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房地産市場迎來大變局,上一次的房地産市場改革是1998年的商品化,更傾向于香港的樓市方向,中房地産市場迎來了大爆發,如同當年的香港一樣,出現了空前的繁榮。
房地産市場對于國內的經濟推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過度地發展房地産市場,最終帶來的副作用同樣的明顯。
進一步的使得房地産市場走向健康的道路,2021年在共同富裕的目標引導下,房住不炒住有所居,成爲了新時代房地産主要的目標。
8月31號住建部召開了“努力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爲題的新聞發布會,其中涉及到了衆多的熱點。
十四五期間將以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爲重點,進一步的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努力實現全民住有所居;
對于新市民青年買不起,租不好房的現實問題,要下決心下力氣進行解決;
持續完善房地産長效機制,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促使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未來房地産的炒房現象將會進一步的得到大力管制:
2016年9月份就已經提出了房住不炒,2021年將會更大力度地對于房住不炒,進行全方面的實施,讓炒房者無處遁形。
房地産市場已經出現了大規模的變量,專家預測目前國內的房子夠30億人居住了,根據2017年西南財經大學統計出來的數據,我國的房屋空置率已經達到了22%,空置套數高達6,000萬套,近幾年的房屋成交面積一直都處于高位,相信空置率又上升到了另外一個層面。
如此之多的房子還是滿足不了國內的房地産市場最關鍵的原因是國內的住房結構存在非常大的矛盾。兩方面原因導致整個矛盾的急劇加大
1、大城市吸引了大量的人員流入到城市裏面發展,根據相關的數據統計,目前國內的人員主要流向于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以及各個省會,剩下的城市更多的都是處于流出的狀態,最終導致了人口大量的集中,對于城市的房源需求量出現了直線式的上升。
物以稀爲貴,現在是求大于供的狀態,最終導致房屋的價格也出現了快速的高攀,大城市的房屋價格往往都是最先出現上漲,然後帶動周邊的房屋價格上漲,最後才波及全國範圍內的。
大城市的房産有著先天性的優勢所在,最終導致不少的人群買房最主要的原因是用于投資用途。
2、眼看房屋的價格變得越來越高,在一線城市工作,買不起房的人就會傾向一二線城市,二線城市買不起房的人就會傾向三線城市,更多的人直接回老家購買房子。
以前三四五線的房地産市場,每當春節前後、節假日前後,都會出現一波購房的高峰期,沒有別的原因,正是大城市打拼的人他們有空了回家看房子,順便就定下來。
用數據大家都顯示有房子,但是三四五線城市的房子,更多只是擺設物,一年只居住幾天而已,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
在大城市不要說購買房子,現在不少的年輕人面對租房的壓力都已經頂不住了,爲了解決住房問題,未來將會采用政府市場,租售並舉的新局面。
過去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是共同面向房地産市場,商品房對比保障性住房最大的天然優勢,落戶、金融、醫療、教育、交易,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地進行建設。
未來商品房的整體建設力度將會逐步的被削弱,最重要的目標是要建設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共有産權房、保障性住房。等各類型的房源推出市場,我們可以統一理解爲就是爲了解決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難問題,中等收入人群希望擁有一套房子那麽可以購買共有産權房,保障性住房低收入人群,想要居住環境好選擇租賃住房。
保障性住房是屬于新加坡模式,保障性租房是屬于德國模式,未來這兩個模式並合在一起,走出一個不一樣的道路。
各大城市將會陸續地推出共有産權房,5折買房的機會來了。
北京、廣州、東莞都已經推出共有産權房,這類房産可以享受最大的好處就是所有的權益如同商品房一般。
最關鍵的因素是房屋的價格僅爲商品房價格的一半,業主占據一半的産權,當地政府也會占據一半的産權,等居住到一定的年限之後,可以根據市場價或者是一定的折率購買剩余的産權然後變成商品房。
有産權房是有一定的政策約束的,比如無房或者高學曆家庭才可以購買;5年或者10年時間內不得進行上市交易,只能轉讓回代持機構;5年或者10年時間之後可以購買,剩余的産權變成商品房。
保障性住房也稱爲安居房,在香港被稱爲“公屋”,主要面向于低收入家庭或者是高學曆人才的保障性房。
保障性住房相當于政府以低價出讓土地,最終導致房屋建出來的價格也會是低價出售,根據相關的數據顯示住房一般僅爲周邊商品房價格的50%~60%,但是每年供應的套數只是數以千計,根本滿足不了龐大的市場需求,在十四五規劃中,將要大量的建設保障性住房更進一步地解決大城市住房難的問題。
每座城市對于保障性住房的申請條件都不一樣,有部分城市要求本市戶籍或者是5年以上的社保,我姑姑在廣州等了8年時間,終于申請一套保障性住房,自己的居住體驗當然是沒有商品房好,最起碼能解決住房問題,還可以享受同樣的公共化資源。
保障性租房,包含了公租房長租、公寓集體用地建設的房、企業建設房,在過去租房只能在指定的土地上進行建設,整體的政策有所放松,把所有的土地都盤活起來。
農村集體土地、城市中村集體土地、産業園限制的辦公室、旅館、廠房、倉庫、研究教育等非居住存量房都可以進一步的改變成租賃住房。甚至是在企業內部建設大量的保障性住房産業園配套中,同樣也是可以建設這類型的房源。
對于這類房子,不少地方政府都會給出稅費減免,金融政策支持等各方面的政策來推動。
今年4月,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印發《廣東省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試點工作方案》,在原先廣州、深圳全國試點的基礎上,新增珠海、東莞、佛山爲省級試點。
在廣東的試點城市中,廣州也率先抛出了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建設目標。廣州提出,“十四五”期間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60萬套,約占住房供應總量的45%。
而據《廣東省住房發展“十四五”規劃》《廣東省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計劃“十四五”期間籌集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74.05萬套/間,其中2021-2023年全省新增籌建51.2萬套/間,2021年籌建22.2萬套/間。
可能每個人都能買得起商品房,也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分配得到公租房或者是安居房保障性租房是很大的程度解決各年齡段的租房難問題,根據2021年貝殼研究院統計出來的數據,目前我國租房人群高達2億人,其中在大城市想要實現整租比,基本上月收入要達到1.8萬元以上才敢整租。
未來整個住房的體系上會得到很好的改變,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打擊城中村亂擡價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