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航運資源高度集聚、航運服務功能健全、航運市場環境優良、現代物流服務高效,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
那麽,今年,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這一階段性目標是否已經實現?讓我們從數據和國際評價兩個方面,評估一下。
數據顯示基本建成
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是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提出的,當時以建設國際樞紐港爲重點,同時探索發展高端航運服務業。自《意見》出台後,上海在對標國際知名的航運中心時就意識到,僅僅有國際樞紐港的集裝箱吞吐量還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國際航運中心,航運要素的高度集聚,特別是高端航運服務要素的集聚,是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標志之一。
爲此,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開始實施發展國際樞紐港和推動高端航運服務業集聚“雙輪驅動”的發展模式,共同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
截至2019年底,上海港在國際上已成爲集裝箱航線最多、航班最密、覆蓋面最廣的港口,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連續十年保持世界首位,2019年達4330.3萬標准箱。上海2020年集裝箱水水轉運量將會突破50%,國際樞紐港地位愈發凸顯。特別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港區四期集裝箱自動化碼頭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
再看長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論證,到2010年完成三期的整治,航道水深達到-12.5米,爲外高橋集裝箱碼頭承擔超過上海集裝箱吞吐量一半的業績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相對起步較晚的上海郵輪産業經過這些年的建設成績斐然,吳淞郵輪港和位于北外灘的國際客運中心形成了上海郵輪的組合型母港,通過多年郵輪母港設施建設以及郵輪旅遊的市場培育,目前郵輪客流量已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四。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已經成爲中國大陸乃至世界海空樞紐地位雙雙名列前茅的國際樞紐型城市。
再看航運服務業的發展情況。衆多國際知名機構或者全球性航運企業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聚焦上海。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亞洲海事技術合作中心、亞洲船級社協會等一批國際性(全國性)航運功能性機構雲集上海;全球十大船舶管理機構中的6家、國際船級社協會正式成員中的10家、全球排名前百位班輪公司中的39家、全球排名前五的郵輪企業等都在上海設立了區域總部或分支機構。特別是我國最大也是全球最大的航運企業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將其總部落戶在上海,目前其綜合運力規模排名世界第一,旗下集裝箱船隊運力世界第三,能源運輸船隊運力世界第一,船員管理規模世界第一。
在高端航運服務業發展方面,上海目前共有包括11家航運保險營運中心在內的57家財産保險公司和3家再保險公司,船貨險保費收入的市場份額僅次于倫敦和新加坡位列第三。上海航運交易所在全球首創的集裝箱運價指數已經在全球航運界樹立了不可替代的影響力,成爲世界航運市場的三大指數之一;在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FMC)運價備案所統計的挂鈎協議中,與上海航交所指數挂鈎的協議比例占他們所接收的挂鈎合約的78%,這充分體現了該指數的國際影響力。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借助上海海事大學學科和人才優勢,在國內外航運領域影響力不斷攀升。研究中心倡議成立的“全球航運智庫聯盟”秘書處常設上海,19家成員單位遍布包括非洲在內的全球各洲;研究中心編制的“中國航運景氣指數”已被國際航運業界廣泛引用。
在海事法律和仲裁方面,上海的海事相關律所及合夥人數量排名全球第四,海事仲裁案件數占全國71.4%。在本土高端航運服務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一大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性高端航運服務機構雲集上海,目前,上海已經呈現出萬商雲集,産業成鏈的航運要素高度集聚的繁榮景象。
航運文化是現代航運中心不可或缺的重要體現,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具有特色的組成部分。2008年上海海事大學主體搬遷臨港新校區,成爲全球校園面積最大,專業學科門類最齊全的航海類院校,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提供了人才支撐。2010年建成開館的全球最大的中國(上海)航海博物館在臨港地區落成,成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重要的文化標志。
這些年來,在國家以及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上海以改革精神不斷探索,營商環境得到不斷優化。特別是2013年上海率先成立自由貿易試驗區,之後爲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成立了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和特殊綜合保稅區,將改革開放步入深水區。在航運領域出台了一些列改革開放政策,發布了涉及航運領域的負面清單,不斷改善口岸環境,率先打造單一窗口,口岸服務效率明顯提高,口岸成本顯著下降,這一顯著變化已獲得了貿易界和航運界的高度評價。
從以上這些數據和事實足以證明,無論從海空樞紐所承擔的貨物和人員吞吐量,還是在全球具有較高份額的航運服務業務量,以及衆多國際組織和企業雲集上海,都印證了全球航運資源已大量地集聚上海並在這裏進行配置,這正是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所確定的目標要求。
國際地位逐年上升
全球最權威的航運國際性組織——聯合國世界海事組織秘書長林基澤認爲,無論從硬件還是軟件看,上海都已經成爲世界級的航運中心。根據他的觀點,不是“基本建成”,而是“已經建成”。
此前,國際上對航運中心的評價並不多,但從2014年開始,由全球航運界著名機構波羅的海航運交易所與我國中央級媒體新華社共同編制了“新華社·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從該指數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連續幾年逐年提升排名,從第7位上升到今年的第3位,緊隨倫敦、新加坡,進入全球航運中心的前三甲。
再看一個國外機構——挪威航運咨詢機構MENON(梅農)和挪威船級社(DNV.GL)聯合發布的“世界領先海事之都(2017)”報告,該報告所提的“海事之都”從其指標內涵看就是我們所稱的航運中心。在這個排名中,上海位列新加坡、漢堡、奧斯陸之後,排在第四名(排在倫敦、香港之前),這份報告在國際航運界也有較大影響。
從這些世界權威的評價中我們可以看到,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已經得到國際航運界的公認。因此,《意見》確定的“基本建成”這一階段性目標顯然已經達成。
按上述這些國際機構的評價,目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已經不止是我們一般對“基本建成”概念的理解程度了,而是非常接近于“建成”的“基本建成”。當然,“基本建成”,那怕非常接近于“建成”,還是要看到上海與倫敦、新加坡之間的差距,甚至在不少方面與中國香港的航運中心也存在差距。因此,如何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從“基本建成”到“完全建成”,這恰恰是我們目前特別需要思考的。
換道超越引領發展
在充分肯定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基本建成這一階段性目標實現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要真正建成全球領先的國際航運中心還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政府和航運業界萬萬不可松懈。爲此,我們應認真對標國際上領先的航運中心,研究預判未來航運中心發展趨勢,緊緊抓住上海航運發展的自身特色,努力彌補不可或缺的短板,盡早爲下一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謀劃發展之路。
第一,抓住數字航運發展契機,實現航運中心換道超越。
按照《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發展目標,至2035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在《交通強國建設綱要》與《關于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導意見》等文件中,對航運中心建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爲此,結合上海“五個中心”建設以及打造全球卓越城市的發展目標,未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目標可以考慮港口生産智能化、航運物流高效化、航運服務精准化、航運要素數字化,全面建成全球卓越的智慧綠色引領的國際航運中心。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的階段性,前一階段,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主要采取跟隨型的發展路徑,認真學習國際著名航運中心的發展之路,而未來,航運中心建設應從跟隨型發展思路向換道超越型的發展思路轉變。如何換道?數字化時代爲我們提供了超越發展的可能。總體而言,在航運數字化方面,全球各航運中心發展的差距並不大,各自都在積極探索,而中國這些年來在數字經濟方面發展迅速,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正在不斷地運用于航運業,這將促使航運中心從傳統的實體航運中心發展模式向實體+虛擬的數字航運中心轉型。爲此,未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要緊緊抓住這一契機,以數字航運爲引領,通過數字化實現跨區域的航運服務功能的全球輻射,實現從航運要素集聚型向航運要素輻射型轉變,使上海真正成爲具有全球引領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
第二,保持港口集裝箱吞吐量較高水平,爲航運要素集聚提供物流基礎。
倫敦通過兩百多年的航運發展,已經沉澱了大量航運産業,特別是高端航運服務業,這些高端航運服務依托于航運物流而産生,但又不容易因航運物流的遷移而轉移。而上海由于航運中心建設的曆史較短,在短時間內仍然需要依托航運物流來吸引航運全要素,特別是高端航運服務要素的集聚。我們看到新加坡規劃建設大士港,未來能力將達到6500萬標准箱,這些說明航運中心建設需要有集裝箱物流量的支撐。在航運中心形成過程中,各種航運服務要素的集聚主要是爲了服務于航運物流量,較高的航運物流量將引導附加值更高的航運要素的集聚。因此,在一定時期,上海港還是需要保持集裝箱吞吐量在較高的水平。
第三,不斷優化上海港集疏運體系,促進港城融合發展。
加快優化上海港口集疏運體系,進一步提升水水中轉的比重,積極發展小內河的集疏運通道,特別是花大力氣發展海鐵聯運,嚴格控制並逐步減少公路集裝箱運輸在集疏運中的比重。做到既要保持上海集裝箱物流量在一個較高水平上,又不會對上海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産生負面影響。優化港口的集疏運體系是今後航運中心建設的一大難點和重點。
第四,發揮上海特色優勢,吸引全球高端航運服務集聚。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仍然需要積極吸引全球性的航運功能性機構集聚上海。通過多年努力,一批全球知名的航運服務機構和功能性機構在上海已形成集聚的態勢,但應該注意到目前一些業界調查顯示,全球航運界知名機構在亞洲首選地往往還是新加坡。時至今日,在上海發生的不少高端航運服務業務仍然被選擇在倫敦或者新加坡處理。因此,發揮好上海依托我國經濟強大的優勢,有所爲有所不爲,根據上海特點確定重點發展的航運服務業,做大做強諸如航運金融保險、航運經紀交易、航運仲裁法律、航運咨詢信息等高端服務業,大力推進全球性和全國性的航運功能性機構集聚上海,特別是大力支持對傳統航運服務業的數字化轉型。
第五,借力自貿新片區和特殊綜保區制度創新,進一步推進航運業對外開放。
在上海設立的特殊綜保區在實現“一線放開,二線高效安全管住”的制度設計上已建立起很好的架構,這對上海未來比肩全球領先的航運中心創造了制度條件,力爭突破上海航運産業發展中的制度性約束將是下一步重要而又艱巨的任務。從國際對標中我們明顯感到,航運發展的軟環境是國際航運中心發展的重要因素,爲此,我們要充分借助于國家給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和特殊綜合保稅區制度創新的契機,認真提出科學合理的制度設計,不斷縮小與新加坡、中國香港在這方面的差距,爲航運中心建設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
上海要建成全球領先的國際航運中心還任重道遠,但是,我們已經具備了很好的基礎,我們要緊緊依托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借助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有利條件,在努力打造三長角世界級港口群的過程中,實現全面建成全球領先的國際航運中心的這一目標。
(作者系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秘書長、上海海事大學教授)
信息來源:中國水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