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期一的中東文章留言板上,小夥伴們提出了一些問題,月子今天就先來給大家解讀一下。@心中的那一點@咱倆誰跟誰呀!
問題1:為何在中國出手的時候美國不動?
其實不是美國不想動,而是美國不敢動,主要是因為巴以問題。
當前的中東問題,一共有三個矛盾點:第一,美俄兩個大國在該地區的博弈,即敘利亞戰爭形勢。第二、伊斯蘭國家內部矛盾,即遜尼派與什葉派國家的衝突。第三、種族衝突,即巴以問題。
敘利亞戰爭爆發後,前兩個矛盾點驟然升高,壓住了巴以衝突。大家仔細想想,在2011年之前,提到中東的新聞要麼是巴以問題,要麼就是美俄交鋒下的伊朗核問題。2011年之後,巴以問題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巴以問題的簾幕之下,是阿拉伯人與猶太人的生存衝突。猶太商人對美國政界的影響非常大。所以,與前兩個矛盾點不太一樣,巴以問題是憂關美國執政當局切身利益的問題。雖然巴以問題淡下去了,但是,這個問題對美國而言始終是一個定時炸彈。
不知道大家還有不有印象,在前兩個月的南亞問題上,北京就成功利用巴以問題讓華盛頓回防中東。而莫斯科方面也正是利用這個契機,在敘利亞戰場取得一些列戰果。
換而言之,北京手持的「巴以砝碼」,讓華盛頓不敢太過輕舉妄動。
問題2:為何美國在唆使沙特打石油戰時候考慮不到中國因素?
首先需要點明一點,沙特與俄羅斯的石油戰並不是美國的唆使,而是沙特自己為了逼俄羅斯讓步鋌而走險的做法。
在中東,華盛頓與利雅得的關係,說好聽點是盟友關係,說難聽點就是互相利用。月子在《中國打出雷霆手段,沙特臨陣倒戈俄羅斯,美國將丟掉大半個中東!》文中提到過,美國要想肅清俄羅斯在中東的勢力(即拔掉親俄的敘利亞、伊朗等國),必須依靠沙特。
中東這個地區,和其他熱點地區有個很大的不同——宗教勢力影響國家關係。眾所周知,中東90%的國家都是穆斯林國家。雖然穆斯林內部的什葉派與遜尼派斗得你死我活,但在面臨外部威脅的情況下,也會團結起來。比如在歷次的中東戰爭,整個伊斯蘭國家都合起伙來干以色列。
作為外來勢力,美國要想搞掉屬於穆斯林國度的伊朗與敘利亞,必須假借宗教勢力。否則,單獨對伊斯蘭國家下手,就是整個伊斯蘭世界的敵人。
同樣,作為遜尼派老大的沙特,時刻都想剷除屬於什葉派國家的敘利亞和伊朗,繼而完成一統中東的夙願。但伊敘兩國的背後,有著強大的東方陣營支持,利雅得方面也需要藉助大國勢力。如此,華盛頓和利雅得就有了合作的基礎。
從本質上來講,在針對敘利亞戰爭的這盤局上,美國和沙特是各取所需。當俄羅斯的援助阻擋了沙特一統伊斯蘭世界的計劃後,沙特狗急跳牆打石油戰完全是他自己的想法,壓根沒跟華盛頓方面通氣。等生米做成熟飯了,得,你只有硬著頭皮支持。
不過話說回來,對於利雅得這種一言不合綁著美國上戰車的做法,時任華府大統領的歐巴馬非常不爽,決定給利雅得方面上點眼藥警告一下。在歐巴馬到訪利雅得前夕,他直接批評沙特向其它穆斯林國家輸出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瓦哈比教派」。
「瓦哈比教派」就是伊斯蘭極端主義思想,ISIS與HTS就是「瓦哈比教派」下的分支。也就是說,歐巴馬在暗示利雅得與恐怖組織的從屬關係。
當然,歐巴馬此番表態只是警告沙特,以釋放華盛頓對利雅得「擅自行動」的不滿。這件事並沒有對沙美關係造成多麼嚴重的影響,不然特朗普怎麼可能從沙特手裡搞回千億大單,還忽悠利雅得建立一個「反俄聯盟」。
在這場石油戰中,華盛頓也犯了一個致命錯誤——即忽視了北京的戰略眼光。在華盛頓看來,沙特與俄羅斯的石油大戰,對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好消息。基於中國的國情,北京應該會放任這場石油大戰。
現實給了華盛頓和利雅得當頭一棒,北京基於人民幣國際化和中東戰略的考量,力挺莫斯科,一舉砸碎了利雅得手上的最後一張牌!
問題3:中國現在力挺俄羅斯,是否考慮過以後的對手?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用歷史做引申。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意志第三帝國的軍隊橫掃整個歐洲大陸。東進莫斯科城下,西飲英吉利海峽。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美國、蘇聯、英國、中國結成聯盟,共同抗擊法西斯!
事實上,當時以美英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深知,蘇聯這頭紅色巨獸遲早是整個西方世界的頭號大敵。畢竟在蘇聯成立之初,因其獨有的社會主義制度,蘇聯就遭到了英國的封鎖。那麼,英美為何還要與蘇聯結盟呢?
原因很簡單,「毛之不存皮將焉附」?相對於蘇聯在未來的威脅,當前德國的威脅才最重要。一旦蘇聯倒下,希特勒必定揮師北上,渡過英吉利海峽,直接攻占英國本土。所以,蘇聯不能倒下,英美必須傾全力幫助蘇聯共抗德國!
這就好比早死和晚死的選擇,你不幫蘇聯,你馬上就死。你幫了蘇聯,起碼你現在還能活著。就算蘇聯未來是西方最大的敵人,以後的時間還長,先活下來慢慢想辦法唄。
對中國而言,同樣是這個道理。力挺俄羅斯不是願意與否的問題,而是我們必須有所為之的問題。俄羅斯在中東的成敗,關係到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我們現在不幫,人民幣國際化必然遭受嚴重的挫折。而一旦莫斯科倒下,我們將獨自承受整個西方的壓力。
唇亡齒寒,這個道理,亘古不變!
問題4:為何俄軍軍官在敘利亞戰損那麼高?
有小夥伴提到,自2015年莫斯科介入敘利亞戰局以來,經常聽到有俄軍士兵和軍官陣亡的消息。
去年年底,俄陸軍上校RuslanGalitsky在敘利亞陣亡。今年9月22日,陸軍上校瓦列里.費佳寧在哈馬省遇襲,經搶救無效身亡。9月23日,第54軍中將軍長阿薩波夫在代爾祖爾前線陣亡,成為俄軍在敘陣亡的最高將領。
在奉行「非肉體式接觸性」的現代戰爭環境下,校級軍官陣亡(就大國而言)都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俄軍倒好,在敘利亞先掛了兩個上校,又報銷了一個中將。讓全世界震驚之餘,都在吐槽一個問題:俄軍咋這麼水?
有人說俄軍陣亡的高級軍官之所以這麼多,是因為他們都有著每逢大戰必去前線視察的習慣。事實上,這只是一小部分原因,更多的問題主要是俄軍戰鬥水平低下。
首先解釋一下,月子所說的「俄軍戰鬥水平低下」不是俄軍作戰不勇猛,在俄軍作戰序列中,還是有一大批打仗異常彪悍的部隊,比如說第201哈特琴斯克兩次紅旗勳章摩步師、坎捷米羅夫卡近衛坦克第4師、第2塔曼斯卡亞近衛摩步師、第31烏里揚諾夫斯克獨立近衛空突旅等等,無一不是勳章滿滿,戰功卓越的部隊。在歷次反恐戰鬥中,俄軍也發揮出悍不畏死的精神。這裡所說的「戰鬥水平低下」,是指俄軍有勇無謀。或者說,俄軍還沒有適應現代化戰爭,車臣戰爭和喬治亞戰爭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二戰以後,城市規模驟然擴大,城市作戰成為未來戰爭的主流趨勢。巷戰,則成為世界軍事強國的主要攻堅方向。
想必軍迷們都熟知車臣戰爭中的格羅茲尼巷戰。1994年,在這個號稱現代版的「史達林格勒戰役」中,攻入市中心的300名俄軍131旅戰士,傷亡70餘人,旅長陣亡。而第81摩步團幾乎被全殲,僅一名軍官和10名士兵活著,陣亡士兵一千餘人、坦克20輛、裝甲車102輛。
格羅茲尼巷戰充分暴露了俄軍戰鬥水平低下的毛病,儘管擁有絕對的火力優勢,但俄軍竟然不做任何防護措施,就把裝甲部隊大搖大擺的開進城市中。由於城市環境所限,裝甲部隊機動性下降,再加上俄軍T系主戰坦克是專門用於野戰,主炮仰角不足以攻擊地下室和建築物頂部的目標。而格羅茲尼林立的樓房,卻為諸多反坦克手提供了複雜多變的地勢環境,預先設定好多個作戰位置,打完一個立馬跑到下一個去打,直接耗死俄軍…作戰計劃的種種不足,最終導致了俄軍的慘敗。
如果說格羅茲尼巷戰的失敗,還能用部分蘇聯老兵參加了叛軍做解釋。那麼,俄羅斯第58集團軍在喬治亞的作戰表現,完全就是俄軍姿勢水平低下的鍋。
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當天,俄第58集團軍奉命向喬治亞發動進攻,俄格戰爭爆發,又稱「五日戰爭」。雖然俄軍達到了作戰目的,但從過程上來看,俄軍算是一個「失敗者」。
當時的俄羅斯,頭頂著世界第二大軍事強國的光環,比喬治亞不知道強哪裡去了。可就是這種以大欺小的的打法,俄羅斯空軍居然被喬治亞防空部隊擊落8架戰機,其中還包括一架圖22戰略轟炸機。造成這一後果的主要原因是飛行員訓練不足,北約一年飛行的標準時間是120小時~150小時,中國飛行員每年的飛行時間不低於150小時,而俄軍僅有40小時。(再BB一句:2008年,俄軍遠東軍區的彈藥庫存還比不上當時中國一個跨大軍區演習所消耗的彈藥多….)
更奇葩的是,俄軍由於缺乏現代化的通信手段和先進的通信設備,前線指揮官們在指揮作戰時甚至不得不通過手機與上下級保持聯繫。深入喬治亞境內的俄軍第58集團軍副司令,他使用軍事設備居然和後方無法取得聯繫,被迫使用記者的衛星電話,結果被格軍定位,最後遭到炮擊被炸成重傷。
現代戰爭打的是什麼?打的是制空權、制信息權、制電子權,俄軍連前線部隊與後方的聯繫都保障不了,還玩什麼玩。
讓我們再把視線轉回中東,在敘利亞戰場上,俄軍遇到的還是那個老問題——巷戰。不論是在大馬士革、還是阿勒頗、代爾祖爾、霍爾姆斯,巷戰仍是戰場的主要形勢。
不止巷戰讓俄軍頭疼半天,敘利亞各方勢力也很煩啊。俄軍、敘利亞政府軍、敘利亞民主軍、庫爾德武裝、極端組織…他們以犬牙交錯的態勢分布在敘利亞各個城市。這就像李雲龍打平安縣城一樣,小小的平安縣城周邊有晉綏軍、八路軍、日軍和中央軍,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前沿指揮所離敵占區甚至有可能只有半天街的距離,你說尷尬不尷尬?
在如此複雜的城市戰場環境下,營級以上規模的部隊只有化整為零,以營連級為一個整體控制一個區域。而城市作戰的戰情瞬息萬變,俄軍又很缺乏專業的通訊設備,俄軍的高級指揮官只有親臨一線才能做出最準確的判斷。如此一來,俄軍高級軍官所面臨的危險係數已是成倍的增加。
另外還有一個關鍵的原因:情報。在有關阿薩波夫中將陣亡的調查中,莫斯科方面直接指出有叛徒,但又沒有明說,其實就是自己內部情報被泄露了。得,事情出在自個情報系統身上,這就更尷尬了。
戰場環境複雜+俄軍指揮/通訊體系落後+親臨前線+情報流失,這四點原因,導致了俄軍軍官在敘利亞的高戰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