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墓地位於羅布泊地區孔雀河下遊河谷南約60公里的羅布沙漠中,東距樓蘭古城遺址175公里。小河墓地整體由數層上下疊壓的墓葬及其它遺存構成,外觀為在沙丘比較平緩的沙漠中突兀而起的一個橢圓形沙山。小河墓地給人的第一強烈印象就是墓地沙山上密密麻麻矗立的140多根多棱形、圓形、漿形的胡楊木樁,都4米多高很粗壯,多被砍成7稜體到11棱。小河墓地,被評為2004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神秘的「小河墓地」
小河墓地被世界考古學界認為是中亞歷史和考古上沙埋文明中最難解的千古之謎。
20世紀初1910~1911年間,生活在這片區域的羅布獵人奧爾德克就發現了這座墓葬。這使他能夠在1934年瑞典考古學家貝格曼到來時擔任了尋找這座墓葬的嚮導。
1934年,瑞典考古學者貝格曼(F.Bergnm)在小河墓地發現了他認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木乃伊」,這些木乃伊通過鑑定被認為是「印歐人種」。
小河墓地出土的女屍乾屍木乃伊
貝格曼與他沿孔雀河向南支出的一條小河道南行,這條無名小河道,貝格曼隨意稱之為「小河」。在小河之西約4公里處發現此墓地,貝格曼將這處當時人傳說「有上千口棺材」的墳地命名為「小河五號墓地」。
1939年,貝格曼在斯德哥爾摩發表的《新疆考古研究》一書(漢譯本《新疆考古記》)中,對小河流域考古調查及發掘工作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小河墓地宏大的規模、奇特的葬制、以及所蘊含的豐富的羅布淖爾(羅布泊古代時的稱謂)早期文明的信息,引起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
自那以後,小河墓地就在沙海中神秘地消失了蹤跡,中國學者半個多世紀以來為尋找這處古代遺寶進行了不懈努力。貝格曼考察小河後,一直到20世紀末60多年間,再無任何後繼者能抵達。小河墓地深藏在羅布沙漠之中,失去了蹤影。
2000年12月11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王炳華研究員隨深圳大唐影視公司組織的《中國西域大漠行》攝製組,藉助地球衛星定位儀(GPS)進入羅布沙漠,終於再次找到小河墓地。
2005年3月,全面發掘工作圓滿結束。「小河墓地之所以引起世人的關注,關鍵是它的許多發現至今仍是個謎。許多東西很神奇,有待於我們深入進行研究。」發掘負責人說。
謎團之一:沒有發現生活遺蹟
任何一個史前遺蹟中,都會有先民的生活遺蹟的發現。但在小河墓地的周圍甚至十幾公里遠的地方,考古隊經過仔細調查,都沒有發現和小河人處在同一時期的生活遺蹟。那麼,小河人的生活遺蹟在哪裡呢?
謎團之二:棺木為何像艘船
小河墓地的棺材像船一樣
小河墓地是一種累層疊加的墓葬形式,上下一共五層。木棺像倒扣在岸上的木船,將死者罩在其中,兩根胡楊樹幹被加工成一對比人體稍長一些的「括號」形,這是棺木的側板,「括號」兩頭對接在一起,將擋板楔入「括號」狀棺板兩端的凹槽中固定,沒有棺底,棺蓋是十多塊寬度依棺木弧形而截取的小擋板。活牛被當場宰殺,立即剝皮,整個棺木被新鮮的牛皮包裹。牛皮在乾燥的過程中不斷收縮,沙漠中乾旱的氣候會蒸發牛皮中所有的水分,最後牛皮緊緊地、嚴密地將棺木包裹。為何這樣建造像艘船一樣的棺木,考古學家不得其解。
謎團之三:緣何極度生殖崇拜
小河墓地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沙山上密密麻麻的胡楊木柱,有190多根,根據死者性別的不同而不同。
女性棺前立的是基本呈多棱形的上粗下細的木柱;上部塗紅色,纏繞毛繩,固定草束;男性棺前則立一外形似木槳的立木,大、小差別很大。上粗下細的木柱象徵男根,木槳形立柱象徵女陰,這成了小河墓地神秘而驚世駭俗的生殖崇拜文化景觀。而在一些女性墓里,用胡楊木做成的男根被放置在身旁。有的墓里還放了兩根。這種極度崇拜生殖的方式舉世罕見,為什麼會這樣,考古學家不得其解。
謎團之四:小河是怎麼消失的
我們看到了小河人的死,卻找不到他們生的痕跡。有學者推測,小河也許是一個古代居民們的公共墓地或者是貴族的墓地?人類學家摩爾根說:「世界文化的鑰匙遺失在了塔克拉瑪干。」探索小河墓地,對羅布泊地區的古人類研究有著特殊的意義。就小河墓地所代表的文明來說,他們的消失是最大的謎團。
究竟是沙漠吞噬了這個文明?還是一場瘟疫毀滅了這個文明?又或者是戰爭?目前,誰也無法解釋這個謎團。
謎團之五:罕見的泥殼木棺
南區和北區共發現泥殼木棺4座,從北區採集到的大量被擾亂的棺木中至少還有5座。泥外殼棺與原先發現的船形棺不同,棺蓋呈長方形,整個棺蓋被一層層土嚴嚴實實地包裹著。棺蓋下方是一個木板室,木板室由木塊拼接而成,木板室下面才是小河墓地常見的船形棺。最讓人稱奇的是,這4座泥外殼木棺里發現的都是成年女性,隨葬品較為豐富。為什麼這些成年女性用泥外殼木棺,考古學家不得其解。
謎團之六:木屍墓和其他
在此次發掘中,從六座墓葬里發現的不是屍體而是木屍。考古人員從墓棺前木柱上的遺蹟分析,這六座木屍墓是在短時間內連續埋葬的,墓主均為男性,木屍的形態也基本相同,面部扁平,繪著紅色的X紋。其中有一座是二具男性木屍的合葬墓。貝格曼這樣形容小河墓地的遺民:漂亮的鷹勾鼻,微張的薄嘴唇與微露的牙齒,為後人留下一個永恆的微笑。
此次小河墓地的發掘共發掘墓葬167座,出土珍貴文物1000多件。小河墓地所展示的文明,與我們熟知的古代文明全然不同。伊弟利斯感慨地說: 「這個墓葬在國內獨一無二,在世界上也沒有任何墓葬與之類似。要準確地揭示它的秘密,僅僅依靠考古和歷史學的知識是不能完全解釋的,應該請各學科的專家到現場,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具體研究,包括考古、環境、人類學、植物學、動物學、原始宗教學等多學科專家參與,這樣研究工作才能進行得更快更好,這些謎團才可能一一解開。」
背景資料
「小河墓地」背景一:小河墓地的發現史
20世紀初1910~1911年間,生活在這片區域的羅布獵人奧爾德克就發現了這座墓葬。這使他能夠在1934年瑞典考古學家貝格曼到來時擔任了尋找這座墓葬的嚮導。
貝格曼與他沿孔雀河向南支出的一條小河道越野驛棧 新疆越野 新疆特種旅遊南行,這條無名小河道,貝格曼隨意稱之為「小河」。在小河之西約4公里處發現此墓地,貝格曼將這處當時人傳說「有上千口棺材」的墳地命名為「小河五號墓地」。
1939年,貝格曼在斯德哥爾摩發表的《新疆考古研究》一書(漢譯本《新疆考古記》)中,對小河流域考古調查及發掘工作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小河墓地宏大的規模、奇特的葬制、以及所蘊含的豐富的羅布淖爾(羅布泊古代時的稱謂)早期文明的信息,引起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
貝格曼考察小河後,一直到20世紀末60多年間,再無任何後繼者能抵達。小河墓地深藏在羅布沙漠之中,失去了蹤影。
2000年12月11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王炳華研究員隨深圳大唐影視公司組織的《中國西域大漠行》攝製組,藉助地球衛星定位儀(GPS)進入羅 布沙漠,終於再次找到小河墓地。中國靈異網特約記者在時隔半月後也進入小河墓地進行現場報道,引起國內外歷史、考古界的高度關注。
2002年,經國家文物局正式批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小河墓地考古隊,由所長伊弟利斯·阿不都熱蘇勒研究員擔任隊長。於當年12月抵達小河地區,對小河墓地及周邊遺址進行了為期一個月規範的考古調查和小範圍的試掘。
2003年10月,國家文物局批准啟動小河墓地全面發掘項目,伊弟利斯·阿不都熱蘇勒研究員組隊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田野發掘。因沙漠中風沙肆 虐,2004年春夏期間暫停發掘工作,只留下保護人員看守。2004年9月下旬,伊弟利斯·阿不都熱蘇勒將再次組隊前往羅布沙漠繼續發掘工作。
「小河墓地」背景二:羅布沙漠與「小河」
1934年的5月,為了尋找「上千口棺材的墳墓」(即小河墓地),來自瑞典的考古專家貝格曼沿著庫姆河(孔雀河當時的稱 謂)下游一條分杈出的河流向南進入羅布沙漠,貝格曼將其命名為「小河」。
孔雀河源自中國最大內陸湖博斯騰湖,向東沿天山南麓流入羅布泊,在上世紀50年代,由於農業大規模開發,孔雀河逐漸斷流,小河更消失得蹤跡全無,不過小河墓地可能也因此得以完整地保存在羅布沙漠之中。
羅布沙漠,這片原本並不著名的沙漠正因為這個「上千口棺材的墳墓」而聞名,它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之東,這兩個沙漠的分界是自北向南的塔里木河,羅布沙漠的東面就是著名的羅布泊。
貝格曼沿「小河」進入羅布沙漠,他在其著述中描述說;小河寬處有30米,河床被沖蝕深1.5米,河岸邊有高過人的蘆葦,高水位時,可以通行獨木舟。沒有人能說出小河消失點的確切位置,可能是在塔里木河的終點喀拉庫順湖附近,並推斷小河總長約120公里。
1934年6月2日的傍晚,貝格曼在這條」小河」邊找到了「上千口棺材的墳墓」,編做「小河5號墓地」。貝格曼認為:很明顯,5號墓地形成時就有過這條小河了。
貝格曼認為:這條在狹窄水道中流淌的小河,一定在很大程度上受其母親河——庫姆河水量的影響,然而它卻為生活在羅布沙漠中的這一部分人群提供了全部水源,貝格曼和他的探險隊踏遍小河流域,發現了 「小河5號」墓地以及其他幾個墓葬和一座烽燧,但是,與其他的羅布泊墓地不同,貝格曼沒有找到人類的古聚落遺址,「也許村鎮的遺址已經被流沙淹埋」。
貝格曼在他的著述中分析:「小河墓地的出土物代表了兩種不同的文化,一種是5號墓地,埋葬著樓蘭土著;另一種是小河附近的其他古墓,埋葬著身穿絲綢的上 層社會人士。現在小河早已蕩然無存,早被羅布沙漠掩埋。但墓地依然,提醒人們小河的存在,而且,它曾經是多麼重要的一條河流。一些學者認為:位於羅布泊南 北兩條河——北面的孔雀河(庫姆河)和南面的塔里木河——羅布泊文明的父親和母親之間的小河流域,是樓蘭真正的土著居民的發祥之地。他們在這裡為族中的貴 族上層修建了代表民族之根的小河陵墓,而西域文明的萌生史,就存儲於這南北兩河屏護中的小河5號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