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爲小步在家早教原創,歡迎個人關注、轉發、分享
前段時間,孫俪發過的一條微博火了。
其實,不只是明星,孩子洗手這件事對大多數家長來說都是個難題,不愛洗手、敷衍了事、不催800遍不動彈……
尤其疫情爆發之後,“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門”是專家們一再強調的有效防護措施。
那如何讓孩子愛上洗手?養成愛洗手的好習慣呢?我們可以從告訴他們這些知識開始。
不洗手,細菌病毒能傳播多遠?
日本一個綜藝節目(《差別在哪裏》)給我們展示了“流感病毒通過接觸能傳播多遠”的實驗。
參與實驗的是一家7口人,上至80歲的奶奶,下至5歲的雙胞胎。
實驗開始,假設爸爸已經被感染,手上塗滿在黑暗環境會發光的塗料代表病菌。
經過2小時後發現,6個人裏面5個人都中招了,除了奶奶,全被感染,而且手和臉上均有塗料!
但實驗過程中只有雙胞胎接觸了爸爸,其他人並沒有直接接觸,那是怎麽被感染的呢?
原來姐姐被感染,是接觸了爸爸摸過的門把手,並且用手不斷去整理長發,塗料沾到臉上;
妹妹被感染,是通過接觸姐姐摸過的球,在用手摸臉;
媽媽被感染,是抱著雙胞胎時,孩子手直接摸到媽媽臉上;
那麽問題來了,全家爲什麽只有奶奶沒被感染?
專家解釋說,奶奶一直在水池旁洗東西,一直無意識地洗手,跟其他人比起來,跟爸爸的接觸更少。
洗手原來這麽重要!
有科學研究:
不洗手時,從指尖到胳膊肘會有2萬~1000萬個細菌,最多可存活3小時;
上完廁所後,指尖上的細菌數量會增加1倍;
潮濕時,通過手傳播的細菌比幹燥時多出1000倍。
而孩子用沒洗幹淨的手吃東西、挖鼻子、揉眼睛,很容易引起消化道、呼吸道、眼睛等疾病。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有研究:洗手時,可以預防30%的腹瀉相關疾病和50%的呼吸道感染(比如感冒或流感)。
由此可見,洗手是最有效阻斷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方式之一。關于如何正確洗手的幾件事,我們必須知道。
手“洗不對”,更容易生病
1
用盆洗?越洗越髒!
應使用流動水洗手。
很多家長喜歡讓孩子用盆洗手,甚至多人共用一盆水輪流洗,這樣只會讓孩子的小手越洗越髒!
因爲反複用盆裏的水洗手,根本達不到“洗幹淨”的程度,多人共用一盆水,手被汙染的程度就會更嚴重。
2
用濕紙巾代替洗手?
只是輔助。
出門時包裏背上濕巾成了大部分人的習慣,覺得手髒了就用濕巾擦擦,認爲這樣就可以代替洗手,還有的認爲可以消毒殺菌。
但濕巾並不一定能消毒殺菌,有些濕巾還含有丙二醇等低毒物質,長期用濕巾擦手再吃東西,丙二醇會進入腸道,存在安全隱患。
濕巾作爲手部清潔的輔助用品是沒問題的,但不能代替流動水洗手。
3
隨便沖沖就洗掉?
沒用的。
孩子洗手常糊弄,隨便在手上搓幾下泡泡就沖掉,這是沒用的。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洗手時用肥皂持續搓揉20秒,豐富的泡沫可以破壞手上攜帶大量病菌的油脂和汙垢,采用正確的方式搓洗後,再用流動水沖洗15秒以上才能達到“洗幹淨”的效果。
4
免洗洗手液更好嗎?
並不是。
免洗洗手液中的酒精只能起到消毒的效果,手上殘留的灰塵依然存在,也就是說,用了免洗洗手液,手上會有沾著酒精的灰塵罷了。
而免洗洗手液的使用也是需要一定濃度的酒精、用量充足、摩擦時間足夠長才能起到一定效果,還不能頻繁使用,會對手部造成傷害。
5
用烘幹機吹幹?
細菌增加七成。
有研究顯示:一次性紙巾可除去58%的病菌;棉質毛巾可除去45%的病菌;用烘手機後菌落數量增加近七成,還容易造成沙門氏菌和大腸杆菌通過空氣傳播,引起交叉感染。
因爲烘幹機一般吹出的是暖風,達不到高溫殺菌的目的,衛生間也比較潮濕,濕熱環境下烘幹機內更容易滋生細菌,吹手時細菌就會附著到手上造成二次汙染。
洗手後要用幹淨的毛巾或者一次性紙巾擦幹,濕哒哒的環境細菌還會繼續滋生的。
避免這些洗手誤區,那應該如何正確洗手,讓孩子愛上洗手、養成好習慣?
讓孩子愛上洗手
1
科學洗手6步法
以六步洗手法爲例:
第一步,掌心相對,手指並攏相互摩擦;
第二步,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摩擦;
第三步,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摩擦;
第四步,一只手臥另一只手大拇指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第五步,彎曲各手指關節,在另一只手掌心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第六步,指尖摩擦掌心或搓洗手腕,交換進行。
家長可以先示範,讓孩子跟學。不管在什麽時候,流動的清水+香皂都是首選的洗手方式。
要注意的是,選擇普通的香皂就行,有研究表明,抗菌類的産品在除菌方面並不比普通的香皂更好。一些傳染病專家甚至建議,通過使用抗菌香皂,實際上可以殺死正常細菌,並增加抗藥性細菌生長的機會。
PS:除了教孩子科學洗手的步驟,還要知道什麽時候需要洗手哦~
a. 吃東西之前;
b. 上廁所之後;
c. 擤鼻涕、咳嗽、或打噴嚏後;
d. 從外面回來之後(幼兒園、玩耍回來等);
e. 在觸摸了寵物之後;
f. 倒垃圾/接觸垃圾,接觸玩具後;
2
這樣做,讓孩子愛上洗手
a. 從唠唠叨叨開始
在給孩子洗手洗臉的時候,不妨做個唠叨的媽媽,讓孩子對洗手有更多的認知。
比如,“來,媽媽給你洗手,先把手弄濕,在抹上香皂搓搓搓,你看好多泡泡啊,髒東西都在泡泡裏,我們再用水把它洗掉,手就變幹淨了。聞聞你的小手,是不是香香的!”
媽媽們不要嫌麻煩,孩子在不斷的唠叨聲中,慢慢就了解了洗手的流程,理解了動作,也更能明白各種物品的用途。
b. 提供方便的條件
可以給孩子准備一個小板凳,讓孩子的手能舒服的放在水龍頭下面。有的孩子身高不夠,家長就抱著洗,孩子會感到不舒服,很容易産生逆反心理,會覺得洗手是個麻煩、難受的事。
c. 給孩子講故事
孩子都愛聽故事,在故事中會把自己當成主人公,或作爲自己學習的榜樣。可以給孩子讀關于洗手的繪本,比如《根本就不髒嘛》、《我要洗手》、《細菌不是用來分享的》、《不愛洗手的嘟嘟》等;還有的孩子愛聽兒歌,也可以用兒歌的方式,讓孩子從中了解洗手的意義。
要注意的是,父母不用特意強化細菌帶來的危害,用輕松的語氣形容小手洗完後變幹淨的快樂,讓孩子覺得洗手是個好玩的事。
d. 帶孩子玩洗手遊戲
把洗手變成一個遊戲,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打開腦洞。
比如玩一個小手和胖香皂的遊戲:小手和胖香皂是好朋友,每天都要互相擁抱好多次,而且每次擁抱,小手要給胖香皂唱兩遍“生日快樂歌”,胖香皂才能安靜的睡覺;然後胖香皂會把小手上的壞家夥們“細菌”都沾到自己身上,小手也會給胖香皂洗澡,讓“細菌們”都去到它們應該去的地方——下水道,這樣遊戲才算結束哦。
利用這些情節,可以把洗手這件事變得特別有趣。
e. 父母有耐心,孩子才有動力
孩子最開始總做不到位,衣服濕了、水濺一身等等;不要因此而斥責孩子,可以先給孩子做一遍示範,自己親自洗一遍,慢一點講給他聽,這樣孩子通過見習、實習,就能很快掌握技巧了。
對孩子一點點的進步一定要鼓勵和表揚:“這一次洗得很認真、很幹淨,真棒!”讓孩子體會到洗手是件愉快的事情。而家長也要起到榜樣作用,在該洗手的時候不含糊,這樣孩子才能有好的洗手意識。
最後,孩子洗手的問題,並不是“小事”,讓孩子愛上洗手這件事需要家長們找到適合自己娃的方式,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培養孩子愛洗手的習慣, 才不讓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有機可乘而危脅到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