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控作爲一種具有雙刃性的科技,它充斥在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一方面,人們抵觸它的存在;而另一方面,人們又極度依賴于它的存在,其發揮的社會作用就在于監督和記錄。
例如:
用于實時檢測車速,記錄違規車輛的監控
用于記錄後廚烹饪過程,讓食客吃得放心的監控
用于觀察室內動向,對突發狀況做出應急處理的監控
這三類監控雖然功能相似,但背後折射的人倫價值是截然不同的。
第一類是社會責任層面的,在這類場景下,監控的使用和開放是不成文的一種規定。
第二類是自我展宣層面的,監控在這裏成爲一種主動行爲,它沒有義務向公衆開放,但是開放的目的是爲了吸引關注與認可,表達的恰恰就是一種態度和誠意。
第三類是監督防患層面的,這一類場景也是最爲複雜的,矛盾的點在于,監控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從不同當事人的角度上來說是互不兼容的,所以容易引發一系列有關信任與隱私的爭論。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就是托育園裏的監控應不應該對家長開放?顯然,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人認爲開放監控是一家園所對家長最好的保證與園所服務的延伸,而有的人則認爲強制要求開放監控會對正常的教學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幹擾。
掌通家園作爲校園監控系統的鼻祖,在成立之處,幫助了一批“螞蟻園”甚至農村園。監控一方面解決了安全和監督的問題,另一方面也爲“留守兒童”的父母提供了“看見”孩子的機會。如今掌通已經成長爲學前兒童成長家園互動的平台。
圖片:掌通家園陽光課堂
我們從2019托育元年走來,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尤其是托育機構的合規性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園所堅持向家長開放監控,爲服務的質量做雙重保障。有的園所是全部開放;有的園所只開放部分區域的監控,或者限制觀看時長和賬號權限;有的園所甚至會按需收費,家長如果想看可以自己付費。
一直到現在,爲什麽托育園的監控開放問題還是讓人如此擰巴,說到底還是托育園的教育性質和以孩子爲主體的服務環境導致的。所以本期深洞察我們分別采訪了成都暖房子托育負責人Nina老師、新加坡公立幼兒園Toddler班(18-36個月,學步兒)老師小宇宙以及熱心的家長們,讓他們從各自的角度出發,說說園所開放監控到底對他們而言意味著什麽。
黑格爾說:“存在即合理”,所以在正式開始討論之前,小編需要特別提醒幾點:
1. 托育園是需要有監控的,根據國家衛健委《托育機構管理規範(試行)》的要求,托育園需要設置監控體系,24小時設防,嬰幼兒生活和活動區域全覆蓋,且監控錄像需要保存不少于90天。
2. 觀點是用來表達的,無論你的看法如何,請持包容態度,學會換位思考;
3.托育研究員不支持或代表任何一方的觀點,本次討論的主要目的是交換心聲。
▌觀點1: 新概念就要有新要求
托育對許多家長來說是一個相對生疏的養育概念,他們可能知道什麽是幼兒園,但是不一定知道什麽是托育園。暖房子是做真托育的,也是內地首家招收一歲以下寶寶的托育園,年齡越小的孩子家長肯定越不放心,所以前期的消費者教育就需要做到位。開放監控除了能讓家長緩解分離焦慮,還能讓照料過程可視化,借此來普及托育概念,提高托育接受度。
既然行業是新的,行業的標准最好也是就高不就低的,如果能做好,就不害怕質疑,坦然面對質疑,積極應對,也是促使我們不斷進步的動力。這不是惡性競爭,也不是大家所說的“內卷”那麽嚴重。對待0-3歲這個我們眼中“最柔軟的群體”,我們的要求應該是沒有最高只有更高,不斷提升托育照護標准,讓整個行業共進,這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圖片:Nina老師(右1)
▌觀點2: 是對老師和孩子最好的保護
暖房子的logo是一個透明的房子,透明卻依然溫暖,這一直是我們的宗旨。這個“透明”當然不單純指園所的一切可以一覽無余,而是一種毫無保留的,真誠的愛。我們的老師在對待孩子和家長的時候都是如此,所以對家長開放監控是我們整個團隊的共識。目的不只是爲了保護孩子,也爲了保護好我們的老師。我認爲,監控不該是用來妄加揣測,而是用來讓事事有交代的。
舉兩個真實的例子:
情境一:監控拍到一個孩子在座位上搖頭晃腦,老師一直沒有前來制止和開導。
情境二:監控拍到一個孩子午睡起來正在和老師說話,老師背對著他在幫另外一個小孩穿褲子,始終沒有回頭。
情境一的家長認爲孩子可能情緒不穩定或身體不舒服,指責老師爲什麽不處理。事後經過證實才知道原來當時老師正在播放一首音樂律動,孩子只是跟著律動在搖頭晃腦。
情境二的家長認爲自己的孩子在最需要老師的時候被忽視,最後詢問孩子才知道當時老師正在一邊給另一個孩子穿褲子的同時用語言在回應他的求助,只是鏡頭沒有拍到老師說話的臉。
(監控是沒有聲音的,這點也算是個無法避免的“Bug”了)
雖然都是一些很小的事情,但是足以動搖老師的情緒。試想一下,當老師在被所有家長審視的同時換來的卻不是一份諒解與感謝,老師心裏會作何感想。所以爲了能讓老師能有足夠的心力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園所必須要給老師足夠的安全感。雖然監控有時會産生誤會,但恰恰也是監控才能化解誤會,把話說開。老師的付出也會因此被深刻記住,兩者不沖突,因爲監控畫面裏同樣也記錄著老師對孩子的細心呵護,老師也因此收獲了許多家長的感謝。
圖片:暖房子托育的老師與家長
▌觀點3: 腦補不如看見
我自己也是媽媽,所以我太了解看不見不滿1歲或2歲的寶寶的時候那種焦慮和自己無法照顧的愧疚感了。比看見不好的更可怕的往往是什麽都看不見。其實就和人本能害怕未知的東西是一樣的,有些家長如果看不見孩子,他們的焦慮會變本加厲。我們開放攝像頭的初衷也不是爲了讓家長形成依賴,相反的,我們就是爲了讓他們去克服這道心理障礙,只有看到了,而且看到一切安好,他們才舍得放下手中的手機。
事實也證明了,家長要的不過是個安心:2017年,也就是在開放監控的第一年裏,我們的監控觀看率達到30%左右,而且大部分是家中的老人在看,觀看總時長有的甚至超過大半天。到2020年底,觀看率直線下降到11.93%,觀看時長也都在20分鍾以內,堅持看到底的更多是長輩,女孩子家長的觀看率會普遍高于男孩子。由此可見,家長的分離焦慮得到了有效緩解,信任關系也逐漸建立,慢慢的監控也就變得可有可無了。
圖片:暖房子老師團
▌觀點4: 分寸是重要的
要說開放監控完全沒有危害那也是不太有說服力的,只是如何使用和管治是個分寸之間的事。相關的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是必要的。我們的監控記錄是儲存在中心主機的,有專門的行政管理人員來運營和維護。對于家長端用戶我們也是禁止回放、截屏傳播的,家長一次只能登陸一個賬號。育兒顧問還會對家長進行觀看指導,做一個基本的視頻解讀,讓他們學會合理捕捉畫面信息。
監控我們還是會繼續開,除非有無法規避的客觀原因。但是隨著家長對園所的了解逐漸深入,對行業的態度逐漸開放,我們未來也會考慮不斷改進優化,比如:設備的更新叠代、調整觀看時間和頻率等方式。現在也有家長和我們溝通時表示,度過了分離焦慮期後,自己幾乎不看監控,哪怕監控關掉對自己影響也不大,這也是我們很欣慰的一點。
圖片:暖房子托育園教室
▌觀點1: 有死角就有漏洞
站在老師的角度,“監控”這個叫法首先我不太能接受,我更希望能叫它“CCTV”(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閉路電視),至少我在新加坡沒有聽過有人叫它“監控”。雖然在中國有許多法律都有規定說要CCTV無死角覆蓋,但是要做到真正無死角也是很難的,非公共區域例如幼兒衛生間就不可以安裝監控。看監控的家長往往是對老師的教學工作存疑的,因爲完全相信老師的家長也不會看監控。所以哪怕是一個小小死角都會成爲彼此之間的裂痕,對于老師和家長來說是個雙向損耗的事情。
圖片:新加坡Toddler班老師小宇宙
▌觀點2: 別人孩子的隱私誰在乎
新加坡是一個非常重視個人隱私的國家,每個幼兒入園都會和學校簽訂隱私保護協定,老師入園不僅要簽保護學校及幼兒隱私協定,還要進行PDPA(個人信息保護法案)的學習。這裏我想強調的並不只是家長自己孩子的隱私,而是別人家孩子的隱私。現在很多家長沒有兒童隱私的意識,當看到孩子在玩耍,忍不住用手機拍了照片上傳到社交平台上,卻沒有想過那些被動出鏡的孩子們被曝光是否有經過他們家長的同意。所以在新加坡,就算在園內拍照都是不允許的,更別說看監控了。曾經就有家長因爲通過監控看到一個行爲異常的孩子而反對該孩子與自己家孩子同班,甚至要求這名兒童轉班。當然我們沒權去幹預這個家長的決定,但是我只是想各位家長換位思考一下,如果這個特殊的孩子是你自己的孩子,你就不會心痛嗎?他就沒有和別人享受同等教育的權利嗎?他們也許不會表達,但我們應該把每一個孩子當作獨立的人來看,尊重孩子的權利和隱私。
圖片:新加坡PDPA安全法
▌觀點3: 信任的關系是一切的基礎
愛不是憑空捏造的,孩子和老師從一開始也是陌生人,所以與其用監控防著老師不如主動讓孩子和老師建立良好的關系。監控和家長的過分介入都會阻礙老師專注于正常教學活動的發揮,給老師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以及衆多不必要的麻煩。都說只有被愛才能愛人,教師是神聖的職業但老師也不是聖人。所以希望家長們可以給老師和孩子一些尊重,我們只有在獲得足夠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後,才能更好地釋放自己的能量,給孩子帶去更多的愛。
家長都希望把最好的給孩子,所以關于愛的程度與標准也會不一樣,有的家長甚至會從監控裏計較爲什麽自己的孩子只吃了一塊西瓜而其他孩子是兩塊。如果所有事情都要如此巨細,那麽糾紛就是無止盡的。退一萬步講,要相信自己的選擇,相信老師是專業的。可能當下就是因爲老師知道孩子有些咳嗽,少吃一塊西瓜不一定就是壞事。
▌觀點4:治標不治本
監控下能看見的老師就是放心的好老師嗎?能實時監控的幼兒園就是安全的嗎?我持保留意見。如今越來越多的園所,把可以時刻看監控作爲一種招生手段來迎合家長。但是並沒有從實處解決安全和焦慮問題。不可否認的是,監控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是相對滯後的,監控更多時候只適用于事後的回調,所以爲安全環境未雨綢缪是關鍵。園所應該做更多實際的行動來讓家長安心。
就拿我們園所來說,爲了凡事有證據有流程,園所明確要求任何時候,同一個空間中即使只有一位幼兒也必須有兩位老師同時在場,除了工作協同外還可以互相監督,這種人性的“監控”方式也許對老師來說更容易接受。不僅如此,因爲學校設置在組屋樓下,全天開窗通風,路過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是監督者。每次在出現大小事故的時候,我們會嚴格按照“自行急救-上報領導-聯系當事方溝通(匿名保護)-事故報告反饋”的流程來進行。只要把事情解決得徹底、得體,家長也不會有異議。這幾年園所安全事故頻發,我十分理解家長們的擔憂,但是監控無法阻止存心傷人的惡魔,加強教師隊伍素質的建設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
再回到分離焦慮的問題,其實我自己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到底是焦慮的鍋還是家長的掌控欲在作祟?焦慮是有周期的,它不是說沒就沒的,今天孩子摔倒了要焦慮。過兩個月,孩子拉肚子,焦慮又會卷土重來。監控只是個觸發點而已。如果一個家長一直沉迷于看監控,哪怕沒有出現什麽特別的事情也要看,那可能就是一種控制欲了。監控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讓家長有了更好開脫的理由。所以爲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過度的溺愛和掌控絕對不是該提倡的做法,試錯空間對孩子來說很重要。
▌木子媽媽(暖房子成都萬和中心家長)
孩子喜歡的地方,我沒有理由懷疑。
孩子剛送進托育園的時候確實有些不適應,看監控也是爲了緩解自己內心的那份擔憂。但是慢慢的我發現沒什麽比孩子每天回家的反應更讓我安心了。孩子每天回來心情好,吃飯睡覺也好,甚至會吵著一定要去托育園,現在就算沒有監控我也其實不是太在意了,孩子喜歡的地方,就一定有它的理由。我又有什麽理由去懷疑呢?
▌心心媽媽(暖房子天津鼓樓中心家長)
監控是我的育兒學習影像。
我是因爲看到監控這回事才了解到暖房子的,但是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但是我也就看了兩個多月,平時自己工作忙也沒太多時間去看,現在監控對于我來說最大的用處在于課堂互動內容的學習和模仿,每次我下班會看一遍老師和孩子做的一些活動,我會在家裏再做一次,爲的是讓孩子不會有課內課外環境跳脫的感覺,對于我來說更像是個學習影像,早就不是大家想的監視老師和孩子了。
▌Emma(小編身邊的新手媽媽)
看監控會阻礙我對孩子生活的好奇心。
看監控其實對家長來說也是變相偷懶了,我不希望因爲自己平時忙就節省與孩子的溝通成本,我更喜歡回家後正向引導孩子主動分享自己一天的學習生活,我至少要做一個有好奇心的媽媽,監控可能反而會讓我對孩子的生活失去了興趣,這樣對與孩子日後的溝通來說又增添了不少麻煩。所以我是不會看的,有也不會看。
圖片:加拿大連鎖托育園開放監控
我們會做這個選題,也是因爲主編偶然在社交媒體看到一則關于某加拿大托育集團宣布向家長開放監控的消息,這個是有點出乎他意料的。
監控問題是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我們今天討論托育的監控,其實關系到環節裏的每一個人——投資人、園長、老師、家長。站在不同的教育考量,就有不同的觀點。我們的采訪不過是如實地爲讀者展示了每一個角度,相信真理越辯越明,處在不同節點和角色的人,也可以相互理解。
因爲不論支持與反對,大家的出發點都是一致的,就是爲孩子著想,把托育做的更好。
那麽關于托育園開放監控這件事,你們還有什麽想說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說出心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