敢貿然行動和開展計劃。
而這種“wait and see”的態度,往往使到企業在原地踏步,不做新投資、不改變商業策略,最終陷入惡性循環,營業額和盈利下跌。
在受訪的企業中,超過七成擔心商業成本上漲,足見成本仍是他們最關注的問題和最大挑戰,無論經濟景氣如何。
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也讓超過一半的企業預測公司盈利會減少;而認爲營業額會大幅減少的企業比去年多了11.9個百分點,預料毛利會減少的企業也比去年多了8.7個百分點。
盡管近期對于我國經濟會陷入技術性衰退的擔憂,已經隨著貿工部公布最新的數據而成爲一場虛驚,本地企業不要以爲第三季避開了技術性衰退,就可安枕無憂。
企業的“wait and see”心態若不改變,可以想象整個商業生態圈就會處于“冬眠”狀態,而若加上消費者也加入“wait and see”的行列,原本低迷的經濟就會加大下行風險。
我曾經很樂觀地以爲經濟放緩周期很快就會過去,但中美貿易糾紛看來是一場持久戰,英國脫歐風險未消除,加上近日出爐的數據,不得不擔憂全球經濟存在衰退的風險。
面對不容樂觀的數據,我所認識的中小企業中,不乏抱持“wait and see”的被動型,但也有積極面對逆風的主動型,它們果敢出擊,開拓區域市場,爲公司尋找新商機。成功與否,要下定論尚早,但趁經濟低潮期投資,未嘗不是一種商業策略。
一名企業老板就坦言,企業“wait and see”是在“等死”,正所謂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營商環境中果敢前進, 或許還有機會成爲商場英雄。
也有一些企業期待政府推出經濟刺激配套,但政府已表明目前還沒有必要,因爲新加坡裁員和失業率仍維持在低水平。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日前宣布將略微放慢新幣升值的步伐,爲三年多來首次放松貨幣政策。這使到分析師認爲,或許未來新加坡將進一步進行量化寬松。如果經濟增長疲弱,那麽政府必須再次行動。
全球貿易急劇惡化及制造業活動低迷,導致全球經濟同步持續放緩,這種經濟放緩周期幾時才能結束,我們無法預知,何況局勢也有可能隨時發生突變、惡化。我不是杞人憂天,如果沒有經濟增長動力,我們將無法走出經濟疲弱的困境,永遠被困在溫水煮青蛙式的經濟放緩中。
盡管一些經濟學家並不擔心經濟衰退,評級機構穆迪卻認爲全球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很高”,並預測可能在未來12至18個月內出現,即使這段期間沒有衰退,經濟前景也將更加疲軟。
一般相信,新加坡政府明年可能會出台更具擴張性的財政預算,爲未來的經濟增長下行風險提供緩沖。已做好充分准備的政策制定者在“wait and see”,密切關注全球經濟發展局勢,在必要時隨時啓動刺激經濟配套。企業做好准備了嗎?不要再“wait and see”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