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不要認爲總是忍讓遷就別人,所有人都會看不起你,你的忍讓和遷就,是想盡力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好,那麽你在遇到了一個有良心的人,他會能感受到你的善意。
那麽那些在看到你的忍讓和遷就以後,還會選擇欺負你,或者看不起你的人,是他們品德的問題,你是沒有過錯的。
但是他們給我們帶來的不舒服的反應,也會讓我們有一些思考,是否在忍讓和遷就的時候,沒有底線和原則呢?如果我們沒有底線的退讓,沒有原則的原諒,那麽可能真的會讓有些人看不起。因爲在人際關系不對等的模式下工作、學習和生活都是很壓抑的狀態的。
所以我們要感謝那些看不起我們的人,是他們讓我們需要反思。我們不能毫無底線的退讓,也不能沒有原則的原諒。記得奇葩大會第二季有一期蔣方舟做了一場討好型人格的分享,讓我們更了解了社會有這樣一群人,自我認同感低,會盡力去解釋自己,在面對沖突時會首先說對不起,並承擔本來就不是他應該承擔的責任。
那麽蔣方舟後來也成長了,因爲意識到自身問題,本身就會對自身問題有了把控。
現實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像我們一樣善良,很多人在我們去遷就和忍讓的時候,會不選擇體貼關懷反而蹬鼻子上臉,他們會突破界限,闖入我們的生活,而這樣的人大多會是朋友、家人和親戚。
所以要樹立好邊界感是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什麽叫邊界感?就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空間。比如說有一個人,總拜托你去幫忙,而你每一次都心不甘情不願的去幫忙,你也感覺這樣做好累,但是你不知道該怎樣處理。
那能說明什麽?那個人邊界感差,他分不清那是他的事情,而不是你的事情;而你邊界感同樣也不高,因爲那個人只顧著自己的利益,忽略了對你的感受的關注,而你又爲何還忽略對自己的感受的關注,而只是一味的去迎合對方的請求呢?你越這樣不懂拒絕,對方會越要求你幫忙。
不替別人做所有的決定,不控制他人的行爲,尊重他人的隱私,這就是邊界感的體現。
叔本華曾經說過:人就像寒冬裏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會被刺痛;彼此離得太遠,又會感覺寒冷。
那麽兩個人之間是要有一定的空間,不論是朋友、家人、情侶、夫妻之間,都需要有一定的空間。你的事情由你們來去做,我們都做好自己的份內事,在能不麻煩別人的時候,就盡量不要麻煩別人。我們既要能感受到彼此的溫暖,也要給彼此都留一些余地。
我們不要替別人作決定,不要總認爲自己正確,需要相信他人有過好自己生活的能力,對于他人的生活,我們不要過度幹涉,我們提出建議就好,聽不聽取那是他的事情了。
往往一味的忍讓和遷就的人,他們的父母就是很強勢的人,同樣也是邊界感差的人,他們會插手子女的生活,會讓子女按照他們的想法做事,我們想一想,是否被父母提前就規劃好了人生?也許父母是愛你的體現,但也請讓孩子做自己。
因爲隨著我們慢慢長大成人以後,在今後的歲月裏,我們與父母的交流模式也會遷移到與別人的模式中,跟父母不懂拒絕,跟他人也不懂拒絕。
往往一個態度很強勢的人出現以後,我們頭腦中閃回了父母對我們強硬的影子,會感覺面前的那個人的行爲模式很像父母的行爲模式,那麽你是怎麽對待父母的?只有順從,所以你在面對他時,也會是順從的。
所以要想讓孩子擁有邊界感,會和其他人友好相處,首先父母要把孩子當朋友,而不是當孩子對待。不要總覺得孩子吃的飯沒有你吃的鹽多,也許你只是不夠了解孩子,孩子的世界是很豐富的,那麽孩子與父母友好相處。
父母教給孩子正確的人際相處之道,今後孩子步入社會,參加工作,與人互動,都會去按照你教給他的模式去做。
我相信看本文的人大多已經成年,那麽我們不能再去譴責父母了,只需要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後盡力去改好,人一旦意識到問題,就已經在改變問題了。希望我們都可以做一個擁有邊界感的人,他人的需求只是他人的,不是你的。
你的需求是要好好照顧你的感受,他人再麻煩你,又讓你感到不忍拒絕時,你可以很平和地對他說:對不起,我看到了你想讓我幫你去做,你的事情,我希望你能自己去做。
需求可以不被滿足,需求被看到就可以了,你不是爲了滿足別人的需求而生活的,要記得這一點,你就能在你的需求和他人的需求找到一種平衡。而每個人都會慢慢找到自己生活的模式,並會努力讓自己生活得更好。
神問答|關于這個問題,小編整理了多個來源的用戶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了解。
對于ID爲“聽說V”網友的精彩回答,大家紛紛點贊支持,他是這麽回答的:
這讓我想起了一件事,高中同學聚會吃飯,一女同學站起來,繞了大半個桌子走過來,到我這兒拿了一瓶可樂。我當時還有點納悶,因爲她原本可以說一聲讓我幫她拿,就在我腳邊,舉手之勞的事兒。我後來問她,她說不願意麻煩別人。當時她說這句話時,我是理解的,因爲我過去也是這樣的人。總把自己想得很低,稍微勞煩一下別人,心裏都會愧疚得很,恨不得把世界上最耀眼的贊美詞都送給對方。到後來我才明白,這就是自我的低價值感。別人幫一下下,仿佛就是天大的恩惠。所以甯可把自己累死,也不拖累別人。人際交往中,把自己看得比別人重要,是自私。把自己看得和別人一樣重要,才是一種恰到好處的平衡。要想被別人看得起,那就停止你的討好,做回自己。
對于ID爲“Wang王顧左右而言他”網友的精彩回答,大家紛紛點贊支持,他是這麽回答的:
因爲欺軟怕硬是人之天性,所以,你越是忍讓遷就別人,別人就越是看不起你! 你越是退步,別人越是趕盡殺絕,這就是赤裸裸的人性!
狗不能餵的太飽,人不能對得太好!忍一時得寸進尺,退一步變本加厲。玩笑別太過,要不都是禍。情不夠,錢來湊,有錢身後一群狗,無錢世上路難走……。
對于ID爲“濟州府大鵬哥”網友的精彩回答,大家紛紛點贊支持,他是這麽回答的:
因爲你沒看透人的本質!人的本質是什麽?是欺軟怕硬,弱肉強食!這是放在哪裏都四海皆准的道理!如果你能認清楚這個道理,那就能理解爲什麽越忍讓,別人就越看不起你,甚至得寸進尺!長久以往,誰能不心冷,誰敢不心寒!相關的例子很多,比如扶摔倒的老人,但是被訛上,那就不是做好事,反而惹來一身騷,很多時候新聞抨擊現在的好人好事都不敢做了,是不敢做了,做了好事有可能惹來無盡的麻煩,誣賴別人的壞蛋卻不需要付出什麽代價!做好人的代價太大,做壞蛋的人卻不能得到應有的懲罰,長此以往,人心不古,成爲必然!回到你所說,你越忍讓,別人不認爲你是謙讓,卻認爲你是個軟蛋,欺負你不會付出什麽代價!就會盡情的看不起你,盡情的欺辱你,如我們看到的新聞,很多十幾歲的初中生欺負一個孩子,那孩子不敢還手,就時常被打。軟弱的人就像是蜜糖,聞到味蜜蜂一樣的壞人就尋找到了!強者爲尊,適者生存!壞蛋像彈簧,你軟他就硬,你硬他就軟!遇事無需處處忍讓,看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告訴別人,別惹我,我不好欺負!你就會獲得應有的尊重!
來看看網名爲“戀上指尖的律動”的網友是怎麽說的:
首先,既然選擇了忍讓和遷就,那你就不要在乎對方是否看不起你,倘若你過多的在乎別人是否看不起你,那就不要表現得那麽懦弱。所以,在概念上應該要分清。
再者,忍讓和遷就,並非是沒有原則的,如果你選擇退讓,就應該要有思想准備,又或者說退讓,絕不是你想要的,只是在你的心裏,會有一定的顧忌,爲何不應該放下這些顧忌呢?所以,這個是自找的。
其次,對于別人的眼光而言,永遠不要用別人的評價來衡量自己,做事對得起天地,對得起良心,這樣就足夠了,過于在乎他人的評價,會讓自己變得更加放不開手腳,幹好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的工作,何必管別人怎麽說?
最後,心態的問題,關于心態,應該要時刻保持積極陽光,忍讓和遷就,表現的是自己的內涵和素養,又何苦在乎別人對你的態度呢?倘若你在這個過程中還希望別人能夠對你呵護備至,那這種行爲只能叫做“做了婊子還得立貞潔牌坊”。所以,人生的心態,要麽轟轟烈烈,睚眦必報,要麽海納百川!
名爲“甜媽余雲”的網友的回答也是很透徹:
你是不是因爲在乎一個人,而對他忍讓遷就?當你把自尊放低時,就不要怪別人看不起你。因爲是你在對方面前把自己的自尊踐踏了。一次的忍讓遷就,是你的風度,再次需要你忍讓遷就時,你就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尋找其他的解決方法,而不是一再退讓。當對方不知道應該用尊重的方法對待你時,你要教會對方用尊重的方法和你相處。這是你尊重自己的一種方式,只有你懂得尊重自己,別人才知道與你相處是需要用尊重的方式。不要因爲在乎一個人而一再遷就對方,如果對方在乎你,就不需要你遷就他;如果對方不在乎你,你遷就他也沒有用。因爲他感覺不到你的忍讓,他只會覺得你原本就應該忍受。親愛的,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王,自己的神,不需要別人認可你,更不需要去忍讓遷就別人。讓是你的風度,不讓是你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