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僑領黃作明 (1909-1987),澄海澄城人。出生于泰國,8歲時回國讀書,15歲重回曼谷學習泰文、英語,任職于李坤記火砻、乾盛米行。奮力謀求發展,先後創同益泰有限公司、國際米業貿易公司及工廠、銀行等。事業蒸蒸日上,成爲當時泰國華僑米業巨子,泰國政府糧食貿易政策決策人。被當選爲泰國出口米委員會主席、米糧委員會主席、泰國黃氏宗親會名譽主席等職。他一生熱心社會公益,蟬聯泰國中華總商會主席一職共10屆,有20年之久。爲旅泰僑胞辦了很多好事,僅爲僑胞辦執照就達4800多宗,深受僑胞稱頌。泰皇因其對泰國經濟建
設、泰中友誼作出重大貢獻,先後頒賜勳章8次。
華僑教育家黃麗松 揭陽漁湖人。1920年出生于汕頭市。1938年獲得香港政府獎學金,進香港大學攻讀理科。香港淪陷後,回國任教于連縣真光中學、廣西大學。1944年獲英國牛津大學羅特斯托基金研究獎學金,赴英深造。先後獲牛津大學哲學博士、理科博士和香港大學榮譽理科博士等學位。先後任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員、新加坡馬來西亞大學教授、吉隆坡馬來西亞大學校長、新加坡南洋大學校長和香港大學首任華人校長等職。曾在英國皇家化學會、倫敦化學會和美國有機化學等學報發表論文共50篇。專著有中、英文版的《遊離基化學概論》。先後被選爲英國皇家化學會、國際文理學院等院士稱號。他還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兼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汕頭大學一、二屆校董會副主席。
台灣實業家黃周旋 原籍惠來縣。父黃紫東,曾在潮州、饒平任職,母邱氏,潮州人。黃周旋1926年出生于潮州。抗日戰爭暴發後,黃周旋在蔣經國“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下,參加青年軍,任《青年軍報》記者。在滇緬前線,經常背著裝有鋼板的無線電發報機奔走于戰場。後隨孫立人部隊到台灣。退伍後從事建築業,先後在台北建成僑福新村、金融大廈等多項建築工程,以設計新穎獨特、管理完善著稱。後到香港發展,任香港僑福集團董事長。企業不單在香港立定腳跟,而且還延伸到世界50個國家和地區。20世紀80年代初,爲在大陸的改革開放中投資,他挖空心思,建成占地1.8萬平方米、共8座的陽明山莊,被兩岸三地推爲“傑作”。黃周旋積極投資祖國大陸的經濟建設,其主要業績有:
1.參予對上海虹口、楊浦兩個區的舊城改造,畫積達70公頃,共300多棟樓房20多條商業街。上層住宅,下層商用,大部分低價內銷,以解決幾十萬人的居住問題。還在浦東建陽明山莊,占地3萬多平方米,共11棟大樓,最高101層。以及制衣、建材、貿易等投資。
2.在廣西北海市建煉油廠,總投資10億美元,他獨占七成,已于1994年動工,第一期建成年産600萬噸的煉油廠,第二期將達1千萬噸。
3.對深圳的投資:計劃在深圳機場附近建設占地23萬平方米的展覽中心(包括兩個展覽館和一個名牌展覽館),五星級飯店等,總投資40億港元。
4.在東北沈陽、撫順和重慶等地的投資和多次贈款捐物救災扶貧、興學助教等社會福利事業。且每次捐贈都要求不要傳媒報道留名。
黃周旋身居海外,心系桑梓,對自己的生身之地有深厚感情。祖國大陸剛實行改革開放,他即向惠來捐款助學,又在三饒設立“黃紫東福利基金會”,首次捐款600萬元。後又多次慷慨解囊:捐款2300萬元改建三饒至浮濱公路;爲三饒兩間中學兩間小學和醫院捐建教師宿舍、教室、教學樓、門診大樓及修橋造路等。據不完全統計,他對家鄉的捐贈達5千萬元。他因自己多次到潮汕卻沒時間前往三饒看望鄉親而惋惜,多次派親屬代爲前往訪問親朋舊故,並送錢送物,情真意切。故鄉鄉親都說黃周旋“對三饒有無限眷戀”。
華僑實業家黃紀達 馬來西亞建築業巨子。揭西縣馬頭村人,1927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亞,後轉赴新加坡尋求發展。1960年再遷馬來西亞,與其弟合創聯成建築公司,從此奠定發展房地産業基礎。由于經營得法,事業發展迅速。至20世紀肋年代,已擁有金融、工業企業、建築、保險、酒店和購物中心等20多家大公司,並被稱爲“屋王”。黃紀達富而不驕,本著錢財“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宗旨,凡對社會有益的各項教育、福利事業,莫不慷慨解囊,受到各界好評,先後被馬來西亞政府封爲“太平紳士”、“拿督’’等榮譽勳銜。他還積極爲僑胞服務,擔任30多個各種僑團組織的會長、主席、名譽會長、顧問等職務。他雖出生國外,但情系桑梓,赤子之心不變,熱心于家鄉河婆的文化教育事業和福利事業,多次對家鄉捐資。獨資捐建可容2000學子就讀的頗具現代化規模的河婆紀達中學,並出資設立“黃紀達獎學金”,獎勵學業優秀的家鄉學生。還多次爲家鄉的
學校、報刊、文化、以及其它慈善事業慷慨損資。在其家鄉,黃紀達被譽爲僑胞及宗族“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