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發展離岸人民幣衍生品業務、挂牌中國債券指數,還是吸引中概股二次上市,新加坡交易所(下稱“新交所”,SGX)近年來不斷展現出“中國雄心”。
在剛剛過去的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上,“滬新合作”是核心議題。“在滬新互聯互通方面,未來尤其希望強化債券聯通,例如推出更多中國債券指數産品和衍生品。同時,新加坡是全球第二大離岸人民幣中心,2014年新交所推出的人民幣期貨交易量排名全球第一,未來新交所希望進一步助力人民幣國際化。”新加坡交易所中國副主席兼中國區負責人陳慶日前在接受第一財經獨家專訪時表示。
此外,這波中概股“二次上市”使港交所成爲大贏家,但近年來新加坡逐漸成爲亞洲的財資中心,陳慶對此表示,“新加坡管理著約3.5萬億新幣的資産,年均增長5%,投資者可以接觸到新資本,包括主權基金等長線資金和來自東南亞的資金,對于醫療、科技等行業以及希望開拓東南亞市場的企業而言,新加坡不失爲一個理想的上市地。”
加碼FICC,強化滬新聯通
6月18日,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在陸家嘴論壇上致辭稱,“未來將強化跨境人民幣業務,更好地支持東南亞國家和中國之間的投資貿易往來。”
陳慶表示,新交所的美元/離岸人民幣期貨交易量占全球80%,2020年第一季度日均交易量高達49億美元 ,在3月疫情導致市場劇烈波動時,商品交易和資管機構對沖需求大增,交易量超過1200億美元,創曆史新高。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幣期貨在非亞洲交易時段(歐美開盤後)的交易也非常活躍,貢獻了40%的交易量。
新加坡是重要的港口中心,在商品交易、航運、進出口貿易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生態系統。新加坡也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國家,無論是東南亞企業進入中國,還是中國資金進入“一帶一路”市場,新加坡都是關鍵樞紐,存在大量的外彙交易和避險需求。
不過,外彙交易只是新交所FICC戰略的一部分。去年,新交所重組業務,目標之一是在接下來五年把FICC業務的營收增加一倍。
其中,債券將成爲新交所的主攻領域。近年來,外資持續買入人民幣債券,在國債中的占比逼近10%。早在2018年11月和2019年11月,新交所就分別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合作,向全球投資人推廣CFETS-BOC交易型債券指數及多個子指數,以及中債-工行債券指數,新交所是中國以外展示這些債券指數的首家交易所。“目前也在考慮支持金融機構推出挂鈎中國國債指數的ETF,以及衍生品,讓更多外資可以獲得人民幣債券的敞口。”陳慶稱。
值得一提的是,新交所2006年推出的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是當前唯一一個海外市場可交易的A股相關衍生品,其包含的A股公司總市值占A股總市值約33%,許多國際投資者把這一指數看作是衡量中國市場的精確指標。
吸引中概股“二次上市”
吸引更多中國企業上市也是新交所戰略的關鍵部分。
當前,港交所成爲這波中概股“二次上市”的大贏家,阿裏巴巴、京東、網易相繼而至,但對于有意拓展東南亞市場的科技、醫療企業,新加坡也不失爲理想的目的地。
近幾年,港股市場做出了多番革新。2018年,港交所開放同股不同權架構企業的上市限制。此後,允許未盈利生物醫藥企業赴港上市。
事實上,新交所也在不斷革新。2018年6月,新交所推出了雙重股權架構股份上市規則。與痛失阿裏巴巴後尋求改革的港交所類似,2012年英國曼徹斯特聯隊有意尋求在新交所上市,希望采用雙重股權架構,但當時受制于公司法的相關規則,最終曼聯放棄新交所轉赴紐交所。
近年來,各大交易所對優質、創新企業的爭奪愈發激烈。以中概股爲例,據Wind資訊統計,目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共251家,總市值達1.71萬億美元。目前符合二次上市標准的企業近40家。
具體而言,新交所的股票市場分爲主板和凱利板,主板主要針對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上市申請要求有3年運營記錄、有盈利、市值1.5億新幣或者有營業收入、市值3億新幣;凱利板則主要針對高速成長型的企業,上市門檻方面沒有量化指標。陳慶稱,近年來衆多醫療産業、科技領域的公司尋求在新加坡發展,這與新加坡的政策優惠和國家産業生態密切相關。新加坡擁有衆多專注于醫療産業上市公司的投研機構、私募及風投,新交所上市的醫療類上市公司能夠獲得優異的估值水平。
“目前在新交所‘二次上市’的企業有30家,總市值近3380億新幣,來自歐洲、亞洲等不同地區,例如怡和控股、怡和策略、香港置地和牛奶國際這些在新交所二次上市的公司,至少交易量的99%在新加坡,”陳慶提及,2020年4月8日在新交所主板“二次上市”的尚乘國際(AMTD International)就是交易所改革後的産物。
尚乘國際成爲首家在新交所上市的同股不同權結構的公司,是新加坡今年最大的二次上市IPO。該公司2019年在紐交所挂牌上市。
事實上,尚乘國際的案例也給衆多中國企業提供了參照。陳慶解釋稱,“例如尚乘國際在新加坡深耕多年,有很明確發展東南亞市場、金融科技的目標,因此新加坡是這類企業理想的上市地。同時,企業可以接觸到包括新加坡在內的大量東南亞市場的戰略投資人。”
漸成亞洲“財資中心”
“現在還有一個新趨勢,在香港上市的企業也會選擇在新加坡發債,這體現了企業綜合利用各個市場融資優勢的趨勢。”陳慶稱。
當前,新交所仍是亞洲債券發行額占比最高的交易所,達40%,其中美元債占比最高。2020年年初至今,中資企業美元債發行量的30%在新交所,包括銀行、地産企業等。
融資背後催生了財富管理的需求,新加坡近幾年不斷鞏固其作爲亞洲“財資中心”的地位,衆多信托、家族辦公室聚集于此。
“新加坡本身就是財富管理中心,疫情後,出于避險需求和因相關法律變動,新加坡持續吸引資金流入,”陳慶提及,今年年初新加坡推出的可變動資本公司法(VCC)旨在以更大靈活度和成本效益來吸引投資者在新加坡注冊基金和促進財富管理業發展,“希望能夠提高資本流動的效率,使得新加坡能進一步在亞洲和全球資金流動之間起到樞紐作用。”
一直以來,新加坡投資基金監管框架相對落後,很多在本地進行管理的基金實際上卻設立在海外。爲了令這些資金回流及引入新資金,新加坡在年初宣布推出VCC。VCC可以設置爲單一結構,也可以設置爲具有多個子基金的傘型結構,這與目前在開曼群島和英屬維京群島等傳統離岸中心所提供的服務基本上相同。VCC結構令新加坡基金管理領域更爲完善,也爲投資者帶來便利,例如作爲股東的投資者可自由發行及贖回股份,無需經過其他股東批准,同時亦充許使用資本支付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