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獨角獸公司Grab在美國剛上市就受到了各界矚目。
圍繞它身上的資本光環有很多,這個東南亞網約車兼外賣巨頭通過SPAC與Altimeter Growth Corp的合並登陸納斯達克,不僅創下了繼“東南亞小騰訊”Sea之後的東南亞企業在美上市發行規模的記錄,也是目前全球最大規模的SPAC合並交易。
圖片來源:官網
不過高光之余,首日的表現還是出現了起伏,在大漲超20%後便開始下跌,收盤大跌21%,目前市值336.7億美元。
Grab目前被認爲是東南亞的潛力科技黑馬,雖然以網約車、外賣業務出名,但它的野心並不小,想要成爲一個“萬能應用”,不過它選擇的這條道路並不是一馬平川的,在競爭威脅下,自我突破面臨挑戰。
1
左手打車,右手外賣
每一家有意思的公司離不開創始人的耕耘。Grab的創始人是陳炳耀(Anthony Tan),這個創始人本身的經曆就披著光環。
80後的他祖籍福建安溪,出生于馬來西亞,他的曾祖父白手起家建立了陳唱國際集團,這家當地的知名上市公司,是日産和雷諾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總代理。從小在父親、哥哥們的影響下,他便擔起了作爲家族繼承者的重擔,隨後去哈佛商學院深造獲得了MBA學位。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聯合創始人陳慧玲,幾番交談下,兩人對出租車app産生了興趣,事實上,陳炳耀的曾祖父年輕時就是一名出租車司機,同時,當時在當地坐出租車並不安全,整個利益體系也較爲混亂,亟待規整,想要讓乘客和司機獲得雙贏,就需要一汪活水去改變困局,從市場潛力來說,東南亞地區的出租車成長空間是有的。
更爲重要的是,不能忽視移動互聯網所謂的化腐朽爲神奇的力量,可以改變出行市場。
東南亞地區雖然占地不大,但有11個國家,因地理、文化等較爲分散,呈現多樣化分化,移動互聯網相對滲透不高,其間可發掘的潛力還是受到看好,存在優先發展機會。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5年間,東南亞地區6個核心互聯網經濟體(即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的GMV預計將實現兩位數的增長。
圖片來源:網絡
這時候,率先嘗試“吃螃蟹”的人通常會有好運。
如此一來,兩人便興致勃勃地寫了一份商業計劃,在校內創業比賽中得了獎。作爲契機,兩人決意創業,2012年推出了Grab前身——MyTeksi應用,隨後改名GrabTaxi,,2016年最終確定了Grab這個名字。
圖片來源:網絡
起初,這個創業藍圖並沒有受到“一路綠燈”的待遇,陳炳耀的父親並不看好,好在他得到了母親的支出和資助,起步還算順利。
圖片來源:招股書
首先,Grab在效率、安全上花了不少功夫,采取一口價的計價方式,同時推出了共享車程、實時跟蹤乘車人等功能,盡可能將乘車信息透明化,此外,還允許乘客通過現金支付車費。
圖片來源:招股書
當然,最拉好感的操作是Grab聚焦本土化,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域的消費需求與偏好去調整業務形式,例如,在泰國推出 GRAB Tuktuks,越南推出GRAB Bike,在印尼雅加達、越南胡志明市推行摩托車出租的服務,接了不少地氣。
圖片來源:網絡
在Grab不斷壯大之時,它迎來了一個熟悉的對手—Uber,不過由于對當地研究沒有吃透等原因,Uber還是敗下陣來,最終將東南亞業務賣給 Grab,換取了27.5%的股份。
收購Uber在東南亞的業務後,Grab在出行市場的地位得到鞏固,進而萌生了發展新業務的想法。Uber有Uber Eats,它也想搞個GrabFood,通過與食品配送提供商合作,再加上Uber既有的經驗加成,生意做得有聲有色。
圖片來源:網絡
尤其在疫情期間,雖然出行受限,但對食品配送的需求與日俱增,司機有活幹,也便利了用戶,公開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Grab出行業務收入8800萬美元,同比下降26%,調整後EBITDA爲6400萬美元,同比下降26%,且GMV 5.29億美元,同比下降30% ;而Grab的外賣、配送業務GMV達到23億美元,同比增長63%;收入4900萬美元,同比增長58%,調整後EBITDA爲-2200萬美元,同比增加100萬美元。
2
數字支付是重頭戲
上述兩項業務雖說是Grab的招牌,但卻不是其最大的亮點。Grab的目光顯然落在了新的戰場——金融科技領域上,提供數字支付服務。
公開消息顯示,在東南亞,每10個人中就有6個人沒有銀行賬戶,或者銀行賬戶不足。利用數字支付不僅利于提升服務體驗,也可以降低交易成本,關鍵還是連接各項業務的重要紐帶,可以建立高競爭壁壘,預計東南亞地區網約車、外賣和電子支付的總潛在市場規模在2025年超過1800億美元,其中,2020年至2025年期間,電子錢包的使用量將激增311%。
圖片來源:招股書
看,金子在向人招手,掘金人已經動起來了。
2017年Grab推出了數字支付服務GrabPay,從僅支付打車費、再到支持第三方商家,其使用地域範圍不斷擴容,上到打車支付,下到食品配送、轉賬、在線購物等,確實有支付寶內味兒了。
除此之外,GrabPay還在新加坡提供“Pay Late”,允許客戶在月底支付Grab服務費用,而無需承擔額外費用。同時,開始提供貸款和保險服務。
圖片來源:招股書
目前,Grab已獲得了一系列金融服務牌照,包括在六個地區市場(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的支付許可證,且在2020年Grab和新加坡電信SingTel組成的財團獲得了新加坡頒發的全業務數字銀行(DFB)牌照,可經營業務範圍包括針對個人的開戶、存款、信用卡和儲蓄卡服務,也可開展對公業務,利于後續業務的擴張。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Grab金融服務總支付額 (Pre-InterCo) 達到 31 億美元,同比增長 44%,收入1400萬美元,同比增長11%,調整後EBITDA爲-7600萬美元,而2020 年第三季度爲-5800百萬美元。與此同時,與去年相比,通過 Grab Financial Group産品(如 GrabPay)交易的GMV百分比從58.5% 增至69.9%。
看到了Grab展現出來的業務張力,資本的橄榄枝絡繹不絕,融資陣容閃著金光,軟銀、阿裏、滴滴、韓國現代、豐田汽車、微軟創投、貝萊德、凱雷投資、老虎環球、高瓴等齊齊現身。
這其中,軟銀可謂是對其十分“寵溺”,從2014年參與D輪融資後,往後基本每一輪大額投資都有它的身影,目前,軟銀累計持股Grab 18.6%,是Grab最大的股東。此外,Uber持股14.3%;滴滴持股7.5%;豐田汽車持股5.9%。
從小小的打車應用,再到如今多棲發展的變色龍,Grab已然蛻變,也許距離它想成爲的“超級應用”會越來越近。
Grab 目前在東南亞超過400個城市運營,覆蓋吃、出行、支付等領域,爲1.87億用戶提供網約車、訂購食品或雜貨、移動支付、保險等服務。
3
畫的餅還不“頂餓”?
Grab想做個The Everday Everthing App。
的確,目前它的業務模式像是“滴滴+美團+螞蟻金服”,故事很振奮人心,業務增量也存在積極預期,公開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Grab的GMV約爲40.38億美元,同比增長32%,創出新高;每交易用戶的GMV從2020年同期的128美元增至183美元,同比上漲43%。
看到了想象空間,投資人接踵而來,紛紛加碼也是意料之中,高估值也是自然。
但是,我們不能忽略,縱然Grab畫的餅很誘人,但確實很燒錢,目前它還在虧損。
今年三季度,受到越南嚴格的新冠封鎖政策影響,Grab實現營收1.57億美元,同比下降9%;淨虧損達到9.88億美元,而去年同期虧損6.21億美元,同比下降59%;經調整EBITDA爲-2.12億美元,上年同期的經調整EBITDA爲-1.28億美元。
其中,而“叫車+送餐”業務因疫情反複存在不穩性,Grab分外看重的GrabPay雖然已頗具存在感,但目前它的吸金能力並不強。
或許這也就是其首日收跌的一個原因,業務很吸引人,但不確定性也無法忽視。
更何況,目前賽道上競爭者層出不窮,追著Grab打,也算是壓力山大。
整體上,當地另一獨角獸Gojek在業務上與Grab存在不少重合之處,前者起初切入印尼市場,主攻摩的出租,隨後開始多業務發展,後與電商平台Tokopedia合並成立GoTo,覆蓋出行服務、快遞及短途配送服務、移動支付等,也獲得了騰訊、谷歌、淡馬錫等的投資。
圖片來源:網絡
無獨有偶,“東南亞小騰訊”Sea這家小巨頭也開始來搶食品配送、金融科技的蛋糕,尤其是金融服務方面,Sea也已獲得了新加坡全數字銀行牌照,目前開展了SeaMoney數字金融服務業務。
對于Grab來說,他們都算是勁敵,在一定程度上Grab還是得更聚焦服務,發掘並擴展業務邊界的潛力。
4
結語
原先提到東南亞,人們慣常只是當度假勝地來看,殊不知,在近年的活躍下,其間的科技潛力已經蓬勃噴湧,一個黃金的新發展機遇展露在世人面前。
Grab的上市以及背後的估值高光,證明了東南亞創投的活力,不過想要成爲萬能app不是一句話的事,初見成效,但前路漫漫,仍有荊棘,真正拔得頭籌還需要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