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書真
要提高儲蓄債券的吸引力讓它有存在價值,或許須要來一個大刀闊斧的改革,例如在保留讓投資者隨時可按原價把儲蓄債券賣回給金管局的同時,爲儲蓄債券創造一個轉售市場,讓它也能資本增值。
幾天前翻閱報章看到新一批新加坡債券接受申請了,隨意瞄了一眼,竟然被利率嚇了一跳。我知道近幾個月發行的儲蓄債券利率都偏低,因爲全球正在經曆超低利率時期,但首兩年利率僅0.24%還是令人難以置信。
如果投入1萬元購買這批9月發行的債券,頭兩年每年可得24元利息。24元可以做些什麽?好吧,至少可用來支付一個月的手機費。但認真點,儲蓄債券在2015年推出時是爲了讓一般國人有多一個累積退休儲蓄的選擇,若用這個速度來累積財富,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達到目標?
當然,若你願意,可持守這批債券到10年後,讓利率逐步上調,最終總得利息爲890元,每年平均89元,但作用不大。
首批儲蓄債券在2015年10月發行時,10年平均利率是2.63%,第二批債券則有2.78%,是快滿五歲的儲蓄債券最輝煌時光。當時,多數人對儲蓄債券的“微薄”利息嗤之以鼻,只有一些人看到它的好處,結果淪爲小部分人存放閑錢的地方,剛開始只有3萬多人投資。
後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加大宣傳力度並增加申購途徑,還允許用退休輔助計劃(SRS)購買債券,投資人數到今年4月增至于超過12萬人。然而,這跟新加坡超過400萬的成年人口比起來仍然微不足道。隨著儲蓄債券如今的利率跌到幾乎貼地,要得到更多人的青睐恐怕越來越難。
儲蓄債券的利率跟著政府證券收益曲線走,前陣子因收益曲線倒挂,以致短期利率相對于長期利率更吸引人,例如2019年1月發行的債券,持滿10年的年均利率是2.45%,但頭兩年的利率都高于2%,很多人于是把儲蓄債券當做一兩年的定存大力追捧,金管局調高發行額度至3億元仍持續多個月份出現超額認購。
利率下跌認購率每況愈下
爲了避免人們將儲蓄債券當做短期投資工具,金管局于是調整了10年利率的分布情況,把前面幾年的利率拉低,鼓勵人們長期持有債券。這種人爲的調整扭曲了收益曲線,儲蓄債券的追捧程度銳減,再加上後來全球收益環境低迷,儲蓄債券的利率迅速下跌,認購率也每況愈下,即便在發行規模縮小到1億5000萬元後,6月的認購率跌至10%,7月和8月都不到10%。
五年前政府推出儲蓄債券時,市場的觀點是兩極的,支持的一派認爲這是零風險投資,加上可以隨時贖回,有一定靈活度,因此可考慮替代銀行儲蓄戶頭。反對一派則認爲市面上大有能帶來更高回報的選擇,沒必要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儲蓄債券。
時移勢易,人們當時對儲蓄債券的評價是否還適用?儲蓄債券是否還有存在價值?
若完全不考慮現實情況,單從利率的角度來看,儲蓄債券顯然不是一項好的投資,目前頭兩年的利率只得0.24%,就算持守10年也只是每年0.88%,毫無吸引力。然而現實是在過去20年裏,各地中央銀行動不動就通過減息來振興市場,低利率已是常態,銀行目前的儲蓄利率只有0.12%,儲蓄債券的0.24%已經高了一倍。
儲蓄債券的利率低是整個大環境造成的,如果中美沒有發生摩擦,如果沒有暴發冠病大流行,現在的利率環境可能完全不一樣。要提高儲蓄債券的吸引力讓它有存在價值,或許須要來一個大刀闊斧的改革,例如在保留讓投資者隨時可按原價把儲蓄債券賣回給金管局的同時,爲儲蓄債券創造一個轉售市場,讓它也能資本增值。
儲蓄債券沒有資本增值的機會,不論你是否持有它到期滿或中途放棄,你用多少錢買過來,在任何時候都只能以同樣價錢賣回給金管局。比方說我手上持有1萬元在2015年11月發行的債券,如今已經是第五年了,今後每年可享有至少3.4%的利率,到了第10年還有3.83%。如果我現在兌現,只能拿回1萬元的本金,並將損失未來可得的1917元利息。若它能像一般債券一樣在公開市場轉售,肯定能賣到比1萬元更好的價錢。如果處于利率走高環境,債券在公開市場就賣不到好價錢,因此得讓需要兌現的投資者仍可選擇把債券按原價賣回給金管局。
又如讓儲蓄債券跟銀行存款一樣享有複利效益,讓投資者能更快達到儲蓄目標。我們把錢存在銀行10年不動它,存款會利滾利,這批2015年11月發行的債券如果像銀行存款一樣計上複利,10年後可得到的利息是3227元,而不是現在的2840元。
無論如何,要靠儲蓄債券的微薄利息提供每月入息是不可能的,想要每個月創造1000元的入息,就算以3%的年利率計算也須投入40萬元,就算你有40萬元,根據規定,每個人最多只能持有20萬元的儲蓄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