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來源于“港口圈”,作者港口圈何曉路
時隔兩年後,DNV與Menon Economics再度聯合推出《全球海運城市排名》(2022年版),此間世界已天翻地覆。疫情暴發兩年後,我們仍然飽受新冠流行之苦,多個國家和城市封城封國,對貿易、旅行造成嚴重影響。船舶堵在港口,海員困在船上,貨物延遲司空見慣,集裝箱價格一路飙升。但如果考慮到新冠疫情的破壞性影響,世界經濟出人意料的運行良好。
除了疫情之外,第二個關鍵因素是氣候危機。盡管全球變暖由來已久,但海運界的態度發生了巨變。船東、租客和貨主以及金融業者都在爲一個低碳甚至零碳的未來作准備。我們預計10-15年內,零碳燃料將迅速投入使用。因此,引領綠色轉型的海運城市將在排名榜中領先。
當今世界,各個致力于發展海運業的城市都在招攬最好的海運公司、初創企業與相關人才,這場競賽的贏家將是世界領先的港口城市。《全球海運城市排名》(2022年版)將說明哪些城市有最好的軟硬件與人才,使得海運業得以蓬勃發展。與以往一樣,本期報告包括5大分項指數——船隊中心、海事金融與法律、海事技術、港口與物流、吸引力與競爭力。每個指數都有一套全面的主客觀指標體系,其中主觀指標由全球各地的企業高管(船東與經理)的看法與評估組成。本報告召集了280名專家,50%來自亞洲,25%來自歐洲,其余25%來自美洲、中東和非洲。
報告期間,綜合排名前5的港口依次是新加坡、鹿特丹、倫敦、上海和東京,3個位于亞洲,2個位于歐洲。綜合來看,新加坡仍然獨占鳌頭,在所有指數中都保持著競爭力。但從各大指數的分項排名來看,格局已變。新加坡在吸引力與競爭力、海洋技術方面仍然名列第一,但在船隊中心、港口與物流方面分別輸給了雅典和上海,在海事金融與法律方面,則從第5降到了第8。
綜合排名第2的鹿特丹盡管在船隊方面排名第10,而且在各個分項中都沒有排到第一,但鹿特丹在大多數指數中排名都很高。倫敦的綜合排名從第5升到第3,但由于紐約在海事與金融方面超過倫敦,倫敦在任何分項排名中也都沒拿到冠軍。一直位列綜合排名榜單前5的香港掉出了行列,在海事金融與法律方面從第4位降到第7位。難兄難弟漢堡的綜合排名也降到了第9位,只在船隊排名中排到了第5。紐約在海事與金融方面排名第1,倫敦、東京、奧斯陸、上海緊隨其後。在海洋技術方面,新加坡排名第1,奧斯陸(挪威)和釜山分列2、3名,海運業正處于數字化轉型的邊緣,業內專家將新加坡、奧斯陸、上海和哥本哈根選爲對轉型准備最充分的城市。上海超越了鹿特丹、香港和新加坡,在港口與物流方面排名第1。
展望未來五年,《全球海運城市排名》(2022年版)預測,新加坡將繼續保持其領頭羊的地位,而上海的排位將不斷上升,成爲全球第二重要的海運城市。歐洲城市之間的競爭仍未落幕,倫敦、奧斯陸和鹿特丹是這場區域競賽的主要競爭者,而漢堡和雅典自2019年以來已經失去了地位。在中東、印度和非洲地區,迪拜領跑一衆港口,由于2022年版海運報告中對迪拜和阿布紮比單獨排名(兩大城市都屬于阿聯酋),所以迪拜只排行第12。但專家們預計,隨著迪拜重要性的增長,5年之後,迪拜將在與香港、漢堡、哥本哈根等城市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排名第6。
港口圈(ID:gangkouquan)認爲,無論是海運城市排名、港口城市排名,還是航運中心排名,各大榜單的公信力都會受到各種質疑,DNV與Menon Economics聯合出品的《全球海運城市排名》(2022年版)也不例外。但我們可以從這些榜單中找到一些公認的趨勢,一是吞吐量大小只是指標之一,而數字化與低碳化越發成爲衡量一個頂尖港口的重要標准,新加坡在各方面卓有建樹,無論誰來評判,新加坡都是全球第一大港口城市。
二是海運中心的分布呈現出兩個特點,第一點是西衰東盛,全球前5大海運城市中亞洲有三大港口上榜,亞洲、中東的港口無論是港口與物流、船隊建設,還是海洋技術發展都在趕超歐美,上海正是在這三方面位居前列,在綜合排名中位居第四。第二點是海運城市的富集與分流,就富集而言,全球港口多如繁星,但具備全球影響力的城市屈指可數,今日的一些航運中心的功能將逐漸集中到少數城市上,上海當仁不讓,迪拜也會後來居上;就分流而言,入圍綜合榜單前5的港口已經有了明顯的分界線,如倫敦的功能是提供航運配套服務,而上海和鹿特丹則是區域內貨物的集散地,誰有軟實力,誰有硬功夫,顯而易見。
三是我們最爲關注的上海與香港的排位問題,涉及到了玄之又玄的吸引力與競爭力,香港的綜合排名下跌,上海無法更進一步,都與此有關。香港在此分項上勉強排到第10,上海則在15名開外,我們可以批評DNV與MenonEconomics聯合出品的這一報告不夠客觀,一笑以置之。但這一指標包括營商環境、腐敗透明度、貿易政策等多方面,直接化作一問,作爲海運行業高管,你是否願意將公司總部遷到這一城市?這個問題,不僅僅需要港口人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