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圈的前身是族群與宗教互信圈(Inter-Racial and Religious Confidence Circles,簡稱IRCC)。
在他看來,建立關系是推動族群和宗教和諧的基礎。他套用一句中文流行用語說,“有關系就沒關系”,要是“沒關系就什麽東西都有問題”。
在活動方面,他說,除了跨宗教對話、到宗教場所進行學習之旅和幫助弱勢群體等現有的活動外,和諧圈也會主辦一些能凝聚人心的新項目,例如,體育、參觀文化景點、種樹,以及與曾經曆我國曆史事件的退役軍人交流等。
邱捷仁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談到和諧圈領袖決定提議成立理事會的原因。他說:“以往當某一個和諧圈變得不那麽活躍時,我們無從得知。有了理事會後,就能協助各和諧圈保持活躍,以及促進關系的建立。”
全國成員超過1700名
因此,他認爲,理事會最先要做的,是鼓勵各和諧圈的成員多聚在一起“喝咖啡,吃榴梿”,當彼此成爲朋友後,和諧圈就有能力在社區內建立起互信的網絡,讓大家跟著團結起來。
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星期六(5月27日)舉行委任儀式,爲全國93個和諧圈委任新一屆主席,新任期爲三年。文社青部長兼律政部第二部長唐振輝爲活動致辭時,宣布成立和諧圈協調理事會。
93個族群與宗教和諧圈設立新的協調理事會,負責推動各個和諧圈之間的合作。理事會主席邱捷仁牧師認爲,首要任務是讓和諧圈成員建立良好的關系,這樣才能一起爲社區服務,進而推動社區團結。
每一個選區都設有族群與宗教和諧圈(Racial and Religious Harmony Circle,簡稱和諧圈),成員來自不同的族群、宗教和社區組織。
對于當初把兒女和實乞納區內的一些年輕人帶入和諧圈,陳傳聲說,那時和諧圈的成員很多是經曆過種族暴亂年代的年長一輩,反而是年輕一代需要多接觸,才能明白族群和宗教和諧的重要。
陳彥汕說,父親多年來忙于和諧圈的事務,爲了多了解父親在做什麽,當父親問他要不要加入時,他很快就答應了。“我當時也想累積一些志願服務的經驗,因爲如果每天只是忙著讀書,或待在自己的小圈子裏,就會對社會上發生的事一無所知。”
全國和諧圈目前有超過1700名成員,比兩年前的約1500人增加13%,成員年齡介于18歲至91歲。
協調理事會由18名和諧圈領袖組成,理事會主席邱捷仁(64歲)是忠邦和諧圈的主席。
19歲的陳彥汕(全職服役人員)是和諧圈的其中一名年輕成員,他的父親陳傳聲博士(66歲)是實乞納和諧圈主席,他六年前在父親的鼓勵下開始接觸和諧圈的活動。
延伸閱讀 王瑞傑:維系種族和諧 宗教聯誼會發揮重要作用朱明:打造多元共融新亞太的新加坡經驗啓示
主席鼓勵成員多聚聚一起喝咖啡
針對更新計劃,唐振輝致辭時說,和諧圈把不同的社群凝聚在一起,建立更牢固的聯系。和諧圈本身如今也變得更多元化,不僅是人數的增加,而且增幅來自有更多年輕人和女性加入,以及一些原本未參與和諧圈的宗教和社區組織代表。
去年7月,文社青部在IRCC慶祝成立20周年之際,宣布爲組織更名並啓動更新計劃,目標包括讓和諧圈更具包容性,以及定期主辦有影響力的活動等。設立協調理事會就是更新計劃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