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去年推出房地産相關的臨時纾困措施,協助緩解疫情對發展商和購房者帶來沖擊,不過這項措施的寬限期只到今年6月底。若交付延誤,買家可要求發展商支付違約賠償金。據了解,有關當局可能在7月推出新措施,以解決買賣協議相關糾紛。
周文龍 報道
全球冠病確診病例有增加趨勢,我國政府收緊對印度邊境管制,許多私宅項目的建築工程也進一步受影響。
發展商現在除了擔心建築成本飙升、更擔心無法履行買賣協議(Sale and Purchase Agreement),必須支付高昂違約金給買家。
據了解,一些發展商已向新加坡産業發展商公會(REDAS)提出他們的擔憂,有關當局可能在7月推出新措施,以解決買賣協議相關糾紛。
Macly集團創辦人張耀華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表示,疫情導致私宅建築工程放慢是嚴重問題,除了建築成本增加外,他最擔心延遲交付單位給買家,必須支付違約賠償金。
他說:“疫情對我們的項目工程進度肯定有影響。我手上一些項目工程進度緩慢,現在擔心無法按照買賣協議列明日期,在下來幾年交付單位給買家。這是一個很嚴重問題,因爲這意味著我們得支付巨額違約金。”
一般上,發展商和買家之間的買賣協議會列明“交空屋”(Delivery of Vacant Possession)日期,即俗稱得“領鑰匙”或取得臨時入夥證(TOP)的日期。
政府去年推出房地産相關的臨時纾困措施,協助緩解冠病疫情對發展商和購房者帶來沖擊。這包括允許發展商延遲長達四個月交付單位,意味著屋主將無法在政府給予的寬限期對發展商提出索賠。不過這項措施的寬限期只到今年6月底。
若交付延誤,買家可要求發展商支付違約賠償金(Liquidated Damages),一年的違約金爲房子售價的10%,按日計算。
私宅市場步入完工高峰期
建築業人力吃緊,本地私宅市場卻正步入“完工高峰期”,有多達93個項目預計在下來三年完工,單位總數超過3萬2000個。其中,今年預計完工項目約21個,單位總數近8000個。明後年完工項目有72個,單位總數總計1萬6000個。
張耀華表示,他下來還有三個項目預計在明年至後年交付,如果政府不采取應對措施,私宅無法按時交付給買家問題會在明年浮現,並迅速惡化。
青建地産(南洋)集團副總經理張郦��受訪時表示,公司發展的順福軒(JadeScape)原本計劃今年底取得臨時入夥證,交付單位給買家,但因疫情關系或將延遲到明年。
她說:“我們現在不敢確定延誤到什麽時候,畢竟疫情情況一直在變化……當然,我們想越快交房給買家越好,可是疫情當下,我們必須確保施工安全,所以希望買家盡量包容和諒解。”
順福軒的單位交付日期爲2023年1月。
延遲交付對買家弊多于利
本地最大私宅發展商之一城市發展(CDL),目前有禦峰(Whistler Grand)、鉑瑞雅居(Boulevard 88)和星水嘉園(Piermont Grand)等項目在開發中。
城市發展發言人表示,這些項目預計在明年至2023年完工。公司將繼續密切留意項目進展情況,並會讓買家了解最新項目進展情況。
談到私宅延遲交付對買家影響,ERA産業研究與咨詢部主管麥俊榮說,這對買家是弊多于利。他指出,買家通常都根據臨時入夥證做好搬入新家的准備。如果這個日子出現拖延,他們可能得做出調整,比如延遲賣出房子或延長現在租住的房子、一些投資者也可能因不能立即把房子租出去,少了一筆租金收入。
另一方面,由于買家的還錢時間表是依據工程進度而定,麥俊榮說,項目延誤會讓買家有更長時間付款,財務方面壓力相對減緩一些。
至于可能對樓市造成的影響,他估計私宅和組屋租金會因需求增加而上漲,同時可能帶旺轉售市場。
根據SRX最新預估數據,今年3月份私宅轉售量創過去10年來新高,同時轉售價格連續八個月上漲。3月份租金連續三個月上漲,出租單位則爲八個月來最高水平。
麥俊榮說:“基本上,無論是發展商或買家,私宅延遲交付都不是一件好事。”
政府若推出法案分攤成本
有助發展商應對挑戰
李顯龍總理上周六(1日)出席全國職工總會的勞動節集會時表示,疫情沖擊本地建築業,導致工程延誤、成本攀升,政府已著手制定緊急法案,確保建築業各方包括承包商、發展商和房地産買家更公平地分攤成本。
他希望相關法案能在國會下次複會時提呈。國會將在本月10日(星期一)複會。
對此,Macly集團創辦人張耀華向《聯合早報》表示,政府若推出法令協助業者公平分攤建築成本升高的問題,應該多少有助緩解發展商面對挑戰。不過他最擔心的還是私宅能否如期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