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幾乎每一次美聯儲加息周期下,新興市場均會遭遇股債彙三殺。
本輪美聯儲加息周期伊始,由于不少新興市場經濟體吸取曆史經驗教訓,已先發制人地開啓加息周期,受到美聯儲加息的影響相對可控。然而,隨著美聯儲今年開啓激進加息模式,加息步伐加快加大,加之越來越多央行加入激進加息陣營,全球利率上升,美元走強,市場對美國和全球經濟衰退風險的擔憂加劇,種種因素作用下,新興市場資産再次遭到了國際資金的抛售。
23種主要新興市場貨幣均對美元走弱
由于美國利率上升和全球經濟衰退的雙重威脅,使交易員急于尋求美元避險,新興市場貨幣慘遭抛售。截至7月6日,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新興市場貨幣指數(MSCI Emerging Markets Currency Index)今年以來的累計跌幅擴大至4.4%,按此趨勢,或將創下2015年以來最大的年度跌幅。
菲律賓比索領跌亞洲貨幣,跌至17年來的最低水平,韓元也跌至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紐約布朗兄弟哈裏曼公司(Brown Brothers Harriman & Co.)的全球貨幣戰略主管蒂恩(Win Thin)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在當前發達市場利率較高或全球增長疲軟的環境下,新興市場勢必將受到影響。並且不論最終結果如何演變,對新興市場都不會是好消息。”
過去一個月內,由于美聯儲在最近兩次會議上將其基准利率提高了125個基點,彭博追蹤的23種主要新興市場貨幣兌美元全線走弱。目前市場預期,本月稍晚時間美聯儲將繼續加息至少75個基點。
紐約梅隆銀行(Bank of New York Mellon)駐香港的高級市場策略師魏孔沖(Wee Khoon Chong)表示,即使亞洲各國央行近期已加速貨幣緊縮的步伐,亞洲貨幣仍然脆弱,除非這些經濟體能夠提供正的實際利率。
據外媒統計,截至7月15日,泰國是亞洲各經濟體中實際利率最低的,爲-7.16%。其他經濟體方面,實際利率從低到高分別爲巴基斯坦、韓國、菲律賓、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分別爲 -6.32%、-3.75%、-2.85%、-2.11%、-0.85%和-0.55%。
除了美聯儲激進加息的影響外,對美國以及全球增速放緩的擔憂也是新興市場貨幣疲軟的原因。根據外媒最新預測,不斷惡化的消費者情緒和不斷上升的利率使美國明年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增加到38%。新加坡Skandinaviska Enskilda Banken AB的亞洲戰略主管維克蒂諾(Eugenia Victorino)直言:“這種(擔憂經濟衰退的)大環境對新興市場不是很寬容,只有全球增長前景的改善才能轉變目前投資者轉向美元避險的市場情緒,而這種改善可能要到明年才會出現。”
710億美元撤出亞洲股市
美元對新興市場貨幣持續升值的影響還外溢到了股市上。即使在經濟情況相對較好的亞洲地區,美元對亞洲貨幣的全面走高也使得亞洲股票錄得大量資金外流。
追蹤亞洲一攬子貨幣的彭博-摩根大通亞洲美元指數(Bloomberg JPMorgan Asia Dollar Index)今年迄今已下跌6%,有望創下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年度跌幅。由于股市和彙市的密切聯系,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MSCI Asia ex-Japan Index)年初至今累計跌幅達20%,外國投資者從中國以外的新興亞洲股市中撤出了710億美元資金,這一資金流出規模已經達到2021全年流出量的兩倍。
總部位于紐約的對沖基金Ironhold Capital的首席投資官辛哈(Siddharth Singhai)稱,“國際投資者非常易變,他們往往會對全球各市場快進快出。有時,不需要太多時間,國際資本外流的涓涓細流就會演變成滔滔洪水。”
分區域來看,由于全球債券收益率上升疊加經濟衰退的影響正在損害股市估值和需求前景,韓國等以科技爲主、依賴出口的亞洲經濟體的股市尤其脆弱。韓國綜合股價指數(KOSPI)是今年亞洲地區表現最差的股市之一,外國投資者淨賣出了總計500億美元的韓國公司股票。在辛哈看來,不僅僅是韓國等出口依賴型經濟體,即使對于那些出口依賴性較低的亞洲經濟體,疲軟的本幣也惡化了國家和企業的資産負債表和利潤率,因爲不論是這些經濟體還是其本國企業都面臨著更高的美元計價債務。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之一,由于上半年大宗商品飙升和美元走強令其面臨不斷擴大的經常賬戶和財政赤字,印度盧比跌至曆史新低。同時,全球利率上升、增長放緩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也推動投資者撤離風險較高的印度股市。
高盛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印度股市的資金流出規模爲63億美元,創下疫情暴發以來的最大單月流出額,也是印度股市連續第九個月錄得淨外資流出。自去年10月以來,外國投資者更是抛售了創紀錄的330億美元規模的印度股票,相當于印度股市市值的1%。此前,在疫情期間,印度股市的表現一直優于其他亞洲地區的股市,此輪抛售令其喪失了這種優勢。今年迄今,印度Nifty 50指數和標普Sensex基准指數(S&P Sensex)均下跌逾9%。
高盛的亞太股票策略師庫爾(Sunil Koul)稱:“印度創紀錄的海外抛售,部分源于國際資金從印度流向中國/東盟,部分源于在全球金融形勢趨緊、美元走強和增長放緩的擔憂下,投資者普遍存在一種去風險的投資心態。”
除韓國和印度外,泰國央行的放任態度導致泰铢暴跌,令泰铢淪爲今年新興市場貨幣跌幅最大的貨幣之一。而泰铢進一步的疲軟可能會威脅到泰國股市今年的彈性。
在板塊方面,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中的10個板塊今年均錄得虧損。辛哈稱,由于亞洲的基礎設施、房屋建造和建築類股對利率的敏感性,它們將受到美元走強的更大影響。而法巴銀行去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參考過去十年亞洲貨幣貶值時期內的板塊表現,印度IT股、韓國醫療保健股和馬來西亞能源股的表現一直較好。
安本投資的亞洲股市投資總監克裏斯蒂娜·翁(Christina Woon)則稱,“從資金流動和人氣的角度來看,由于本幣對美元貶值,亞洲股市在短期內往往表現不佳。但投資者仍可以找到一些受益者,比如那些海外敞口較小、更專注于國內的企業個股,這些股票受到美元走強的沖擊較小。”
叩響違約前奏?
不僅僅股市和彙市,斯裏蘭卡近期的債務違約再次引發了投資者對更多新興市場經濟體將陷入主權債務困境的擔憂。根據外媒數據,自今年年初以來,包括烏克蘭、阿根廷和巴基斯坦在內的至少6個新興市場國家的10年期外幣債券收益率已躍升逾10個百分點。更有甚者,至少有12個新興市場經濟體的主權債收益率目前已飙升至令其債務壓力加劇的水平。收益率飙升的背後正是資金大幅撤離新興市場經濟體債券。摩根大通的數據顯示,國際投資者今年已從新興市場債券中撤離520億美元。
複興資本(Renaissance Capital)的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羅伯遜(Charlie Robertson)稱:“看到如此規模的債券價格暴跌,真是令人震驚。今年的這輪抛售規模是我25年來見過的最大抛售之一。”他分析稱,俄烏沖突升級導致糧食和燃料價格飙升,給許多依賴進口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帶來了毀滅性的社會和財政後果。雖然一些石油出口國,特別是海灣地區的石油出口國從價格上漲中受益,但這些國家的收益也部分或全部被疫情相關的破壞所抵消。
更重要的是,他表示,爲了遏制不斷飙升的通貨膨脹,美聯儲隨後采取的更“鷹派”的加息舉措導致了美元快速走強,給新興市場經濟體帶來了進一步的壓力。新興市場經濟體必須償還以美元計價的債務,緊縮的金融條件無疑會損害那些原本財政壓力原本就大的新興經濟體。“新興市場本就不喜歡美聯儲加息,更不喜歡美聯儲在美元本來就在走強時加息。事實上,我們近30年來從未見過這樣的加息。這對需要資金的新興市場經濟體而言,是個雪上加霜的壞消息。”他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裏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近期也警示稱,“對于處于或接近債務困境的經濟體來說,形勢越來越嚴峻,其中包括30%的新興市場國家和60%的低收入國家。”
不過,盡管至少有12個新興市場經濟體的主權債收益率已飙升至令其債務壓力加劇的水平,即違約概率很高,但分析師表示,實際的違約和債務重組還需要根據每個經濟體自身情況來看。許多大型新興經濟體目前的財政和貨幣狀況比過去要好,使它們能夠更好地承受眼下的一系列沖擊。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首席新興市場經濟學家傑克遜(William Jackson)就稱:“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財政壓力很大。但關于違約的可能性,我們必須逐案考察各個國家。”
東方彙理的新興市場債務高級投資經理勞(Esther Law)也表示,新興經濟體債券市場的壓力並不能完全被視爲違約迫在眉睫的信號,主要還是一種市場情緒,體現出投資者對通脹、美國衰退、俄烏沖突造成的混亂和供應短缺的擔憂。不過,她也承認,“一旦這種情緒以及由其導致的大規模抛售持續下去,顯然會增加這些經濟體的資金成本,並反噬它們的償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