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2月19日,中國第一枚自己設計研制的液體探空火箭T-7M發射成功,火箭騰空而起,飛上了8公裏的高度。
就是這8公裏,開啓了我國飛向太空的第一步,是我國研制航天運載火箭征程上的一次重大突破。這曆史性的一步,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這要從一個神秘的“581小組”說起……
1957年10月4日子夜,在距離莫斯科2000多公裏外的哈薩克荒原。一枚火箭劃破長空,騰空而起。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一號掙脫地球引力的束縛,奔向太空,首次叩開宇宙大門。
1957年11月3日,蘇聯又成功發射了斯普特尼克二號。蘇聯接連兩顆衛星上天,美國人坐不住了。1957年12月6日,美國海軍的先鋒號火箭要在佛羅裏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發射美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
先鋒號火箭點火後僅數秒,就一個跟頭栽下來,成爲一片火海。但是很快,1958年1月30日,丘比特-C火箭(丘諾1號運載火箭)搭載著探險者1號衛星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再次升空。火箭升空8分鍾後,衛星從太空傳回聲音。
蘇聯衛星上了天,美國衛星也上了天,我們中國當然也要盡快提上日程。
1958年5月17日下午,黨的八屆二中全會上,面對代表們對衛星的關切,毛主席問了一句:“我們該怎麽辦?”他停頓,然後大聲說道:“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全場一片沸騰。接著,他風趣地說道:“當然,衛星應該從小的搞起。但是像美國雞蛋那麽大的,我們不放!要放,我們就放它一個兩萬公斤的!”那一年,衛星是絕對的C位!
1958年5月29日,聶榮臻召集部分國防航空工業委員會委員開會。會上,他聽取了錢學森等有關專家關于研制與發射探空火箭、人造地球衛星、洲際彈道導彈的彙報。聶榮臻這位身經百戰的老將,此時扛起了中國科技大軍的帥旗——作爲國務院副總理主管全國科技工作。他半輩子馳騁鐵血沙場,戰功赫赫;半輩子投身科技“戰場”,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功克了“兩彈一星”。
1958年8月,根據聶榮臻的指示,中國科學院成立了中國第一個衛星小組——代號“581小組”。581,就表示研制衛星是中國科學院1958年的頭等大事。“581小組”的組長是錢學森,副組長爲趙九章和衛一清,整個小組由三個設計院組成。
三個設計院
1負責衛星、運載火箭的總體設計,由力學所郭永懷和楊南生負責。
2負責控制系統研制,由呂強任院長,陸元九、楊嘉墀、屠善澄爲學科負責人。
3負責探空儀器研制和空間環境的研究,由趙九章和錢骥擔任科學技術領導。
與此同時,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軍事醫學科學院開展了宇宙生物學和航空醫學的研究;天文和數學所進行了軌道計算方面的研究……
在北京的西二環邊上,有家西苑飯店。車進車出,人來人往。但大概很少人知道,這裏其實就是中國衛星研制的起源地。60多年前,它還叫西苑旅社,“581小組”沒有辦公的地方,就在這裏租了幾個房間。他們沒有計算機,那麽手搖計算器上陣。沒有辦公桌,水泥地就是設計圖紙的地方。點著蠟燭、打著手電筒,他們就這樣設計出了中國的第一個衛星和火箭模型。
1958年10月1日,關鍵的這一天到了,在北京中關村生物所,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躍進成果展覽會開幕。會上,展出了兩個衛星模型,一個放著科學探測器,另一個則放著一只金黃色的小狗,每當人們靠近衛星模型時,它便發出“汪汪”的叫聲。爲什麽要放小狗呢?衛星和小狗有什麽關系?原來是蘇聯發射的第二顆衛星——斯普特尼克二號在進入太空時,還有一位夥伴——一條叫“萊伊卡”的狗。
此次衛星展引起轟動,展覽期間,周恩來、聶榮臻、彭德懷等領導先後前來參觀。後來,毛主席也坐不住了。10月25日上午,他走進了展覽大廳。爲毛主席擔任講解的是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的博士,當時年僅38歲的陸元九。
1959年1月2日,莫斯科時間晚8點,一枚巨大的火箭從蘇聯的發射場騰空而起。火箭迅速離開地球,朝著月球方向飛去。經過62小時的飛行,這枚火箭通過月球區域,遠離地球59.7萬公裏,成爲人類曆史上第一枚星際航行的宇宙火箭,這是人類航天史上又一偉大壯舉。
蘇聯的宇宙火箭發射成功了,我們也要盡快研制出自己的火箭、衛星,實現飛天夢想!由于當時我國的國力無力支撐龐大的“兩彈一星”工程。經過反複考慮,黨中央選擇優先保障導彈、原子彈研制。中國科學院調整空間技術計劃,把重點轉移到探空火箭上去。
探空火箭就是在近地空間範圍內進行環境探測科學研究和技術試驗的一種火箭,它是發展空間技術不可或缺的一種試驗工具。探空火箭的研制,沒有先例,一切從零起步,自己摸索。每前進一步,付出的艱辛都難以想象。
爲了保證火箭發動機的啓動安全,用于啓動閥的爆破薄膜銑削深度公差必須控制在0.005毫米之內。當時,兩名平均年齡20歲的女孩勇敢地承擔這個艱巨任務。沒有設備,她們自己動手把針頭磨成微型刻刀,先在印刷紙上刻出所需圖案,然後再把印刷紙貼在絲絹上。這樣經過近千次的試驗,才終于達到設計要求。
1960年2月19日,中國第一枚自己設計研制的液體探空火箭T-7M,豎立在20米高的發射架上。你一定不敢想象,這次發射,發射場總指揮下達命令靠的是大聲喊叫或者打手勢;給火箭加注推進劑用的是自行車打氣筒;沒有自動的遙測定向天線,只能靠幾個人手動轉動天線跟蹤;發電站就是一台借來的50千瓦的發電機……但是,試驗成功了,火箭騰空而起,飛上了8公裏的高度。
就是這珍貴的8公裏,讓我們邁出了走向太空的第一步!3個月後,在上海技術展覽會尖端技術展覽室,毛主席還專門來看了探空火箭模型。
這珍貴的8公裏,凝結了無數人的心血和智慧,尤其是那些偉大的科學家們,可能有的你熟悉,有的不熟悉,但我們應該記住他們爲祖國強大做出的貢獻,並不斷向他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