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古祠堂 一部家族史。在白坭鎮清塘村,一座百年鄧氏大祠堂將于明年正月以嶄新面貌示人。祠堂內將專門開辟出一個場室陳列先賢事迹,屆時一批鄧氏先賢將被人們所熟知。近代以來,清塘村出了不少革命先烈。如果要把指針撥回到辛亥革命期間,鄧慕韓便是不可不說的一個。
1905年,24歲的鄧慕韓率加入中國同盟會,成爲最早的會員之一。他與孫中山頗有私交,被其直呼“師爺”;他曾參加過黃花崗起義等戰鬥,後來還擔任過廣三鐵路局局長等職。鄧慕韓本是富戶出身,但他毅然放下殷實家業,爲革命奔走呼號、毀家纾難,其紅色精神更是激勵了不少三水當地的先進人士爲救國救民而前仆後繼。
黃花崗起義中也有其功勞
鄧慕韓祖籍三水白坭鎮清塘村,生于1881年,在1953年去世。原來,鄧慕韓的祖父輩就已經遷至西南河口置業,後來定居于西南鎮。鄧慕韓的祖父是縣中一大富商,經營典當業。
按照輩分,現年85歲的鄧剛要稱呼鄧慕韓一聲“(堂)大伯父”。鄧剛說,鄧慕韓在辛亥革命中“大名鼎鼎”,但白坭鎮當地人,對其英勇事迹鮮有人知曉。談起鄧慕韓,鄧剛的話匣子一下子便打開了。
童年及少年時代,鄧慕韓在廣州念書,後于1904年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當時,鄧慕韓與留日學生胡漢民、朱執信、胡毅生、廖仲恺、何香凝等交往密切,且結識了孫中山。受西歐民主思想,以及孫中山資産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鄧慕韓反清思想強烈。
鄧慕韓。/資料圖
1905年8月,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成立。時年24歲的鄧慕韓成爲同盟會最早的會員之一。
在星洲(即新加坡)期間,鄧慕韓曾協助孫中山成立中國同盟會南洋支部,孫中山兼任部長,鄧慕韓擔任書記。不到一年,分會發展爲20多個,會員由數百人增至三千余人。1910年,鄧慕韓及其他同盟會員于廣州創辦《平民報》,爲革命鼓與呼。
鄧慕韓雖是留學生,但他對打仗並不陌生。
據《三水縣志》記載,鄧慕韓的身影還出現在曆史上有名的“黃花崗起義”中。在准備黃花崗起義時,鄧慕韓因深度近視,不受清朝軍警注意,乃多次進出關卡運送械彈。武昌起義爆發後,鄧慕韓在廣州被捕,後迫于壓力,粵督將其釋放。隨後,他在廣州與潘達微、鄧警亞策動廣東獨立。而後,全省各地紛紛獨立。革命黨人聯合各界組成議會,推舉鄧慕韓爲臨時主席兼書記,胡漢民爲都督。
此後,鄧慕韓在革命的道路上越走越長。
他被孫中山直呼“鄧師爺”
從小,鄧剛便聽聞不少作爲長輩的鄧慕韓的革命故事,接觸的次數也不在少數。
“他跟孫中山的關系不錯,是孫中山的秘書。”鄧剛所言不假。據史料記載,鄧慕韓與孫中山先生頗有私交,鄧慕韓因相貌清癯,深度近視,狀如學究,又喜歡出主意,孫中山及同盟會同志均呼其“師爺”,而不呼其真名。
在與記者的對話期間,鄧剛饒有興致地講起鄧慕韓爲孫中山保存三民主義手稿一事。鄧剛說,雖然如今時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自己對這件事情仍然記憶猶新。
孫中山逝世後,三民主義演講手訂記錄稿一直由鄧慕韓保存。廣州淪陷時,鄧慕韓將手稿藏于南海縣石湧鄉的一戶人家中。民國32年(1943年),國民黨中央派出專機,由鄧慕韓偕同其侄鄧仕梁護送手稿到重慶,交與國民黨中央黨史編纂委員會主任張繼接收保管。很快,鄧慕韓被選爲中央黨史編纂委員會委員(待遇與中央委員等同)。
湊巧的是,鄧剛是這件事情的見證者之一。據鄧剛描述,當時,三水已經淪陷,鄧慕韓隨國民政府一同遷至位置較爲偏僻的六和浦坑,而後鄧慕韓接到國民黨中央電令,要求尋回孫中山三民主義手稿。當時,鄧慕韓已是國民政府要員之一,不敢貿然出動,無奈便尋求他人相助。事發當年,鄧剛僅有十一二歲,由于當時鄧慕韓在外避險,鄧剛全家曾幫其看護家宅。
鄧剛所說的鄧慕韓舊宅,就位于西南舊街。上周六,記者跟隨鄧剛的腳步,來到西南街道人民二路,穿入其中一個舊巷,又拐進了一兩個巷口,在一座三棟緊密相連的青磚古建築前停下。“大門左轉有一條小徑連通三棟樓房,當時屋內擺放有許多日文的書籍……”鄧剛話音尚未落下,又擡頭望了望高高的磚牆,似乎陷入了沉思。
鄧慕韓故居,位于西南街道人民二路。佛山日報記者陳浩森攝
鄧慕韓一生忠誠于孫中山的民主革命,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時,曾授予其“旌義狀”及“開國元勳獎章”一枚,表彰其建國之功勞。“獎章上面刻著‘吾黨精英’四個大字,很是漂亮。”鄧剛說,自己曾親眼見過上述獎章,“當時對他的崇敬程度又升了一級”。
紅色精神勉勵後人爲國奉獻
根據記載,1917年,孫中山就任海陸軍大元帥,鄧慕韓任大元帥府參議及兩任廣三鐵路局局長。1923年,任國民黨廣東支部宣傳科長,1924年,任大本營廣東宣傳局長。
鄧慕韓的仕途並非一帆風順。抗日戰爭爆發後,民國27年(1938年)廣州失守,三水相繼淪陷。自孫中山逝世後,鄧慕韓一直被蔣介石排擠。抗日八年期間,鄧慕韓在韶關任廣東通志館編纂,並每月一次應邀到中山大學、廣州大學、省幹訓團講授三民主義課程,領取一點夫馬費,間或與朋友做一點生意,接濟家人,生活清苦。至1949年,鄧慕韓一生著作不下百萬言,有《孫中山先生年志》、《孫中山先生自述拾遺》、《孫中山先生逸事》等。
鄧慕韓舍棄殷實家業,終生爲革命奔走呼號,其可貴精神激勵不少鄧氏族人在救國救民的道路上勇往直前。69歲的鄧華光目前擔任白坭清塘鄧氏大宗祠籌建委員會會長,他梳理發現,近代以來,鄧氏族人湧現出了包括鄧慕韓、鄧警亞、鄧禹等在內的革命戰士。其中,鄧慕韓與鄧警亞、鄧禹二人,分別是兄弟關系和叔侄關系,可謂“一門三傑”,譜寫了“舍小家爲大家,踴躍捐軀沙場”的愛國長詩。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又稱黃花崗公園,位于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是爲紀念廣州起義中犧牲的烈士而建的。/
爲何白坭鎮清塘村能夠湧現如此之多先賢?鄧華興思索一番後這樣認爲:白坭早有發達的水路條件,當地多人從商,容易接觸到新潮思想。“鄧慕韓是一個有志氣的革命老前輩,坊間對其的評價也一直很好。”鄧剛說,可惜如今村內很多老一輩對鄧慕韓的事迹都不甚了解,自己也偶有向晚輩說起當年鄧慕韓的種種,“與鄧慕韓同爲鄧氏族人,覺得自豪驕傲”。
鄧慕韓與白坭鎮清塘村的維系一直都在。據介紹,鄧慕韓逝世後,其後代將其骨灰帶回了清塘村,“希望能落葉歸根”。目前,鄧氏大宗祠的修繕工程進度幾近八成,有望在明年正月舉行崇光典禮。屆時,鄧氏族人將可在祠堂領會先人的英勇事迹。
白坭鎮清塘村開村至今已超過800年,鄧姓是大姓,村中風氣好,少有發生械鬥爭吵。鄧華興猜想,大概是因爲同爲鄧氏族人,血液裏有著共同的基因。“今後,鄧氏大宗祠不單是紀念宗族傳承的聖地,更是鄧氏族人維系情感的紐帶。”鄧華興說。
文/佛山日報記者何豔純
編輯/佛山日報陳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