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是個寶
數據寶
炒股少煩惱
近段時間新股接二連三破發,令不少打新投資者望而卻步。
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10月份以來,A股市場破發新股達到10只,破發數量創近15年新高。從背後原因看,估值高、定價過高是新股破發的主要原因之一。
IPO制度逐步完善
曆經30余年,中國資本市場在不斷地摸索中前行,IPO制度也在不斷改革。2014年以前,A股市場新股上市首日不限價;2014年後,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新股上市首日漲跌幅限制爲44%,次日起漲跌幅限制爲10%。科創板和創業板先後實行注冊制試點後,兩大板塊新股上市首日均不限制漲跌幅。
在限定上市首日漲跌幅以前,2010年至2012年曾出現大面積的新股破發,總數超140家。受此影響,2012年11月3日至2014年1月,A股出現14個月的IPO空窗期。
2014年新股發行改革後,新股由于普遍定價較低,極少出現破發現象。科創板、創業板實施注冊制以來,新股破發也較少,且科創板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超170%,創業板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超180%。新股破發潮主要從新股詢價機制改革後,新股定價明顯提高,一二級市場差價縮小,導致新股密集破發。
新股破發在海外很常見
注冊制試點已實施兩年有余,新股發行有條不紊。數據寶統計,截至11月17日,A股市場今年內已上市新股460余只,融資規模近4500億元,數量創曆史之最,融資規模曆史第四高。新股詢價機制改革後,有10只新股上市首日即跌破發行價,以至于投資者申購激情大大降溫,個股棄購率創曆史。
事實上,新股破發在海外資本市場很常見。以港股、美股來看,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率均超過20%。A股市場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率最低,僅5%左右,最近一年破發率爲2.2%。
英國、日本、新加坡市場中,新股首日破發率超過15%。另外,港股新股首日破發率正不斷走高,近3年已超過30%,最近1年已接近40%。
“
破發內在原因:估值高、首發價格高
爲何10月後新股會接連破發?從背後邏輯看,主要有內在和外在的兩大原因。
從估值來看,以新股詢價機制改革前後對比,10月以後上市的新股市平均淨率3.2倍,今年內新股平均市淨率爲2.45倍,詢價機制改革後新股市淨率估值提升了30%。從市盈率看,10月後上市新股平均市盈率爲44倍,今年內新股平均市盈率爲32.8倍,改革後市盈率估值提升了34%。
同時,新股高價發行也開始非常普遍,10月後發行價超過50元的高價新股達到10只,占當期發行新股比例近四分之一;今年初至9月末,發行價超過50元的新股占比只有11.7%。
從破發的10只新股看,大多數是估值較高的新股。以上市首日破發最明顯的成大生物看,公司首發市淨率5.42倍,首發市盈率54倍,發行價格更是達到110元,這樣的估值遠遠高于詢價機制改革以前的新股。整體看,上市首日破發的10只新股市淨率都超過3倍,市盈率超過50倍的有6只,發行價超過50元的也有6只。高股價高定價,成爲新股破發的一大誘因。
從行業估值來看,破發新股平均發行市盈率是同期可比行業市盈率的2倍,10月後上市的科創板新股的平均發行市盈率也比同期行業平均市盈率高。
不過與美股相比,A股新股的首發市盈率不管是均值還是中位數都要低很多,這也是A股比美股破發率低的原因。
“
破發外在原因:市場情緒等因素
曆史數據統計,上市首日、次日或之後破發新股並不在少數。自2000以來,A股出現了七輪新股破發潮,除2021年外,主要集中在2007年至2008年,2010年至2012年,2018年,這些時間段裏均出現市場情緒不佳、流動性趨緊。
複盤曆史發現,在新股限價前流動性是股市破發的催化因素。具體來看,2018年2月-10月,M2同比增速均值8.3%,社融(新增)月度平均增速爲負數,2012年末至2013年末,社融平均增速略低。
今年10月份,雖然新增社融同比增長不少,但從杠杆資金來看,融資融券交易額不到1.3萬億元,低于今年1月至9月的平均成交額1.9萬億元。10月份滬深兩市日均成交額也創下自7月份以來最低水平,杠杆資金是風險資金的代表,杠杆資金成交額大幅下降意味著流動性的退潮。另外一項數據顯示,10月份以來國債利率也有所上調,10年期國債利率日均接近3%,高于8月份、9月份的日均收益率。
破發的時間段,A股大盤指數表現遜色,多爲下跌狀態,2008年上證指數回撤較高,2010年跌幅超過35%,2018年跌28%以上,2021年漲幅甚微。
詢價新規重塑打新生態
注冊制下,定價權交予市場,出現新股破發,是一二級市場對新股定價博弈的重要體現。
根據詢價新規,新股詢價時最高報價剔除比例由“不低于10%”調整爲“不超過3%”,同時還取消了新股定價突破“四值孰低”時需延遲發行的要求。這兩項修訂客觀上爲新股定價中樞的擡升打開了些許空間。必須明確的是,“詢價新規”並不能強制機構去報高價,最終的定價仍由機構自身主導。
詢價新規以來,機構對新股預測定價的平均值上限接近180元,下限近150元,注冊制後至詢價新規之前,機構預測定價上下限平均不到55元。注冊制新股詢價新規加強了新股定價市場化,使得報價博弈加強、難度加大,出現首日破發在預期之內。
業內專家提醒,在發行定價市場化水平顯著提升背景下,企業的基本面因素將成爲決定打新收益率的重中之重。未來隨著注冊制改革深化,優勝劣汰機制將進一步發揮作用。因此,投資者在打新時,應該更關注公司的基本面。
理性看待破發
新股破發在成熟的市場十分常見,美股市場今年內首日破發新股數超過A股過去30多年的總和。詢價新規以前,新股上市就破發是很少見的,詢價新規的出爐,新股定價機制進一步與國際市場接軌。破發初期或許會讓投資者産生打新不再是“香饽饽”的感受,但是破發背後,體現了中國資本市場的良性發展。新股破發導致打新收益率下降,驅使機構投資者主動提升定價能力。
股市無“常勝將軍”,長期以來,“打新必賺錢”的動機下,不少投資者參與新股打新的熱情高漲,忽略了准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和財務面。
專業人士認爲,新股破發常態化是“好事情”,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上市審核的加速,以及退市制度的逐步完善,上市公司的稀缺性必然降低,高估值新股最終股價還是要回歸企業基本面。無腦打新時代必然是過去式,投資者應保持理性,立足長遠,聚焦企業基本面和估值。
聲明:數據寶所有資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責任編輯:何予
數據寶
數據寶(shujubao2015):證券時報智能原創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