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財經
經過了周一的大跌,A股積壓的下跌風險得到及時釋放,從周二開始便持續企穩反彈。周二,上證指數漲1.34%、創壓板大漲4.84%;周三上午,上證綜指收複2800點關口,午盤收報2828.75點。此前北上資金已連續兩日流入,總計近250億元。
事實上,本周開盤前,國內不乏類似觀點稱——爲避免A股大跌、爲不讓“空頭”獲利,A股應該暫停開市。而在1月31日暫停交易後,2月3日A股如期開市,證監會也表示股市開市是權衡各種因素的結果。“中國准時開盤是正確的決定,3日市場流動性充裕、並無恐慌,4日A股反彈,並未聽到任何海外投資者認爲開市的做法有問題,監管者對此次沖擊的應對是非常有效的,投資者也不斷成熟。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港股停止交易了一周,但開盤後情況反而更差,因爲過度推遲更會增加市場的擔憂。”最早通過QFII投資A股的畢盛資管(APS)首席投資官王國輝于4日對記者稱,“盡管後續市場可能仍會出現波動盤整,但並無需恐慌。”
香港私募基金太盟集團(PAG Group)董事長兼CEO單偉建在接受第一財經獨家專訪時表示,周二A股的反彈顯示出中國資本市場的韌性,全球股市亦隨之走高。周一如常開市的決策,是監管思維上的一大進步,積極意義重大且鼓舞人心。他預測,短期內,中國和全球經濟增速都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疫情的影響,一旦疫情形勢得到控制,中國經濟有望實現強勢反彈。
目前,外資也整體看好A股的戰略性價值。面對市場下挫,不僅多家國內基金公司拿出“真金白金”自購公司旗下偏股基金、總金額超過16個億,外資也有所行動。據悉,亞洲價值投資機構惠理集團以不低于1億港幣的自有資金,主投方向爲A股及港股市場的中國企業。惠理基金投資董事兼中國業務總裁余小波對記者表示,經曆了多年發展,A股市場日趨成熟,也孕育了很多優秀的公司,因此將持續看好中國股市。經曆過全球及中國市場多次周期及波動,對中國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中國經濟的韌性充滿信心,中國資本市場的加速開放也給外資提供了良好的投資機遇。
如期開盤是正確決定、A股不斷成熟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外資機構人士普遍表示,此次A股如期開盤是正確的決定,有助于機構進行流動性風險管理,也使得A股得以及時釋放風險。
“A股首日的大幅下挫實則正常。”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王涵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畢竟新加坡A50指數和香港恒生指數在春節期間跌幅都超過5%,A股3日下跌只是對春節期間疫情利空因素的集中反應。而港股因爲提前反應了,當日反而收漲。“盡管目前疫情發展仍存不確定性,但全球曆次疫情後的金融市場基本都會收複跌幅,甚至轉漲。”
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Stephen S.Roach)在接受第一財經獨家專訪時一再強調,不可能通過休市來抑制潛在風險影響和投資者情緒,中國監管機構作出2月3日正常開市的決定是非常正確的。“我們(美國)不會暫停開市,從1987年‘黑色星期一’後,美國監管層就引入了熔斷機制來避免市場非理性的劇烈波動,這也是全球監管者都學到的經驗。”
荷寶(Robeco)亞太股票聯席主管及中國首席投資總監缪子美對記者稱,A股2月3日開市、不繼續延遲,有助于外資機構的組合流動性管理,也有助于夯實過去4年來海外投資者對A股逐步建立的信心。若過長推遲開市,反而會加劇市場的擔憂,投資者可能會賣出其他具有流動性的中國資産。市場短期的漲跌難以避免,長期的健康發展更值得監管層關注。此外,市場可能擔憂類似于2018年的股權質押風險,但目前A股的整體點位高于當時,風險也相對更低。
無獨有偶,王國輝對記者表示:“關注市場長期發展更爲重要,首先就要確保市場參與者自由交易,不應因恐慌、擔憂下挫而關閉市場,否則會影響市場的名譽和信用。最關鍵的是,中國需反複對投資者強調一個事實,中國基本面是健康的,疫情也終會得到控制,因此對經濟的影響是短期的。”
在他看來,鑒于有央行充裕的流動性保障,周一市場並未出現過度恐慌的情況,而是合理的買賣換倉,這一點體現了A股市場正在不斷成熟。“周一開盤後,還是有一些股票跌幅在僅5%上下,這顯示了投資者是有辨別能力的,並沒有去全盤‘投降式抛售’,此外很多股票仍在活躍交易,這本身也是一個成就。在當年的‘黑色星期一’,美國道瓊斯指數大跌21%,幾乎每一只股票在日本都沒有交易量。美股市場早前也非常投機,即使是目前投機性也不低,一個市場的機構化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中國需要做的是在每一次大波動時都做出正確的決定。”王國輝稱。
也有幾家外資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此次A股1月31日停止交易,已對海外的開放式公募基金造成一定影響,“在海外市場,認購和贖回已經開放,若出現大幅資本外流,A股無法交易,則會對基金管理人構成流動性風險。”
“國際投資者對流動性風險非常看重,不開盤是最大的流動性風險,” 資深全球宏觀交易員袁玉玮告訴記者,“近年來,經過監管層的苦心經營、與國際機構的頻繁溝通,MSCI不斷擴大A股的納入因子,促成了A股最近幾年來價值投資越來越容易、波動率越來越低,從而做到切實保護投資者,爲社保、養老基金入市、加倉營造有利的環境。”
A股企穩反彈、北上資金持續流入
作爲價值投資者,若相信市場被低估,“任何短期恐慌帶來的波動,都是巴菲特式貪婪的時機,”袁玉玮稱。事實上,早在周一市場大幅下挫時,北上資金就大幅流入近200億元,周二進一步流入50億元。
上投摩根方面對記者表示,疫情帶來的短期不確定性仍在,A股短線波動也在所難免,但不確定性造成的短線急跌往往帶來股市長期投資機會,數據也顯示,就過去全球重大疫情期間與其後股市表現來看,包括SARS、禽流感、伊波拉病毒、茲卡病毒等,若疫情爲對經濟造成巨大沖擊,恐慌高點即是買點。
資深美股交易員司徒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美國中概股走勢看,前瞻指標顯示基本疫情對美國市場的影響已經告一段落,預計上半年標普500指數有望從3200到3500的位置。2014年爆發埃博拉時,美股在同年10月的半個月間跌幅高達10%,但此後就不斷攀升、再創新高,疫情的影響是暫時的,而股市往往會提前反應疫情的拐點。若A股這周能夠平穩收陽,就大概率安全。”
“本周A股市場表現相對平穩和理性,這與2016年1月的熔斷時相比有很大區別。投資者若要有信心,必須擁有‘可預見性法則’(predictability of rules),我認爲今天投資者實際上是具備這種信心的。”王國輝稱。
之所以目前市場目前具備這種信心,也主要因爲監管層早有准備。例如應對疫情沖擊,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央行已經做了充分的准備,比如下調逆回購利率,擴大貨幣市場資金供給,增加市場流動性,後續有必要時也可能有降准、降息舉措。“對金融市場和機構而言,只要整體流動性有保障,就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王涵稱。
就中長期而言,中國仍是外資機構戰略性配置的重點市場。“很早以前,中國上市公司最受海外诟病的問題就是公司治理。曾經質地不好的股票反而被追高,但過去兩年對公司治理的程度也在不斷提升。‘妖股’雖然還是會受到炒作,但最終逐漸會被淘汰。”荷寶中國研究總監魯捷此前對記者表示,目前之所以外資持續湧入,這也源于A股的吸引力——具備超額收益、體量大、投資標的廣、與全球市場相關性非常低。在魯捷看來,隨著外資不斷流入,以及國內機構投資者占比提升,A股開始更注重基本面和價值,因此對外資的吸引力提升。
全球最大資管機構貝萊德(BlackRock)亞太區首席投資策略師龐文博(Ben Powell)近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資本市場不僅規模龐大、流動性較強,而且與其他全球資産的關聯度相對較低。早前,很多全球投資組合中並無中國資産,或占比極低,准入限制是主因,但隨著中國市場不斷開放和國際指數的納入,這些壁壘都在逐步消除。
“現在是屬于亞洲的時代,因爲亞洲在當前全球增長動力方面舉足輕重,而中國是亞洲最重要的經濟體。如果進行量化,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超過50%來自亞洲,30%左右的增長來自中國。”他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