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批“嬰兒潮”一代邁入65歲,65歲及以上公民占我國人口的比率正在上升,並且比前一個10年增長得更快。
加甘希望日後能多和年輕一代交流,掌握科技。他說:“過去我們都是用蠻力來克服挑戰,辛苦但磨煉了意志力。如今年輕人懂得用網絡,事半功倍。我覺得大家應該更深入地交流和學習,畢竟所有人身上都有可學之處。”
加甘八年前開始參與各種體育和社區義工活動,積極與他人分享知識和技能。(受訪者提供)
根據人口簡報,65歲及以上公民占總人口的比率,已從2012年的11.1%增至今年的18.4%。到2030年,約四分之一的公民(23.8%),年齡將在65歲及以上。
林添丁先是抗拒,但很快就跟中心的大夥兒打成一片,還經常鼓勵其他朋友前來。他說:“大家聚在中心一起活動聊天,時間也過得比較快。”
74歲的林添丁在妻子過世後獨自居住,三個子女雖會上門探望,但他多數時間一個人在家,情緒時好時壞。蒙福關愛(Montfort Care)的義工因此鼓勵他到住家附近的馬林百列快樂中心活動。
截至今年6月,每一名65歲及以上的公民,有3.3名年齡介于20歲至64歲的公民一起供養。這個老年供養比例(old-age support ratio)在2012年是5.9名,預計在2030年將進一步跌至2.4名。
今年68歲的加甘(Velappakuty Gagan)就是一例。自小熱愛體育的他,60歲時決定退休,投身社區體育義工活動。之後的八年,他先後擔任東南亞運動會、亞細安殘疾人運動會、新加坡馬拉松賽等多項本地和國際賽事的志願工作者。他也是一名心肺複蘇術訓練員,致力于提高體育安全。
對加甘而言,92歲的母親是他最大的動力。八年前他考慮提早退休時,母親鼓勵他勇敢踏出第一步。“她說,只要你可以讓自己、家人和社區受益,我支持你追求熱忱。”
80歲及以上的公民自2012年以來,也增加七成以上。公民人口的年齡中位數今年6月達到42.8歲。
然而,面對人口老齡化,我國社會有兩個利好因素。新加坡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治理與經濟部門主管余國安受訪時說,一是法定退休年齡和重新雇傭年齡將分別調高至65歲和70歲,可讓更多年長員工繼續留在勞動隊伍。二是我國年長人士的受教育程度一代比一代高,只要保持健康,65歲之後仍能保有生産力,可從事全職、兼職工作或以其他方式貢獻。
人口協會會長:須打造更多原地養老社區
總理公署屬下國家人口及人才署星期二(9月27日)公布的《2022年人口簡報》指出,我國人口正迅速老齡化,不僅生育率低,預期壽命也更長。
“嬰兒潮”指的是1946年至1964年出生的人,目前介于58歲至76歲。
新加坡人口協會會長楊李唯君教授受訪時說,我國下來也須打造更多能讓年長人士原地養老的社區。“我們須讓每個人盡可能保持健康——吃得好,鍛煉身體,與家庭和社區保持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