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輕資産擴張是新加坡房企主要特點。“私募基金+REITs”的雙基金模式是凱德輕資産擴張的關鍵,通過私募基金孵化早期項目,成熟後向REITs注入,實現低杠杆的穩健增長。
本文是系列報告的第三篇,從發展曆程、業務模式、經營特點全方面解析輕裝上陣的新加坡龍頭房企。
摘要
1. 發展曆程:由重到輕,由開發商到基金管理人
新加坡最具代表性的房企是凱德集團,以2002年爲轉折點,其發展可以分爲兩個階段:
① 2002年前,重資産運營,角色爲開發商。公司成立初期,從事房地産開發及投資業務,債務沉重,利潤不佳。2001年有息負債率達到87%,ROA僅爲1.6%;
② 2002年後,輕資産轉型,角色晉級基金管理人。公司輕資産轉型主要通過REITs實現,凱德先後發行5只公募REITs,並開啓大規模物業收購。2002年至今資産規模增長3倍,淨負債率下降56%。
2. 業務模式:全産業鏈,兼任開發商、運營商和管理人
一是開發和自持混合經營。凱德既是傳統開發商,又是REITs的管理人負責自持物業的收購與處置,同時作爲運營商負責商業地産日常經營。2018年公司開發和自持資産2:8,收入4:6;
二是混業態經營。與美國地産運營公司只聚焦一種業態不同,凱德同時持有購物中心、寫字樓、酒店,資産規模比例爲5:3:2,收入貢獻比例爲5:2:3;
三是房地産和金融雙輪驅動。凱德同時管理5只REITs+17只私募基金,是亞太最大房地産基金管理公司。
3. 私募基金和REITs爲基石,實現輕盈擴張
雙基金運作是凱德模式的核心。私募基金和REITs配對發展,前者定位高風險高收益,後者定位低風險穩收益。早期項目由私募基金孵化,成熟後向REITs注入,形成“從進到退”的全周期投資物業成長通道。雙基金模式是“輕資産”轉型的關鍵,2001-2017年凱德總資産規模增長近3倍,資産負債率從57%降至48%,淨負債率從112%降至56%。
風險提示:各經濟體發展實際情況存在差異
正文
1 新加坡龍頭房企有哪些?
新加坡最具代表性的房企是凱德集團(Capitaland Limited)。凱德集團是亞洲最大的房地産公司之一,2000年在新加坡上市,截至2019年一季度,擁有及管理的資産總值超過4700億人民幣。集團經營的房地産業態多元,包括商業綜合體、購物中心、服務公寓、酒店、長租公寓、辦公樓、住宅等,公司同時是一家成熟資産管理公司,管理5只REITs和17只房地産私募基金。2019年集團項目分布于全球30多個國家的180多個城市,以新加坡和中國爲核心市場,並不斷開拓印尼、越南、歐洲、美國等市場。
公司目前擁有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上市的5只REITs,包括凱德商用信托(CMT)、凱德商務産業信托(CCT)、雅詩閣公寓信托(ART)、凱德商用中國信托(CRCT)、凱德商用馬來西亞信托(CMMT)。
2 新加坡龍頭房企有哪些?
2.1 2002年以前:重資産模式,角色爲開發商
(1)時代背景:房地産市場走出亞洲金融危機陰霾
1999年新加坡房地産市場從金融危機中複蘇。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給新加坡房地産市場帶來巨大沖擊,1998年末名義房價同比下跌27.2%。1999年下半年市場複蘇,1999年4季度名義房價同比反彈34.1%。伴隨市場複蘇,房企扭虧爲盈,其中由新加坡政府投資平台淡馬錫控股的兩家房企發展置業(DBS land)和百騰置地(Pidemco),1998年分別虧損1.9、3.8億新元,1999年則盈利3.3、1.1億新元。市場複蘇是兩家公司在2000年合並組建凱德集團的基石。
(2)公司戰略:整合資源、醞釀轉型
2000年百騰置地和發展置地合並組建凱德集團,控股股東爲淡馬錫。2000年7月,百騰置地與發展置地宣布合並,同時二者旗下的公寓運營商雅詩閣(Ascott)和盛捷控股(Somerset Holdings)也宣布合並。其中,百騰置地的控股股東爲淡馬錫,發展置地的控股股東爲星展銀行,實際控制人爲淡馬錫。2000年10月,凱德置地正式成立,總資産達到180億新元(約900億人民幣),成爲東南亞最大的房企。目前凱德集團的第一大股東仍爲淡馬錫,2018年末持股比例40.4%,原第二大股東星展銀行逐步退出,國際投資機構進入,目前第二大股東爲花旗銀行,持股比例14.9%。
成立初期,公司從事傳統的房地産開發和投資業務,債務沉重、利潤表現不佳。成立初期公司業務包括商業物業出租、住宅開發、服務式公寓、酒店運營等,其中住宅開發收入占比最高,2001年占61.0%,其次是商業物業出租,占比18.4%。傳統模式下公司背負沉重負債,2001年有息負債達到90.6億新元,淨負債率達87%。2001年公司利息費用達4.3億新元,對利潤産生大幅侵蝕,當年虧損2.8億新元,ROA僅1.6%。
2001年公司提出輕資産(Asset-light)轉型戰略。2001年10月成立凱德金融(CapitaLand Financial)推動轉型,當年公司醞釀發行第一只REITs凱德商用信托(CMT),但因制度環境尚不成熟,疊加公衆對REITs認可度不高,發行失敗。
2.2 2002年以後:輕資産模式,角色爲開發商+基金經理
(1)時代背景:新加坡大力發展REITs市場
1999-2002年新加坡政府通過立法奠定了REITs的法律框架。1999年,新加坡金管局頒布《新加坡房地産基金指引》;2001年,頒布《證券和期貨法》,對REITs上市作出具體規定;2002年,頒布《集合投資准則》,細化對REITs的監管。
稅收優化及監管放寬支持REITs快速發展。新加坡政府在稅收方面給予REITs大量優惠,包括避免雙重征稅、允許公積金投資REITs、國內外個人投資者持有REITs獲取的分紅免稅、外國公司在新加坡投資REITs享受優惠稅率等。此外政府逐步放寬對REITs的監管,2003年金管局將S-REITs貸款比率從25%提高到35%,獲得A評級的S-REITs負債比率最高可到60%;2005年修訂《財産信托指南》,允許REITs在持有資産時,可以擁有部分股權,而不必擁有全部股權;允許REITs從事房地産開發以及投資未完工房地産等。監管放寬給予REITs運作更大的靈活性,REITs發展大幅加快。
(2)公司戰略:發起5只公募REITs,完成輕資産轉型
2002年成功發行新加坡曆史上第一只公募REIT。2002年7月,凱德集團成功發行凱德商用信托(CMT),是新加坡資本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裏程碑。2004-2010年,公司又成功發行凱德商務産業信托、雅詩閣公寓信托、凱德置地中國信托、凱德商用馬來西亞信托。5只公募REITs構成公司成功向輕資産轉型的基礎。
公司角色變爲開發商+基金經理。公司在REITs中的角色一是物業管理人,負責商業地産的租戶管理、市場營銷、物業服務等環節,收取物業管理費;二是基金管理人,負責決定REITs資産收購和處置計劃、融資決策等,收取基金管理費。
借助REITs募集的資金,公司開啓大規模物業收購。以CMT爲例,2002-2007年共收購9項物業,包括IMM大樓、新加坡廣場、來福士城等至今仍被持有的優質物業。期間,公司資産大規模擴張,2002-2007年增長56.9%,資産負債率大幅下降,2001-2017年,資産負債率從55%下降至48%,淨負債率從112%下降至56%,輕資産轉型戰略成效顯著。
3 新加坡龍頭房企有哪些?
3.1 全産業鏈,開發和自持混合經營、房地産和金融雙輪驅動
凱德集團兼有三個角色,房地産開發商、房地産運營商、資産管理人,業務貫穿整個房地産産業鏈,表現爲三個方面:
第一,開發和自持混合經營。不同于美國模式專業細分、房地産開發和經營由獨立的公司完成,新加坡模式以混合經營爲特點。從資産分布來看,凱德集團堅持開發資産:自持資産等于20:80的配置原則,用前者博取高收益、用後者創造穿越周期的穩定現金流。2018年集團開發類資産和自持類資産分別占總資産的14.8%、82.0%,基本符合20:80的配置原則;從收入和利潤來源來看,2018年開發和自持業務分別貢獻營業收入的39%、61%,分別貢獻息稅前淨利潤的21%、79%。
第二,自持業務混業態經營。凱德集團自持物業包括購物中心、寫字樓、酒店、公寓等,不同于美國房地産運營企業只聚焦于一種業態,如西蒙地産集中持有購物中心、普洛斯集中持有工業地産。從資産分布來看,2018年公司自持物業部分資産中,購物中心、寫字樓、公寓及酒店分別占49%、32%、19%;從收入及利潤來源來看,2018年公司自持物業創造的收入中,購物中心、寫字樓、公寓和酒店分別占47%、19%、34%,分別貢獻息稅前淨利潤的62%、29%、9%。
第三,房地産和金融雙輪驅動。凱德集團不僅是一家房地産企業,也是一家資産管理公司。2018年集團旗下擁有5只REITs和17只房地産私募基金,是亞太地區最大的房地産基金管理公司。2018年末集團總資産管理規模約2400億人民幣,其中REITs占57%、房地産私募基金占43%。募集的資金多數投向了中國和新加坡,分別占48%和40%,其中投入中國的資金主要來自房地産私募基金,投入新加坡的資金主要來自REITs。
3.2 輕資産,雙基金模式輕盈擴張
“REITs+PE Funds”是凱德模式的核心。對于高風險、高收益的項目,如開發物業和培育期的商業物業,凱德主要用房地産私募基金進行投資;對于現金流穩定的成熟商業物業,凱德主要用REITs進行投資。而REITs通常對私募基金培育的項目具有優先購買權,凱德形成了“私募基金培育,再打包出售給REITs”的雙基金配對運作模式。
以CRCT及兩只配對私募基金爲例。2006年以中國零售物業爲主要資産的REITs CRCT上市,與CRCT同時成立的還有兩只私募基金CRCDF和CRCIF,作爲CRCT的儲備基金,前者向CRCT輸送相對成熟的項目,後者主要孵化早期項目,孵化完成後再出售給CRCT完成退出。
(1)私募基金:爲項目開發提供資金支持,孵化和培育商業物業。
凱德旗下的私募基金主要分爲兩類:
一是開發型私募基金,主要投資于住宅開發項目。如2003年成立的凱德置地中國住宅基金,以參與中國核心城市中高檔住宅開發爲使命,成立後收購了北京上元項目和東城項目、上海天山河畔花園、上海闵西郊林茵湖畔項目、廣州天河項目的部分股權。
二是自持型私募基金,主要投資于商業地産項目。此類基金可投資成熟物業,如2008年成立的來福士中國基金一期,成立當年即收購上海、北京、成都、甯波的來福士廣場,2009年收購廣州的來福士廣場;也可投資培育期物業,如2005年成立的凱德置地中國基金,收購甯波一處綜合性房地産開發項目,逐步培育爲甯波來福士廣場。
私募基金將項目培育成熟後,可出售給REITs完成退出。例如,北京西直門凱德廣場先由中國零售物業孵化基金收購進行孵化,再于2008年專門出售給CRCT。
私募基金的募資來源以機構投資者爲主。凱德私募基金的認購者主要是來自亞太、北美、中東和歐洲的主權財富基金、養老基金和保險公司。如2016年發起的來福士中國基金三期,25%的股份由加拿大退休金計劃投資委員會(CPPIB)認購。
(2)REITs:持有成熟期物業
REITs持有物業爲核心城市成熟的商業物業。以凱德商用中國信托(CRCT)爲例,CRCT成立于2006年,在中國的8個城市擁有11家購物中心,總可出租面積約70萬方,項目包括北京西直門凱德廣場、望京凱德廣場、凱德大峽谷和凱德雙井; 廣州搖滾廣場(51%權益);成都新南凱德廣場;上海七寶凱德廣場;武漢明珠樂園凱德廣場;鄭州凱德廣場二期;呼和浩特賽罕凱德廣場和蕪湖凱德廣場(51%權益)。截至2019年3月31日,CRCT的總資産爲31億新元,比信托上市增加了四倍。
公司擔任REITs的基金管理人和物業管理人。CRCT由凱德中國商用信托管理有限公司做基金管理人,由凱德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做物業管理人,兩家公司均爲凱德集團的全資子公司。這樣,凱德集團作爲CRCT的發起人,不僅可以擁有CRCT所持物業的一定比例權益,同時還可以通過收取基金管理費和物業管理費來獲取相應收益。
3.3 擅運營,通過物業提升計劃增厚收益
公司通過三種方式增厚投資回報率。一是內部增長,通過提高租金增加收入。凱德集團收取結構型租金,包括最低租金和超額租金兩部分,後者爲營業額的一部分,可實現和商場營業額共同增長;二是物業提升,通過改造物業最大化租金收入。過去10年公司從物業提升中獲得的收益率超過8%;三是增值收購,當投資回報率大于融資成本時,公司會收購優質項目以增厚收益。
物業提升是凱德集團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公司提出AEM計劃,通過改造物業提升資産回報率。通常的做法包括,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共區域,例如橋梁空間,並將機械和電氣區域轉換爲可租用空間;升級設施,改造立面,增加遊戲和休息區等。過去10年公司從物業提升中獲得的收益率超過8%,有時通過一系列的物業提升策略(如IMM購物中心、納福坊、Anchorpoint購物中心和碧山第8站)獲得的收益率可超10%。
以淡濱尼廣場和武吉班讓廣場的資産提升計劃爲例,2007年CMT向市區重建局發出申請並獲得批複,將淡濱尼購物中心的容積率由3.5增加至4.2。這一改造爲淡濱尼廣場增加了95,00平方米的辦公空間,項目租金回報率由5%提升至5.2%。2018年,武吉班讓廣場啓動物業提升計劃,包括更換天窗、升級自動扶梯、新建屋頂花園、擴建公共圖書館等,改造成功後將大幅增加商場的公共和休閑空間,提高租金回報率。
(來源:夏磊地産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