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業控股華文媒體集團社長李慧玲在2020年星雲真善美傳播論壇上指出,當媒體能在危機時刻發揮正能量,公衆就不會只把媒體視爲商品、報紙或新聞平台,而是一個會爲社會帶來利益的“必需品”,進而刺激他們思考下來該怎麽支持這樣的媒體。
冠病疫情沖擊各行各業,新聞機構同樣無法幸免,但即使面對假新聞和業績下滑的考驗,大衆媒體仍須堅守傳播責任,履行真實透明的報道義務同時,也應思考如何協助民衆繼續如常生活,發揮媒體的積極角色。
由信托公益星雲大師教育基金和星雲真善美傳播獎委員會主辦的2020年星雲真善美傳播論壇,昨天在佛光山台北道場法雲堂舉行。論壇彙聚了台灣、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三地的多名資深新聞工作者和學者,就“疫情時代華文媒體的革新與展望”共商疫情對華文媒體的沖擊與省思。
受邀主講者包括透過線上與會的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媒體集團社長李慧玲和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總編輯郭清江,以及在台北連線的吳舜文新聞獎助基金會董事、台灣知名前新聞主播沈春華。
李慧玲在介紹短片中,分享華文媒體集團如何在疫情期間調整作業,包括在病毒阻斷措施實行期間,爲讀者制作《疫起過生活》等節目,通過線上節目幫助公衆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保持活躍生活。
李慧玲認爲,當大的新聞事件發生時,媒體須思考它在社會裏應扮演什麽角色。除了持續爲讀者提供真實、透明的新聞報道,李慧玲說:“我們雖然有自己的困難要克服,但怎麽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民衆其實是很重要的,我們要讓大家覺得生活還在繼續。”
李慧玲指出,當媒體能在危機時刻發揮正能量,公衆就不會只把媒體視爲商品、報紙或新聞平台,而是一個會爲社會帶來利益的“必需品”,進而刺激他們思考下來該怎麽支持這樣的媒體。
各地媒體分享打假策略
在由台灣實踐大學國際暨兩岸事務副校長郭壽旺主持的對話環節中,李慧玲、郭清江和沈春華也針對假新聞議題交流,分享各地“打假”的方法。其中,郭清江就談到《星洲日報》專爲辟謠而設的《求真》版。
但除了假新聞的威脅,郭清江說,傳統媒體面對的更大問題,是在新媒體的強力挑戰下,變得一味迎合讀者需求,結果放棄專業的新聞判斷。“我們原本是引導讀者的,但我們現在變成去迎合讀者想要看的內容。我們做媒體的真的要慎思,我們必須堅持我們媒體工作最專業的部分,第一是內容,第二是公信力,第三是辦報理念,這三樣東西都是不能妥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