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教育課題的惹蘭勿刹集選區議員潘麗萍,去年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教育部開支預算時提出,有必要重新想象我國的教育體系。她今年再進一步,強調教育的未來不僅講求大膽的想法或信念,更需要現在馬上行動。
雖說教育部近年已做出許多大刀闊斧的改變,如完全取消小一小二的考試、取消過渡年級(小三、小五、中一、中三)的年中考,以及推動所有中學最遲在2024年落實全面科目編班計劃,但朝野議員似乎都期望改革勢頭不要放慢,昨天提出多項建議,旨在進一步減輕本地學生的壓力,和改變對成績的過度重視。
潘麗萍和新加坡前進黨非選區議員潘群勤都倡議廢除小六離校考試,讓一些學校試行從小學直升中學的直通車課程。政府國會教育委員會副主席、宏茂橋集選區議員傑樂·大衛也主張減少考試占總成績的比重,改以課程作業取代。
大環境因素也使教育體系的改革更加迫切。隨著科技和商業周期更加壓縮、地緣政治動蕩加劇,教育部在確保學生能夠與時俱進、保有價值方面,任務越來越艱巨。教育部長陳振聲就指出,教育部的角色正在擴大,不再只是管理學校的教育部(MOE for school),更是負責終身學習的教育部(MOE for life)。
然而,教育部今年沒有再宰殺聖牛,而是較小步地做出改變,如宣布從明年起取消中小學各年級的年中考。
至于小六離校考試,陳振聲並沒動這聖牛,並強調從教育部的角度,考試的初衷是將學生的進步,反饋給學生和他們的家長,而不是讓他們去跟別人攀比。他因此認爲,相較于廢除考試,要改變的是人們對考試的心態。
雖然不確定陳振聲這番話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部分家長的怕輸心理,但宰殺聖牛的確不能操之過急。教育部近年接連推出的政策,如全面科目編班,雖能讓學生更好地發揮所長、減輕學業壓力,但教師不僅得調整教學方法,時間表的安排也更加複雜,加重了他們的工作量。改制也要注意到執行改制的人的負荷力。
這兩年碰上冠病疫情,教師也負起疫情相關的行政工作,如協助追蹤校內病例的接觸者,使一些人不堪重負。去年本地教師的平均每周工作時數(學校假期除外)就達到每周53小時。
一些議員昨天用“教育生態系統”一詞,形容教育體系中各方環環相扣的關系。我想,如同我們悉心呵護自然生態系統一樣,我們對教育體系所做的任何改變,都應小心不要破壞系統的平衡。雖說爲莘莘學子改善教育系統任重道遠,必要時即使宰殺幾頭聖牛也在所不惜,但如果急于求成,傷害到作爲根基的教師隊伍,可能使得整個生態系統的發展不可持續。
對于維持這個平衡,也是理工學院講師的惹蘭勿刹集選區議員文禮佳博士提議爲教師的工作時間設頂限,但陳振聲回應說,這麽做不太實際,因爲許多教師出于對學生的關懷,只要學生有需要就會現身幫忙,不會對時間斤斤計較。
但恰恰是因爲教育工作者往往懷抱使命感,更得確保他們不是得燃盡自己來照亮別人。
陳振聲承諾教育部將繼續檢討如何減輕教師工作量,我真切地希望在明年的國會撥款委員會上,除了有改革教育的政策,也能聽到改善教師福祉的好消息,讓這個生態系統繼續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