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國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00500)近日宣布,公司與全球知名汽車廠商寶馬公司正在動力電池及相關材料、充電樁等領域探討合作機會。作爲國內化工行業龍頭企業,中化國際牽手寶馬拓展新能源業務,僅僅是公司當前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合作案例之一。中化國際總經理劉紅生表示,近年來中化國際正以“科技創新”爲驅動力,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産業”列爲三大戰略方向,通過“深改”總動員,加快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大創新激勵,促進業務快速發展和戰略落地。
化工央企奏響“深改”號
中化國際是世界500強公司中化集團的二級公司,也是中化集團核心主業“創新型精細化工業務”的承擔者。1998年12月,中化國際的前身“中化國際貿易股份有限公司”脫胎于中國中化集團橡膠、塑料、化工品和儲運業務,並于次年12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中化國際上市後,爲貼近石化市場和主要客戶,2001年7月進行戰略南移,總部遷到上海浦東,努力從外貿代理型企業向具有市場營銷能力和穩定盈利能力的化工品綜合服務商轉變。
自上市以來,中化國際在化工領域展開了一系列投資並購,如2003年收購孟山都在中國的酰胺類農藥業務,2004年到2006年間收購海南橡膠、版納橡膠兩家加工企業,2007年收購江山股份28%股份和馬來西亞歐馬橡膠工廠,2008年收購新加坡上市公司GMG GLOBAL LTD的51%股權,2013年收購江蘇聖奧化學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收購新加坡上市公司Halcyon Agri(合盛)的控股權等,逐步擴大企業在全球化工行業的業務布局和市場地位。
全球化工市場增速近年來逐漸放緩。貝恩公司報告指出,中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場,全球化工行業約一半的增量來自中國,而且未來中國市場對特種化學品和大宗化學品需求仍將不斷提升。
面對市場形勢變化,2017年4月中化國際明確了“打造創新型精細化工企業”的戰略目標,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産業”列爲三大戰略方向,並不斷加大新業務投入力度。2017年7月,中化國際甯夏锂電池材料項目開工建設,正式進入锂電池材料行業;2018年8月,中化國際與駿盛電池、博郡汽車簽署投資合作意向協議,將業務範圍拓展至三元锂電池産品的研發和應用、新能源汽車、智慧出行、充電服務等領域;2019年10月,中化國際年産22萬支反滲透膜項目在甯波象山開工,這也是中化國際新戰略布局上的又一重要舉措。
在加大業務投資布局的同時,爲鼓勵員工創新,促進業務快速發展和戰略落地,2018年9月,中化國際發布了“深化改革”總綱領,劉紅生站上講台發起“深改”總動員,向員工宣發包含戰略再聚焦、業務進退組合、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大創新激勵、改革考核評價機制等九項改革舉措。劉紅生當時表示,中化國際深化改革的目標是全面轉型爲科技驅動的創新型公司,産業發展目標是實現“100億利潤、1000億市值、若幹獨角獸企業。”
“目前全球石化行業中,國內精細化工、新材料的自存度很差,高度依賴進口。中化國際目標就是瞄准世界一流技術,瞄准世界有巨大潛力的産業,從全球調集資源,進行技術破壁,同時調動全員創新創業激情,破除體制障礙,鼓勵創新。”劉紅生稱。
激勵機制改革 激發創新活力
激勵機制改革是中化國際“深改”關鍵組成部分。今年年初,中化國際“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在公司董事會上通過,該計劃旨在向262名公司高管和核心骨幹授予5916萬股限制性股票,占公司股本總額的2.18%。這是中化國際在激勵機制改革上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公司上市20年來在股權激勵上的首次突破。
“這是中化國際上市20年來的第一次,這次股權激勵覆蓋面也比較廣,我們希望通過這次股權激勵計劃,把核心員工和公司發展統一起來,進一步調動大家積極性,在未來打造千億市值的公司。”劉紅生向記者表示。
據劉紅生介紹,爲支持科技驅動的精細化工企業建設戰略,促進業務快速發展,中化國際近年來從短期、現金型的激勵入手,逐步向中長期、股權型激勵探索,已經形成了“立體”、“多元”層次豐富的激勵體系。公司激勵重點主要圍繞現有“業務成長”和“科技、創新項目發展”兩個方向進行設計。
其中,2017年中化國際推行了“GPS”獎勵計劃(利潤增長分享獎),如果公司利潤高于上年和過去三年平均值,可基于利潤的增長額提取一定比例,分享給作出貢獻的核心骨幹員工;2018年,中化國際開展了核心崗位“二級市場股票增持”計劃;2019年,設計、實施了上市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搭建核心骨幹員工與公司發展的長期利益綁定機制。
除此之外,在科技與創新激勵方面,爲成功轉型爲科技驅動的精細化工企業,中化國際急需在這些領域建立有科技含量的産品,培育有成長性的創新業務,爲此中化國際設置了創新激勵基金,計劃三年內投入2億元獎金,用于獎勵科技和創新項目的裏程碑達成和産業化成果。公司還開展科技企業崗位分紅和項目分紅,並積極探索科技人員持股。
中化國際相關負責人介紹,依托新的激勵體制,中化國際下屬揚農集團2.5-二氯苯胺項目、雙氧水法環氧氯丙烷等一批項目先後獲重大項目獎勵。中化國際農化事業部成功開發新型殺螨劑9625/産品品牌名爲“寶卓”,取得顯著經濟效益,按照約定的項目收益分享比例,兩年來項目團隊累計享受收益分享獎金約2000萬元。
“目前,中化國際多元化的激勵體系已經建立,並且已在多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劉紅生表示,一是形成了公司與核心員工的利益綁定機制,營造了員工分享公司收益的機制,員工敬業度顯著提高;二是通過各項激勵機制的實施,中化國際的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2018-2019年底累計申請發明專利351件,有效增強了公司競爭力,儲備了新的利潤增長點。
“讓ESG成爲公司發展的基因”
對化工企業來說,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能力建設同樣至關重要。6月5日,中化國際在“世界環境日”發布了《中化國際2019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報告顯示,中化國際2019年在“綠色發展”理念指導下,在環境指標管理方面成效顯著。
據報告披露數據,2019年中化國際環保總投入達5.56億元,各項能源使用量與排放指標同比明顯下降。與2018年同期相比,工業能源消耗量減少4.57萬噸標准煤,電力使用量減少182萬千瓦時,天然氣使用量減少3.45萬立方米,蒸汽消耗量減少62.9萬噸,節約工業用水194.76萬噸,氮氧化物排放量減少280噸,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102噸,廢水排放量減少42.2萬噸。
中化國際方面表示,公司從2018年起將可持續發展上升到戰略高度進行頂層設計,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並全面升級可持續發展管理體系。在戰略規劃上,企業將環境和社會因素納入考量範圍,從源頭上設計規劃可持續的綠色産業鏈。例如,公司在規劃新能源業務時,提前從源頭上考慮整個産業鏈的可持續性,不僅布局上遊锂電材料生産和中遊锂電池産品生産項目,同時也規劃推進下遊電池的回收項目等。
2020年2月24日,中化國際董事會審議通過議案,決定在公司董事會設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旨在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加強在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方面的管理能力,提升可持續發展水平。
“中化國際是中國最大的化工企業之一,堅定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之一,也是中國化工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劉紅生表示,2020年公司將借助中國證監會建立上市公司ESG報告制度的契機,完善ESG治理框架,提升董事會參與度,同時將ESG融入公司日常經營中,成爲公司發展的基因,促進公司進一步轉變增長方式,推動綠色業務創新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