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日,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要構建“兩廊三極多節點”創新格局,同時要打造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廣州國際金融城在聯動構建國際金融走廊上極具樣本意義。對此,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推出系列深度報道,聚焦廣州國際金融城構建國際金融走廊,解析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的潛能與機遇。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翁榕濤 廣州報道
自年初以來,全球能源、金屬、農産品等大宗商品價格劇烈波動,漲價影響也沿著産業鏈逐步向市場傳導。大宗商品保供穩價正變得愈發重要。
作爲全國開放程度高,經濟活力強勁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具有發達的工業和消費,大宗商品的價格關乎産業鏈穩定和衆多企業生存發展。因此,粵港澳大灣區也必然承擔著加快探索全球定價中心的重要使命。
全球新一輪貿易與金融競爭,我國需以主動嵌入和體系搭建的方式,加快建設國際大宗商品定價中心。在此背景下,2021年4月,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准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邁出了重要一步。
廣州期貨交易所也爲廣州國際金融城建設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不久的將來,隨著碳排放權期貨、電力期貨、中證商品指數等前所未有的創新型期貨産品在廣州期貨交易所上市,廣州的金融産業版圖將日趨完善。進而,廣州也將成爲全國金融要素市場最齊備的城市之一,發展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將極大提升。
多位受訪專家認爲,廣州希望借助廣期所的運行,幫助粵港澳大灣區掌握金融商品和大宗商品的定價權,提升大灣區乃至全國大宗商品戰略安全。期貨市場作爲分散和對沖風險的中心,有利于相關産業鏈的穩定發展,有利于提升我國期貨市場的國際影響力,形成全球定價中心,從而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和實體發展。
創新試驗田的集聚效應
從倫敦、紐約、法蘭克福、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國際金融中心的崛起曆程看,每一次國際經濟格局的巨變,都伴隨著國際金融中心的位移。
粵港澳大灣區也不例外。隨著其人口接近7000萬、經濟總量達到12.6萬億元,大灣區無論是在科技創新水平上,還是在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水平上,都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因此,《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粵港澳大灣區要把握機遇、整合優勢、強化聯動,逐步成長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金融樞紐。
根據金融地理和區位經濟理論,經濟、金融資源的聚集很大程度上由地理條件決定。紐約、倫敦、新加坡都是世界大型商貿港口,優越的交通位置和廣闊的經濟腹地是其成爲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推動力。
作爲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廣州是國內國際物流重要節點,背後倚靠的珠三角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和創新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如此優越的區位條件、廣闊的經濟腹地支撐,廣州金融創新發展充滿想象。
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迎來了除香港聯合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以外的第三家國家級重要金融基礎設施平台——廣州期貨交易所。廣期所定位爲創新型期貨交易所,致力于支撐大灣區掌握金融商品和大宗商品的定價權,提升大灣區乃至全國的大宗商品戰略安全。
廣州市也明確,將依托廣州期貨交易所,大力發展期貨市場,發揮期貨市場管理風險功能,打造立足廣州、輻射灣區、面向全國的風險管理中心。此外,還將建設廣州商品期貨交割中心,引導實體企業建設商品期貨交割庫,延伸期貨産業鏈條,建設期貨産業集聚區,引進各類期貨、基金公司和中介等機構,吸引與期貨交易及資産配置相關的金融機構落戶,建設風險管理的優質載體。
分析人士認爲,廣州可以廣期所爲創新“試驗田”,加快打造立足廣州、輻射大灣區、面向全國的風險管理中心,這對推動相關現貨産業生産、加工、貿易高質量發展,強化定價中心功能,促進産業轉型升級有重要意義。
這也爲期貨産業的集聚發展創造了條件。廣發期貨董事長羅滿生認爲,廣期所和廣州商品期貨交割中心的建設,是廣州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台和抓手,是順應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前瞻性建設,有助于吸引優質的期貨經營機構、風險管理機構在廣州落地,有助于産業機構、倉儲、物流在穗構建完整的交割服務體系,發揮市場合力推動完善廣州的期貨産業鏈。
作爲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金融聚集區,廣州國際金融城也正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根據相關規劃,廣州國際金融城將依托廣州期貨交易所建設期貨産業集聚區,培育發展優質的期貨經營機構、風險管理機構,健全期貨全産業鏈。
如今,廣期所已經産生了明顯的“集聚效應”。“今年2月,我們正式成立了廣期所服務保障工作專班。”廣州市天河區政府相關負責人透露,自廣期所揭牌落地廣州天河區後,該區已引入超60家世界500強金融總部、新增5家持牌期貨公司,包括先鋒期貨廣州分公司、上海中期期貨廣東分公司、東興期貨廣東分公司、方正中期期貨廣東分公司、紅塔期貨有限責任公司廣州分公司。
競逐全球話語權
一個期貨交易所的發展定位,主要由平台的品種類型和形式體現。
國內主要期貨交易所中,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的交易品種主要是農産品,上期所主要是鋼材等金屬期貨,中金所專注于金融期貨。目前,廣期所聚焦于産品上的創新,比如商品指數期貨、碳排放權期貨等。
今年4月19日,廣期所揭牌一周年之際,披露了中國證監會所批准上市的16個期貨品種。
第一類是事關國民經濟基礎和能源價格改革的重大戰略品種,主要是碳排放權期貨、電力期貨,有望成爲廣期所拳頭産品;第二類是商品指數類創新型品種,包括中證商品指數、能源化工指數、飼料養殖指數以及鋼廠利潤指數,寬基類的商品綜合指數期貨;第三類則是和綠色低碳發展密切相關的産業特色品種,包括工業硅、多晶硅、锂、稀土、鉑、钯等與新能源産業鏈上遊核心原料相關的新品種;第四類則是具有粵港澳大灣區與“一帶一路”特點的區域特色品種,比如咖啡、高粱、籼米期貨等提供風險管理的工具類産品。
多位期貨業內人士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分析,廣期所此次披露的多個創新型期貨品種,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特色金融産業、打造綠色金融中心的定位是一致的,若能在這些期貨領域掌握定價權,將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一帶一路”建設帶來更大便利,有望帶動相關産業的發展與繁榮。
例如,粵港澳大灣區正加快探索綠色金融改革。截至2020年6月底,廣州市綠色貸款余額超3400億元,位居全國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之首;累計發行各類綠色債券590億元,總量和增速位列各試驗區第一。
“近年,中國綠色金融進入縱深發展的新階段,碳排放權期貨是爲實體經濟向低碳經濟轉型過渡的一個優化工具,爲企業持續的綠色發展保駕護航。”國信期貨廣東省分公司總經理張福超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在全國七大碳排放權試點地區中,廣州市碳排放交易中心累計成交量和活躍度位居首位,這些都爲廣州期貨交易所發展綠色金融衍生品奠定了良好基礎。
廣東證券期貨業協會會長閻衛星則表示,打造期貨全産業鏈,核心問題是産品定價權。近兩年,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劇烈,作爲對原材料需求量很大的制造業企業,需要通過期貨市場平緩商品價格波動帶來的壓力。
以廣期所即將上市的工業硅、多晶硅爲例,作爲該原料主産地,我國希望借助該期貨産品進一步提升自身在國際競爭中的話語權,也希望規範行業價格體系,避免工業硅、多晶硅價格劇烈波動造成的産業發展嚴重不均衡狀況出現。
利用好後發優勢
定價權是國際金融中心最重要的功能之一。過去,我國一度在國際金融活動中處于被動接受地位,議價能力和定價權較弱。尤其是大宗商品貿易、國際信貸和資本市場的定價權幾乎都由歐美市場確定。例如,農産品價格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爲准;鋁、銅、鉛、錫等以倫敦金屬交易所的價格爲准。
爭奪定價權高地,正逢其時。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此前表示,我國建設國際大宗商品定價中心面臨千載難逢的良好機遇,全世界沒有另外一個大國具備這樣的良好機遇。
受訪專家認爲,全球新一輪貿易與金融競爭,倒逼中國必須以主動嵌入和體系搭建方式,加快建設國際大宗商品定價中心。廣期所建立有利于大灣區集中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高端資源要素、金融要素,提升大灣區的全球影響力,也能夠帶動中國期貨市場進一步發展,助力大宗商品國際定價中心的建設。
如何借力廣期所增強我國大宗商品的定價話語權和影響力,打造國際定價中心?
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此前公開表示,要讓國際市場主體主動參與進來,並適時放開商業銀行參與期貨市場交易的限制,盡快有效對接國內外交易市場。
“外資控股期貨公司在大灣區設立,將使得我國期貨市場整體國際化進程加快,市場參與者層面和期貨公司資本多元化層面,都能凸顯出我國期貨市場對大灣區國際化發展戰略方向的經濟支持作用。”王紅英說。
實際上,今年2月,廣東在對外發布的《關于推進廣東自貿試驗區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創新的若幹措施》中也提到,未來要強化廣州期貨交易所與香港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聯動合作,吸引國際投資者參與,從而打造服務高質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平台。
一方面,廣期所可利用大灣區擴大開放的優勢,加快國內外規則制度的對接銜接,提升市場定價效率、吸引全球要素資源向大灣區聚集,助力實體企業利用好國內外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在世界經濟的主戰場中提高對全球資源配置的影響力。
另一方面,廣期所還可在人民幣國際化、“雙碳”等國家戰略引導下利用“後發優勢”,以高質量、適配需求的期貨品種供給和服務,吸引更多全球資金參與粵港澳大灣區衍生品交易,增加整體市場活力和參與度。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