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書真
公積金儲蓄是人們畢生的積蓄,任何跟公積金有關的消息哪怕只是空穴來風,都會挑動人們的神經,加上公積金政策不斷改變讓人們對這個制度産生越來越多存疑,也難怪與公積金有關的傳言難以制止。正如部長說的,最萬無一失的溝通方式,就是讓會員親自到公積金局屬下的服務中心,讓工作人員用最親切的語言爲會員講解。
到了一定年齡,朋友相聚時的話題變得百無禁忌,在剛過去的農曆新年,來自不同群組的朋友不約而同說起了同一件事——如果公積金提名沒有注明過世後要留給受益人現金,公積金存款就會存到受益人的公積金戶頭。
他們都是聽說的。他們都相信所聽說的。經查實後發現情況正好相反,除非另有安排,否則過世後的公積金存款會通過支票或財路(GIRO),以現金方式由受益人繼承;會員也可選擇在強化提名計劃(Enhanced Nomination Scheme)下,指定自己過世後讓存款轉入受益人的公積金戶頭,或在特別需要儲蓄計劃(Special Needs Savings Scheme)下,指定讓有特殊需求的子女每個月獲得一定數額的款項。
在查證的過程中,發現在2012年和2017年,類似傳言也曾在坊間傳開。
跟公積金有關的誤傳“此起彼落”,不過是一個月前的事。當時網上有傳聞說公積金退休存款計劃(Retirement Sum Scheme,簡稱RSS)領取入息的年齡悄悄被延遲到70歲,引起全城熱議,公積金局澄清有關政策沒有改變,人力部長楊莉明還得在國會針對傳言做出進一步解釋。
退休存款計劃的條例並沒有改變,會員還是可以從65歲起開始領取退休入息,只不過他們必須啓動發放入息,否則該局會在他們年滿70歲時才自動開始發放每月入息。
人們一直以來存有的既定印象是年齡到了就能自動領錢,殊不知原來還必須提出申請。
被問及爲什麽不能讓公積金會員自動在65歲就領取入息,部長說,在2017年,有六成屬于公積金退休存款計劃的會員到了可領取入息的年齡時,他們並沒有申請領錢,所以政府不能假設每個人都想在65歲開始領取入息。
然而,我們所不知道的是,這六成的會員有多少人是有意識地把錢留在戶頭裏,又有多少人是因爲不知道必須提出申請?
提醒公積金會員將滿65歲須提出申請
這次的傳言大概做了一件好事,提醒了那些即將年滿65歲的公積金會員要記得提出申請,而這個啓動機制同樣用于公積金終身入息計劃(CPF LIFE)。
針對這次事件,部長認爲公積金局可以改善溝通方式。其實,必須檢討的並不是只有溝通方式。
新加坡的公積金制度大概是全世界最複雜的退休儲蓄計劃,可能也是更動最頻密的退休儲蓄計劃。
好些公積金政策與措施,就連專業的財務顧問都要仔細鑽研才能理出個所以然,更何況是平民百姓?好不容易理清一些頭緒後,政策又變了。
公積金制度無疑是一項很好的退休儲蓄計劃,這些年的調整是爲了讓人們在退休後不會老無所依,然而這些年來的重大改變與微小調整,讓整個機制變得不必要的複雜。不斷有新的計劃讓人無從適應,今年滿55歲跟明年滿55歲的會員,可能不屬于同一個計劃,54歲的人若以爲可以參考前輩的經驗,那可能大錯特錯。
就算公積金局展開像建國一代和立國一代一樣的宣傳活動,也不一定能讓人人都懂得這些變動,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人。新聞鋪天蓋地報道網絡騙案,還不是幾乎每天都有人上當?
這個網上傳言始于公積金局發給會員的信函中,“如果您選擇在70歲開始領取入息,目前無須采取任何行動”這句話被加粗了,會員把它視爲公積金局將領取入息的年齡從65歲提高到70歲。
爲什麽會讓人産生這樣的誤會呢?信函的處理方式不當是原因之一。領取入息的年齡門檻這些年來一直在提高,從60歲提高到如今的65歲,才會讓人們以爲“又來了”。
公積金儲蓄是人們畢生的積蓄,任何跟公積金有關的消息哪怕只是空穴來風,都會挑動人們的神經,加上公積金政策不斷改變讓人們對這個制度産生越來越多存疑,也難怪跟公積金有關的傳言難以制止。
正如部長說的,最萬無一失的溝通方式,就是讓會員親自到公積金局屬下的服務中心,讓工作人員用最親切的語言來爲會員講解。不過,去公積金局排隊的等候時間很長,記得提前上網預約。在理清疑慮之前,最好不要放上網去討論或在聊天群組分享,以免被視爲真實個案而傳開來。