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下半年,在雷軍的心目中,上市的窗口期已經來臨,它將成爲小米公司新征程的起點。其他創始人也表達了對上市這個決定的贊成,對于一些長期在小米工作的員工來說,七年的時間已經過去,他們的辛苦付出應該得到回報,這也是小米鎖定優秀人才、保持公司核心競爭力的一大關鍵。
在這次討論之後,小米高管就上市事宜進行了最後一輪投票表決,周受資作爲上市執行人選擇不參加投票。按照多數通過原則,小米准備上市的決定最終獲得通過。
在考慮赴美上市還是赴港上市時,小米高層因爲港交所的新政策而普遍支持小米在香港上市。周受資說,在二者資本流通性都差不多的情況下,香港更靠近內地市場,且與北京沒有時差,便于管理。
周受資對于那段時間的記憶只有四個字——昏天黑地,很多記憶變成了模糊的片段。他只記得,他在證監會附近的酒店租了一個房間,但是每次都忙到只能去洗個澡就折返回來。他只記得,他每個周六周日都在辦公室裏,和財務、法務、公關團隊以及一衆投行、律所等機構一起反複修改招股說明書。
周受資說:“招股書裏的每一個字,我都想過好幾遍。”要知道,那份港交所H股版本的招股說明書,足足有600頁。
可以說,處理如此繁雜而龐大的業務,是周受資有生以來面臨過的最大挑戰。這個新加坡男孩在
回憶這一切時說,自己是新加坡的“國家富二代”,他的父親曾經在20世紀60年代創立一家建築公司並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由于管理不善,這家企業後來遭遇了困境。從一夜暴富到一無所有,這個過程曾經給年輕的周受資以巨大的心理沖擊。他暗暗下定決心,這一生一定要參與建設一家偉大的企業,並要讓它立于不敗之地。
終于,在小米IPO的准備階段,這個年輕人有了一個機會去引領一家公司,做一件他認爲常偉大的事情。盡管辛苦,但他覺得暢快淋漓,仿佛這樣就可以撫平童年的那段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