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0日,蔚來汽車(NIO)在新加坡交易所“二次上市”,成爲首家在美國、中國香港(也是“二次上市”)、新加坡三地上市的中概股企業。今日開盤價爲16.90美元/股。
值得一提的是,從2020年開始,考慮到中概股存在從美國退市的風險,衆多企業未雨綢缪,紛紛赴港尋求“二次上市”,這種上市方式更爲方便快捷。過去幾年,新交所也努力吸引更多中國企業上市,但出于地理位置和流動性的顧慮,當時企業積極性有限。但蔚來汽車的上市無疑開了先河。
新交所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謝采含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中概股企業進行“二次上市”可分散風險,相關咨詢也越來越多。她稱,“三地上市”的好處在于,若出現從美國的交易所退市的情況,企業可以選擇將中國香港或新加坡作爲主要上市地,並維持另一地的“二次上市”狀態。
蔚來美、港、新“三地上市”
據記者了解,20日蔚來在新交所舉行敲鍾儀式。蔚來早前已在紐交所第一上市,是高端智能電動汽車市場的先驅和領軍企業。公司從事設計、開發、合作制造及銷售高端智能電動汽車,並集中發展自動駕駛、數字技術、電動力總成及電池方面的創新。
“今天是蔚來一個新的裏程碑。蔚來通過新加坡上市進一步完善了全球資本市場布局。” 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斌在視頻致辭中表示。他稱,借助新加坡作爲國際創新與科技中心的優勢,蔚來計劃在新加坡建立人工智能與自動駕駛研發中心,並與當地科研機構展開合作,繼續擴大和提升公司的全球研發能力。
蔚來近年來加速技術突破及創新,例如其換電技術、電池租用服務(BaaS),以及自研的自動駕駛技術及自動駕駛訂閱服務(ADaaS)。
該公司的上市無疑是對新交所地位的一種提振,近年來各大交易所的競爭越發激烈,中概股企業成爲主要爭奪目標。
新交所執行副總裁兼全球業務發起和拓展部主管保得勝(Pol de Win)于20日表示:“隨著蔚來利用新加坡擴大與全球投資者的聯系,並作爲在本地區拓展業務的跳板,我們已充分做好與蔚來合作的准備,助力其實現增長及可持續發展的藍圖。”
與IPO上市不同,此次蔚來屬于介紹上市,不發行新股,也不涉及融資,只是公司股東將本身的舊股申請挂牌買賣,與此前在港交所“二次上市”的小鵬汽車類似,但意義仍然得深讀。
此前,美國證監會(SEC)已將蔚來、小鵬等在內的88家中概股加入“預摘牌名單”。蔚來在新加坡上市,一方面和回港上市類同,可以增多交易地點,進一步緩釋地緣政治風險,給國際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另一方面可以深化全球資本市場布局,拓寬未來海外融資渠道與平台。新加坡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近年來中國企業越發關注拓展東南亞市場。
中概股企業加速啓動“B計劃”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中概股已經采取了“B計劃”,即赴港交所進行“二次上市”或“雙重主要上市”。據記者了解,早前並非首選的新交所目前也被越來越多企業納入考量。
當地時問5月4日,SEC將88家中概股列入“預摘牌名單”,其中就包括京東、拼多多、哔哩哔哩、蔚來等,原因是無法檢查這些公司的審計底稿。業內人士也對記者表示,名單近期增加較快,主要與近期上市公司披露財報時間點較爲集中有關。
理論上講,在雙方監管部門就中美審計監管合作達成協議前,大部分中概股公司都會進入該名單。中概股公司進入該名單並在15個工作日之後確定,是美國證監會執行 《外國公司問責法》的一個正常步驟, 進入確定名單也並不意味著公司必然退市,中概股公司是否退市要看雙方審計監管合作的進展。目前,退市開始的最早時間點是2024年,但不排除存在加速到2023年的風險。
“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近期再次表達了中央政府對希望赴美上市公司的支持,對中概股而言是正面的信號。本月初,外媒報道,中美監管機構就在美上市中國企業的審計合規討論即將達成共識。按照我們的基准情景,兩國在年末前有望達成某種形式的協議。”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方面對記者表示,懲罰性科技監管周期或即將結束。
盡管積極的信號不斷釋出,但企業仍希望做二手准備。如果同時選擇香港和新加坡作爲“二次上市”地點,則好比“雙保險”,即萬一從美國退市,可以從香港和新加坡中選一個地點進行主要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港兩地上市的短視頻平台哔哩哔哩(B站)從“二次上市”轉爲“雙重主要上市”已在5月初獲港交所確認,爲中概股首例。相比之下,雖然“二次上市”上市手續更爲便利,但公司無法被納入互聯互通機制,在港交所進行“雙重主要上市”的企業則有望獲得更多來自內地的南向資金投資。
交易所競爭日趨激烈
近兩年來,全球交易所的競爭都日趨激烈。由于香港擁有地理位置優勢,無疑是中概股的首選“B計劃”。
2021年11月19日,港交所還宣布落實放寬第二上市要求,容許沒有同股不同權(WVR)架構、業務集中在大中華區的公司到港第二上市,原本須爲“創新産業公司”的要求刪除;同時最低市值門檻,公司只需要上市5年兼市值達30億元,或上市兩年兼市值達100億元,較現行要求爲低。新規在2022年年1月1日生效。新交所也不甘落後。除了允許“二次上市”,2018年6月,新交所就已經推出了雙重股權架構股份上市規則,與痛失阿裏巴巴後尋求改革的港交所類似。
2012年英國曼徹斯特聯隊有意尋求在新交所上市,希望采用雙重股權架構,但當時受制于公司法的相關規則,最終曼聯放棄新交所轉赴紐交所。
新交所董事總經理兼中國區負責人陳慶此前對記者表示,除了允許雙重股權架構,新交所還祭出新加坡資本市場津貼(GEMS) ,凱利板上市審核時間最快提至4周,並與納斯達克聯手建立企業上市通道。
事實上,港交所的流動性可能仍遠不及美國市場,新加坡市場的流動性此前也是企業的顧慮之一。陳慶此次表示,“IPO只是第一步,在流動性的支持上面,新交所通過做市商政策和active trader模式,希望能夠提升市場流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