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摸黑搭公交上班、深夜趕搭末班車回家休息,這或許是每一個輪班工友和加班的上班族的寫照。爲確保每日的通勤順暢無誤,有一群幕前幕後的交通服務業者堅守崗位、日夜各司其職。
每周日推出《SMRT晝夜相伴》的系列共有八期,每周一期帶你了解SMRT的地勤人員和工程師如何陪伴大家上下班並且聆聽他們爲乘客服務的心聲。
這期,維修隊隊長納沙力沙(Nazarizal Abdul Nasir,37歲,維修工程師)和符永成(28歲,執行級工程師)分享他們如何運用改善法的理念,成功解決集電靴因傾斜幅度過大,導致跳電事故頻頻發生的問題。
一步一步來,積少必成多!
2018年,SMRT開始采納日本管理理念“改善法”(Kaizen),安排所有職員上“改善法”課程,並鼓勵他們在日常工作裏學以致用,不斷改善和加強工作中的各個領域,這就包括系統運作、工作程序和乘客搭乘體驗。
改善法指逐漸、持續地進行改善;幅度或許不大,但日複一日,積少成多,效果必然顯著。
SMRT在推出改善法的同年,武吉班讓輕軌工程與維修團隊正面對輕軌頻頻發生跳電事故的問題,而這會導致列車服務中斷,影響乘客的行程。
納沙力沙和符永成察覺這個問題已存在一段時間,不僅對乘客造成耽誤,也對軌道也有所磨損。他們決定運用改善法的理念,嘗試剝開問題的層面,了解根因,從而改善情況,甚至解決問題。
確認問題和所制造的浪費或困擾,正是改善法的第一和第二個步驟,接下來則是了解和探討目前的維修程序是否具效益,並嘗試改善。
運用改善法前,只要發生跳電事故,工程師和維修團隊都必須下軌道查看問題所在;他們分秒必爭,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恢複輕軌服務。但由于修複時間有限,團隊治標不治本,以致問題無法徹底解決。一般上,跳電事故因爲安裝在輕軌列車下方的集電靴過度傾斜,導致列車動彈不得。
改善法的宗旨是如果現有的方法行不通,就必須找出更好的方案。
制作3D模型 爭取時間擬方案
身爲隊長的納沙力沙擁有10年的軌道設計和維修經驗,在2018年底被調派至武吉班讓輕軌部門前,他在碧山車廠服務,主要設計軟件和3D模型,幫助提升軌道的運作。經驗豐富的他說:“我一直都鞭策自己爲團隊和公司做出貢獻,進而爲乘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他把這方面的經驗運用在解決集電靴傾斜的問題上,制作了3D集電靴模型。有了3D模型,納沙力沙和符永成解決問題的道路平坦多了,他們無需等到輕軌服務結束後才專研問題,而且能模擬集電靴在直軌和彎處行駛的狀態。
在反複模擬的過程中,他們發現集電靴在彎處行駛時的傾斜幅度超越所能負荷的,所以頻頻碰到軌邊設備,以致發生跳電事故。
研發測量板 減少人爲錯誤
找到問題的根源後,兩人再接再厲集思廣益、通過反複測試,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 – 一塊測量板!
進行例常維修時,測量板用于衡量傾斜幅度,只要集電靴觸碰到板塊,就等于傾斜幅度過多,技術人員會馬上更換,預防了跳電事故的發生。
未有測量板前,維修團隊會每年更換集電靴,不過這無法即時發現過于傾斜的集電靴,跳電的問題層出不窮;相較于用尺測量,使用測量板也能減少人爲錯誤。
納沙力沙和符永成表示,根據改善法的宗旨和步驟循序漸進,每步雖然都走得不遠,但最終還是能夠“辦大事”,解決了一個困擾大家已久的問題。符永成說:“能夠解決這個問題,鼓舞團隊鬥志。納沙力沙真的做得很棒,他有效團結和引領我們解決問題。”
【系列八之二;本文由SMRT呈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