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行的一篇題爲《關于我國人口轉型的認識和應對之策》,帶來了強烈的反響:
而帶來最大反響的地方,並非是其主題相關的內容,而是一句“東南亞國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
文科生太多到底會不會造成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確實有太多的爭論。但是,我想指出的是,不是所有的東南亞國家,都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確實,大多數東南亞國家的經濟模式以農産品輸出、勞務輸出和低端制造業、旅遊業爲主,基本沒有理工科大學生的“用武之地”,你在這些國家也找不到一所理工科實力強勁的大學出來。
然而,有那麽一個東南亞國家,雖然很小,但是卻成功地邁過了“中等收入陷阱”,成爲了不折不扣的東南亞、乃至全球熱帶地區的唯一發達國家:
新加坡地標之一金沙酒店
新加坡。
首先看看統計數據:
按照新加坡總人口561萬來計算,2018年新加坡人均GDP突破了6萬美元,達到6.4萬美元。而同期美國人均GDP爲6.2萬美元,日本人均GDP爲3.93萬美元,新加坡厲害了,人均GDP超過美國、日本。同時,韓國人均GDP在2018年突破3萬美元,新加坡人均GDP更是達到了韓國的2倍。
瑞士GDP總量超過7000億美元,人均GDP高達8.3萬美元;瑞典GDP總量爲5500多億美元,人均GDP爲5.4萬美元;丹麥GDP總量3500多億美元,人均GDP超過6萬美元。可以發現,新加坡人均GDP低于瑞士,高于瑞典,和丹麥相近。
(來源:簡易財經)
東南亞唯一邁過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新加坡,近三十多年在人才培養政策上,有什麽特點呢?
新加坡政府一個重要的培養計劃,就是對外國年輕學生提供全額獎學金來新加坡讀書(SM1、SM2和SM3計劃),並簽訂協議,要求在畢業後長期留在新加坡工作(現在應該是6年),否則按嚴重違約處理。
而這個全獎項目在對于他國年輕學生的生源選取上有什麽特點呢?
只招收理工科學生!
中國的學生就是這個新加坡政府全獎招生的第一大生源來源國,相信各位不少朋友或者子女也有參與到這個項目中的,或至少知曉這個項目。
筆者上的初中,直到初三畢業的時候才知道,學校已經有3個人拿著全額獎學金去了新加坡了,後來多方打聽,才知道,那個就是新加坡的SM1全獎招生項目。
筆者自己高中讀的理科班,在高二那年,班上有幾個同學“神秘兮兮”地參加了一個測試,等測試完了,才知道,那個就是新加坡的SM2全獎招生項目。
大學筆者也上的工科專業,大一軍訓那會兒,又有幾個同學“神秘兮兮”地請了半天的假去參加了一個考試,等他們考完後,才知道,那個就是新加坡的SM3全獎招生項目。
接觸過這個項目的人應該有了解,新加坡的全獎計劃招生,有嚴格的協議要簽訂:如果違約離開新加坡,要交一大筆全額賠償金給新加坡政府。實際上,這個項目就是爲是要爲新加坡自己培養新公民的,而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只給理工科學生提供這個政府全額獎學金。
筆者自己也爲兩次錯過這個機會懊惱不已(尤其高中那次),但有幸在碩士申請到了新加坡的那兩所大學之一的一個大型工科學院(School of xxx and xxx Engineering),自費去讀了。
一進去,觀察了所在的工科學院的學生國籍構成,發現我自己的這個學院的學生中的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很少,和我一樣的中國學生第一多,印度學生第二多,馬來西亞學生第三多,其他國家和新加坡的本地學生零零散散的幾個。
那麽,新加坡本地人都去哪些專業了?
答:商學院最多,然後是法學院和文學院,再次是傳媒藝術學院。
而對于這些文科爲主的學院,首先新加坡SM全獎留學項目對這些專業不予提供;其次這些專業的學費也高于工科專業不少;最重要的,它們對留學生的招生指標也很有限。
當然,如果你是帶資入場的商科、文科留學生,新加坡還是絕對歡迎的,也絕對有滿足你讀書和生活需求的相應服務的,比如那兩所大學之一的商學院教學樓都不准其他專業的人進入,時不時就有各種跨國公司的實習安排過來供該學院獨享。
現在回頭再看,新加坡的這一個招收外國留學生的政府獎學金政策真的是用的精妙,新加坡政府自己當然知道理工科讀的苦,本土學生大多不願意讀,但國家要維持發達水平、要進一步發展,那怎麽辦?從國外招收理工科學生來!想直接來的,選拔後給全獎,並簽訂協議;本科畢業才想來的,也提供一個學費優惠計劃(bond),只對理工科專業提供,條件也是畢業後必須服務新加坡若幹年。中國的理工科學生的寒窗苦讀素質,再加上文化相近,當然就是最優選的一個生源國;馬來西亞(華人學生爲主)、印度,也有此種特性。
當年新加坡之所以成爲發達國家,確實主要靠的是新加坡本土人的努力和李光耀正確的規劃領導,大規模提供SM全獎項目是成爲發達國家以後的事情;但是,新加坡還能維持始終是發達國家並還在多方位的發展(金融和實體,而亞洲另外一個自由港已經丟掉了實體),成爲新加坡永居或者新公民的外國理工科留學生的絕對功不可沒。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該文的這個論點確實是有意義的。
總結:新加坡本地人也更傾向于讀商科文科而非理工科,但是,新加坡政府有意識地通過只給他國的理工科留學生全額獎學金並簽訂留坡協議,來保持本國的文科生/理科生比例平衡,不至于像其他東南亞國家那樣面對文科生比例過高的情況缺乏有效的控制辦法。
諸位可以思考下,如果香港30年前就也開始像新加坡這樣用全額獎學金項目,從大陸大範圍的招收優秀的理工科學生並簽訂協議讓他們留在那裏工作,而不是僅僅只在那幾年用全額獎學金掐尖那幾個狀元,香港的今天會不會成爲亞洲金融和科技的雙料中心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